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下载_doc可编辑
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一.医务人员执行查对制度管理措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二、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4、在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6、手术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重危病人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病人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2)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病人对接记录单。(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病人: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病房与ICU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病人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6)病房与产房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7)产房与病房转接病人: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确保住院患者安全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四、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五、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要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防止院内感染发生。3.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4.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5.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物之后;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6.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污染物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7.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①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5cfu/cm。I类和II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②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0cfu/cm2。III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③IV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5cfu/cm2。IV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六、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将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在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包应注明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使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无菌空罐打开后4小时更换一次。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8、无菌物品存放柜保持清洁,除治疗室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打开柜门,其他时间应保持关闭状态。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入无菌柜时必须拆去中包装。9、各种消毒灭菌剂根据其性能及产品说明与要求配置,并按要求定时测试浓度,保证消毒灭菌效果。10、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必须及时标明打开时间,并在规定时限内使用。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一)、医疗废弃物的分类1、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2、各类敷料,使用后不回收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引流袋、引流管、包装袋,以及外科、妇产科使用后的纱布等。3、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生活废物。4、检验科、手术室、传染科等使用后的一次性皮管及注射器。5、锋利物,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安培、青霉素瓶等。6、病理科切片产生的废弃物。7、手术后的医疗废物。8、遗传毒性废物包括各种化疗介入药物及相关注射器等。9、放射性废物。负责医院废物分类管理的责任人为临床科室护士长或医技科室主任。(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送1、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应严格分类收集,各病区和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分类收集、运送。2、生活废物装入黑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2、3、4、5、6、7条装入黄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8、9条装入红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1条送供应室经高压、高温毁形消毒后由指定的回收公司回收。3、医疗废物按指定的暂存处存放,运送工具和容器专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和清洁,用1000mg/1有效的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半小时后清洗。4、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废物处置。(三)医疗废物的处置1、总务科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院感管科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2、生活废物由专人负责运送到指定生活垃圾场填埋。3、医疗废物由专人管理,并送指定处置中心焚烧处理。4、医疗废物存放在专用房内,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禁止医疗废物露天存放。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输血器经高压、高温毁形后由市卫生局指定的回收公司处罚。6、严禁任何个人和单位转让买卖医疗废弃物。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应包括数量、时间、种类、处置方法,并由经手人签名。8、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要采取减少污染扩散的紧急措施。(四)加强自身防护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的人员要加强防护,工作时应戴帽子、口罩,穿工作衣裤和手套。(五)检查监督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进行全程监管,相关科室和病区要高度重视予以协作,院感管科负责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八、用药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三)备用药品的检查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率:护士每天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并每月全面检查1次,总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药房人员每月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做到层层把关。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量问题及有效期,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有效期限,便于检查者核对。对于效期<6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及时提醒更换。(四)备用药的使用药品使用按“领新用旧”原则,为杜绝科室药品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安全隐患或不良后果,科室应坚持批号旧的先用。(五)备用药的摆放1、实行“一目了然”管理方法:药品分类定位放置,通常将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放在第一层,使用频率少的药物放在最上一层。2、所有药品贮存盒/瓶外标识清楚,便于清点,标识上内容:药品名
本文标题: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下载_doc可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2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