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下载_doc可编辑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氧气吸入。(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2.潜在并发症:猝死。(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遵医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4)遵医嘱给予治疗: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其他心律失常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他护理诊断/问题】1.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诱因及防治知识。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感染。低钾血症易诱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应注意预防、监测与纠正。心动过缓病人应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说明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教给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利于自我监测病情。告诉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机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应急。【预后】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并发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或射频消融术可使部分心律失常病人获得根治,极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亦有部分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可演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本文标题: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下载_doc可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2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