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 课件(岳麓版必修1)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①社会性质:②革命任务:③革命性质:不同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前途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相同点: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②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③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④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⑤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国共第二次对峙)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成立之初的革命探索(1921——1923年)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成立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外部条件:B、诞生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成立之初的革命探索(1921——1923年)C、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无产阶级的壮大1921年7月“一大”的召开(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从中共初期的革命探索中,可以看出中共有了哪些成长?1923年6月“三大”召开,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1922年7月召开“二大”,制定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即民主革命纲领,决定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并加入共产国际。1921年8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但均遭镇压而告结束。D、奋斗目标的局限:脱离当时的国情,说明中共尚未正确认识到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思想仍比较幼稚。②中共成立初期的革命探索一年后“二大”召开,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作为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时,才修正了这一局限。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意味着党的革命探索开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知识拓展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①国共合作的建立A、建立条件:共产党方面:国民党方面:外部条件:第一次工运高潮被镇压后,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国民党是当时国内各政党中最好的合作对象。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相继失败,深感国民党的涣散,应当改组,并产生了“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的信念。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和帮助。B、建立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广州)②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B、工农运动迅速高涨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如: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湘鄂赣三省的农民运动,其中湖南最为迅猛先后歼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使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目标: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独立的民主的共和国。表现:A、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③国民革命的失败A、国共合作的破裂——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党”反共的“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B、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④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意义: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领导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国民党右派势力的篡权和叛变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对蒋介石的积极拉拢尽管没有完成反帝反军阀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但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和实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①武装起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秋收起义(1927年9月)进攻长沙的原计划受挫,向山区进军。10月起义队伍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A、南昌起义(1927、8、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军队的开始。C、“井冈山道路”和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国情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敌强我弱,农村环境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生存、发展、壮大和开展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②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领导人的错误领导B、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1月)A、长征的原因C、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内容:意义: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纠正……,改组……,确立……1984年,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的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沿着红军长征的道路进行了一次考察。回美国后写作并出版《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他称长征是“人类伟大的史诗”,“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它现在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你知道“长征精神”包含着哪些内涵吗?③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A、背景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解停战。蒋介石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结果: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C、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①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②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发表讲话(1937年9月22日)——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③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抗日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相持阶段后,逐渐成为主要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三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的兵力。国民革命军在付出了33万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1938年1月----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消灭鬼子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1938年6月----10月,此战曾经创下了三个“之最”,即规模巨大之最、千里战线漫长之最与伤亡人数众多之最。日军伤亡共计10余万,且诸多主力精锐元气大伤,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12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日本不仅尊重中国的主权,而且对中国为完成独立所必要的治外法权的撤销和租界的归还,也愿进一步予以积极的考虑。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迫使日军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它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知识拓展蒋介石对此怒斥,“骨子里实在是暗藏着机械利刃”,“这是敌人整个的吞灭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汪精卫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为了革命奉献一切;二、制约蒋介石的独裁;三、:和平运动“曲线救国”。1938年12月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政权。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病逝,葬于南京梅花山。“敌后战场”是在敌人战略进攻的后方,同敌人作战的场所。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此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付敌后战场,于1939年冬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为争取华北战局的有利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一场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的战役。由于先后参战部队达105个团(约40万兵力),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历时5个多月,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同时,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④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民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意义: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中国收回了被日本占领长达半个世纪的宝岛台湾;3)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中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从而提高了国际威望;4)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料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重庆举行盛大的庆祝酒会,各界名流应邀前往。觥筹交错之间,有位记者出了一个谜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我国古代历史人物。名流们纷纷猜谜,谜底五花入门。有的说是蒋干,有的说是毛遂,有的说是屈原,有的说是苏武,有的说是共工。你认为哪一谜底最符合谜面?谈谈你选择此谜底的理由。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由中共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全民族抗战坚强的领导核心。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敌后战场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两个战场对夺取抗战的胜利同样起了决定性作用。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援,以及海外华侨同胞们的大力援助,对抗战的胜利也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的原因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国共第二次对峙)中共“七大”:提出民主、和平、成立联合政府的建国方针国民党“六大”:同意实施宪政,但坚持国民党独揽大权结果:签定《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6年1月)两种命运的较量:①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1945年夏)②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2-7):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解放军仍坚持运动战的作战方针,诱敌深入后集中优势兵力歼敌。7月,在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后,开始调整战略部署,对国民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①中共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7):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6-1947.2):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全国规模的内战就此爆发。其战略是“以人力火力换取城池铁道”。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思想是:大量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不受一城一池的束缚。到1947年2月,国民党虽占领了100多座城市,但损失军队71万,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的方针。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②中共战略反攻阶段(1947.7-1948.9):“三军配合,两翼牵制”③中共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23日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彻底结束,标志着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百万雄师过长江1)标志着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的结束;2)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3)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
本文标题: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 课件(岳麓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6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