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初中语文专题--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含答案)
1一、要点梳理准确严密、简洁概括、生动形象是议论文语言的主要特色。准确严密表现为议论文遣词造句恰当贴切,表意周密完备,句子之间逻辑正确完整,能准确表现事物的内在联系,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所以讲道理时语言一般都简洁精练、立场鲜明,举例叙事时都概括明了,不喧宾夺主;多数议论文还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通过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或使用形象化、幽默性的语言等形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生动活泼、文采斐然。(一)语言特点1.准确、严密。2.概括性和简洁性。3.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二)语言特色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从整体感知文章的角度,分析评价其写作特点。学生应能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写作风格,是高屋建瓴,还是欲扬先抑;是气势凌厉,还是娓娓道来;是生动活泼,还是逻辑缜密。二是从关键词语的角度,分析评价其对文章整体风格的作用。关键词语的使用,往往使得文章语言风格明确而坚定,严密周到,无懈可击。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知识精讲2二、方法点拨中考试题将议论文阅读作为一种主要的阅读技能对学生进行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的考查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考查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分析整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其二,分析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一)议论文语言特点题的答法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一是语言特点;二是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亲切平和。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有修辞的要把修辞说出来,此类题较少。(二)词语、句子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题的答法词语、句子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题也有四种设题方式,一是句子理解题;二是词语的含义;三是加点词有什么作用;四是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注意这四类题的答题思路:1.关键句子的理解题考查点主要是哲理句和修辞句这两类句子的含义。在理解两类句子含义时,可从如下方面考虑:第一步,抓关键词,对关键词发问;找关键词的指代内容,联系上下文,找准位置。第二步,如果有修辞(比喻句),要联系上下文,抓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第三步,如果是哲理句,可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阐述时要与文章的主题有关;不管是哪类句子的理解,都必须遵循:紧扣文章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语境),组织归纳语言。2.词语的含义先在原文中找到含有这一个或几个词语的原句,前看三句或后看三句,结合本段内容分析,找关键词的指代内容,一般都能在本段中找到原文的答案,如果本段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可向上向下再各找一个段落,再联系本文的标题、论点、分论点及论据,即可总结出答案。33.加点词有什么作用此种题先解释加点词的本义或表层意思,有修辞的要说出修辞,然后再解释加点词的深层义或修辞义,最后再结合语境说出作者用这个词在文中的用意。例如:“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这句话中“撩拨”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是: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撩拨”赋予“画”以人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激发、引起的意思,突出了留白的妙处(突出了齐白石虚出一半的妙处)。4.加点词语能否去掉第一步表明态度,是能去掉还是不能去掉,一般情况是都是不能去掉的;第二步回答没去掉词语前本句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三步回答去掉这个词后变成了什么样的含义;第四步加上套话,“与实情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这类题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周密性。考点:准确理解和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并能结合文段或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重难点:重要词句的含义作用理解以及整体赏析。易错点:没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赏析其表达效果。题模一:语言特点类例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浅谈态度姜以刚三点剖析题模精选4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1)本文有些句子语言优美、含义隽永,试对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作点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新鲜的空气比作良好的态度,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良好的态度对一个人有所作为的重要作用。【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点的赏析。划线句子中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联系比喻的作用:形象生动、具体可观等角度解答。题模二:词句含义与作用类例1.2.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5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了上文“阅读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的观点,为下文“阅读是一种心境的释放,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做铺垫。②呼应文章中心论点“阅读是有重量的”,因为“重量”既包括“重”,也包括“轻”。【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作用理解。本题考查的时语段(中间段)作用,而且是结构作用。从这一段的位置可知属于中间段,所以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阅读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的观点,为下文“阅读是一种心境的释放,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做铺垫。并且这一段也呼应的文章中心论点,因为它详细介绍了“阅读的重量”分别指什么。例1.2.2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完成题目。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吴智勇6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②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专题--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3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