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的第1、2题。教材简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2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教法简介: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3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理念与策略: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口答:18÷3=()想:三()十八456÷8=()想:()八五十六54÷9=()想:()九五十四72÷8=()想:八()七十二45÷5=()想:五()四十五36÷6=()想:()六三十六2、导入:形成有“剩余”的表象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教师: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有余数的除法。3、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4、齐读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5(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老师带来一些草莓,请大家帮我摆一摆吗?分组活动。(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小棒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3)(出示课件)看老师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教师将分草莓的实物图贴在黑板上.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生:因为是平均分。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6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代替草莓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看老师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随机贴出实物图。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剩一个草莓。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生:不能。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7÷2=3(盘)还剩1(个)7÷2=3(盘)多1(个)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7用省略号表示剩余。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3、讨论交流:余数表示什么?(我们把这种没有分完的部分或数叫做余数。)(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4、(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进行摆小棒活动,4个人一组,组长做好记录,摆完后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88÷4=2(个)动动手: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用9根,10根,11根,12根呢?先摆一摆,并写出算式。8根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3÷4=3(个)……1(根)14根14÷4=3(个)……2(根)15根15÷4=3(个)……3(根)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2.组织交流。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板书:余数小于除数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三、巩固练习。9第二关:第三关:拓展提升:10…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6÷2=3(盘)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7÷2=3(盘)……1(个)余数小于除数余数11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本文标题: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5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