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观《儒林外史》中的各式人物
观《儒林外史》中的各式人物《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在书中,吴敬梓运用生动、灵活、辛辣的的语言,刻画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描绘出一幅光怪陆离的众生相。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精辟地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解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可以说《儒林外史》是明清小说中不可不读的精品。小说开篇就唱到:“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是开篇点题,狠狠击中全书主脑——功名富贵这四个字,全书百数人物不管你爱它恨它,统统都是围着它转,接着吴敬梓便是以这功名富贵为脉络,描摹儒林内外种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人衔一人,一地衔一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讽刺效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宛如《清明上河图》一般栩栩如生,纤毫毕现的儒林众生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儒林外史》描摹人情世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对《儒林外史》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的成曾有过很高的评价:“敬梓之所描写者……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见)。在这幅儒林图上,鲜明生动的人物不下几十之数,而这些人也是五花八门种种不一,有个高下之分。说到人生富贵功名不过是身外之物,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这又有几人可以看破。吴敬梓便是依着功名富贵这四个字,将这些人划了个三六九等,分了个高低贵贱。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便曾写道:“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第一等人是有大德之才,他们以平常心待功名富贵,有风骨,有气节,有才华。这类人中首推的便是元末的王冕,王冕有大才而不恃才傲物,为人光明磊落,避功名利禄有如蛇蝎,是真儒士,而吴敬梓在第一回就引出王冕也是为全书树一标杆。王冕虽是真名士但离书中的主要时段已远,形象已有些不太真切,而虞育德、庄尚志、杜少卿也是第一等人,和其余伪儒小人一起,形象也显得更加鲜明真切。虞博士是书中除王冕外的第一人,是一位真儒。他博学多才,襟怀冲淡,旷达磊落,浑雅有利,待人直而不迂。在家中略有窘迫时,虞博士乐观道:“可见有个一定,不必管他。”在遇到寻短见的农人时果断相助,却也料得自己实际状况并未一味倾囊相助,不为博慷慨之名。庄尚志有才有德,不泥于功名富贵中,也是一位真名士。再有杜少卿遍读诗书,不拘一家之言而有自己的一番观点,有真学问,为人豪爽大度,轻财好士,别有一番名士风范,但却不辨良莠,交友不慎,不懂持家,算是白璧微瑕。而与之鲜明对比的便是匡超人、牛浦郎之流的无德之人,与王冕他们当真是有天渊之别。匡超人甫一登场是大孝子形象,尽心事亲,虽日子窘迫也不忘读书,看似是一人物,但到后来确是丑态毕露,活脱脱一个趋炎附势,卑躬屈膝的恶俗小人。尚有旧妻在家,便又迎娶新妻,乐不思归,当听闻发妻已死,不过是假惺惺挤了几滴眼泪。更有于他有恩的潘三爷身陷囹圄时他那一通冠冕堂皇的话:“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地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到不值甚么。”免了“一生官场之玷”才是他的想法,足见其的寡恩薄情。更可笑的是船中一席话:“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不知所谓先儒者,是已经去世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乎?可笑至极。儒林有如此人物也是一幸事,足以显出其余众人的上上德。还有另一位牛浦郎,小时偷钱读书,粗看似一心向学,实则心术不正,后来也是丑态尽现,冒名牛布衣,私占他人诗集,更有攀附权贵之心,行招摇撞骗之事,利欲熏心,卑鄙不堪,最后终落了一个现世报。接着是中德之人,有马静马二先生,娄氏二公子,他们心向功名,却也不汲汲于此,行事大方端正,有德行操守,算是中流砥柱之才。马二先生屡试不第也是个科举场上的失意人,他虽看重科举八股,但为人不失方正,虽生活贫穷,却也乐于助人,“以一穷酸而行慷慨丈夫之事”,又“逢人教诲,谆谆不倦,自是一片热肠”,是一个有德行的正直儒生。娄氏二公子,也是屡试不第,激的满腹牢骚,但仍有不俗才气和名士风范,不过也正是名士风范害了他俩,二娄与杨执中那一场“误中缘”,一而再、再而三地有证据确认杨执中是高人,是自己要追觅的真君子,后更是拿一猪头开个“人头会”让人贻笑大方!中德之人虽有种种不足,却也仍是端得上台面的真儒生。紧跟着他们后面的人却是差之毫厘而失以千里了,全都堕入了俗人之列。鲁编修一大俗物,只重八股功名,把女儿也教成了一俗物。牛布衣有些许才气,却也是俗气不过的人,作诗却是因为“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我舍不得湮没了。”诗名也尽是些《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殊不知这些人都是些不通诗词只重八股的人?他也只是个攀附权贵的有点才华的俗夫一个。又有杜慎卿,虽和少卿是兄弟,却脾气性情相去甚远,有才华,有名士之名,却无名士之实。叫鲍廷玺去向少卿要钱一节,慨他人之慷,又引以为己功,可以看出不是什么良善之人。说完儒林之人,还要讲市井之人,他们也是有个三六九等之分。高者有鲍文卿虽为一戏子,却有礼有踞,矫矫自好,为人端正,可以说是名戏而实儒,反观天下士大夫名儒而其形状却不过是一戏子。而他收养的鲍廷玺,虽读过几年书,却和他相去甚远,趋炎附势,是真市井小人。另一大俗人胡屠户也不得不提,初时范进不得志时,常抱怨自己瞎了眼,错选了女婿,而范进中变成了“我小老儿这双眼睛,都是认识人的,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足见其市侩小人丑恶的嘴脸。在书末,儒林凋敝,风流云散,名士成空,只余下琴棋书画四位鄙夷功名富贵的市井奇人,让人空自悲叹世道变迁。这儒林内外各色人物,凭着功名富贵分了个高下,两相对比,深刻描刻出这人情世故,让人掩卷深思,唏嘘不已。《儒林外史》虽无《三国演义》的磅礴大气,无《红楼梦》的细腻婉转,无《水浒传》的快意洒脱,也无《西游记》的神异宏大,但其细腻深入的人物刻画,恰如其分的讽刺艺术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儒林众生相,人情世故尽在其中,让人感到心驰神迷,余味无穷,感悟颇多,是不可不读的小说精品。
本文标题:观《儒林外史》中的各式人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9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