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迄今为止,我踏上教育教学这个工作岗位已有九个月,虽说不长,却深有感触,心中万千感慨。这段时间里有苦,有甜,有泪,但更多的还是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心总是那么年轻。然而我也有困惑的时候,还经常问自己怎样才能把我喜爱的这些孩子教好呢?但是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便懂得了很多道理,感觉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豁然开朗感觉,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教育教学这个工作,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了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读过后就像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找到了一些方法,也找准了目标。现在我就这本书其中的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书中第一点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帮助我们明确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规律和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学生及其所出现的问题。关于这点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让所有刚入学的七岁小学生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如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我们强迫其中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在医院里。同样,有的学生对教材感知、记忆、理解得很快,而且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牢固,而有的学生对于脑力劳动感知得慢,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也不牢固。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功的标志,可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三分”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积极鼓励表扬他们,完善教育教学技巧,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能。本书第六点也让我感悟较深,是《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来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对于我们在教育中解决对“后进生”教育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中就遇到有的学生一个知识点单独给他讲解很多遍他仍然很困惑。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教师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所以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不能讽刺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格外的关心他们的成长,多花时间和他们相处,帮助他们辅导功课,学会换位思考。另外,《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教学著作还教会我一定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慧心”。“爱心”是为师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全班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教师工作是门细活计。教师管的事特别多、但却要求特别细。大到教学工作,小到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教师操心。因此教师应具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六个勤”,即“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记录”。教师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教师工作的关键。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成功教师的秘诀是要有耐心,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特别强调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就是如此。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作为一名教师所不可欠缺的。耐心——教育永远的希望!自我教书以来,遇到过一类学生,平时上课很调皮,不专心听讲,找他们到办公室好好谈心,耐心劝解引导,可是却总不见效果,读了这本书后我更加坚定,终有一天我会通过很多次的耐心教导,他们会醒悟明白。此外我们教师还要有一颗慧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探察他们的心理,重视他们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创造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发展、成功。实践证明,慧心是一把神奇的金钥匙,它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对教师的幸福也有了深刻的感悟。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用阳光的态度从教,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的心态。在阳光心态的感召下,我们不再为待遇的低下而哀声叹气,不再为一些小事而火冒三丈,不再为偶尔的挫折而黯然神伤,不再为意外的打击而精神崩溃。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事业而非职业的时候,即使疲惫写在脸上,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比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会顶撞老师,但是我总安慰自己,告诫自己要有度量,他们还小,还不懂一些道理,正因为不成熟,才需要我们老师把他们培育成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体验到教育本身便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每天和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一起,没有什么比见证学生的成长、变化更令人感动的。课堂中,我、与学生一起欣赏名作、认识很多历史名人。有时意见有分歧,但我很开心,这说明他们在乎,孩子们的学识每天都在增长着,我应该为他们点滴进步感到欣喜。微笑着见证学生的智慧成长就是一种幸福。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力激发的时候,操场则是学生生命张扬的时刻。课间时,我们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活动,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平等遵守活动规则。这样是对我自己身心的一种锻炼,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每一次的促膝长谈,让我们感觉到了孩子的思想在改变、在成熟;每一次学生犯了错误后,我们以宽容之心原谅他们时,师生间的感情在进一步加深、积淀。作为教师,需要我们接纳原生态的学生,而不是接纳我们想象中的学生,我们需要引领着孩子们成长。我们应该每天用心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就像有位老师告诉我,我们应该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在参加教学比赛是的讲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样我们就会获得进步。总之,“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幸福的教师获得幸福一个基本的条件。事实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伟人都是从平常人走过来的,他们善于做小事情,善于坚持不懈地做好他们认为正确的小事情,这也是许许多多普通人与名人伟人的最大区别之一。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总会觉得这位教育家是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其著作也总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如沐春风的感觉。其文娓娓到来,读时通俗易懂、异常亲切,而读后也时常感觉到一种不谋而合,更多的是心领神会,乃至恍然大悟。《给教师的建议》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本很厚实的教育专著,实际上细细读来,其文的每一条建议之间都有着思维上的连续性,让你在读完一条建议后引起内心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产生很多相应的思考,一种欲罢不能的动机驱使你去一条一条地阅读;另外,也能满足那些平日里工作生活很忙碌,只能在闲暇之时进行少量阅读或者喜欢跳跃阅读的教师,因为这本书的每一条建议都和我们的教师生涯休憩相关,随时阅读而随时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乃至教诲。这些只是我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也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路上的艰难,做一名成功且快乐的人民教师。
本文标题: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