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决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式化教育是指有相对稳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场所与设备,以及有相对规范化教育内容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指已经形成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的教育,学制是这种教育的典型表征。4、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5、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6、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7、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要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8、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9、教育现代化------既在观念、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相对稳定的指标,它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0、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1、教育国家化------是教育由单纯私人经营向教育由政府通过立法高资助、规划等手段予以宏观管理和调控,并部分由公共部门经营的过程。12、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口13、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盖数量、质量,以及效益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14、教育改革------是对落后的教育状况或教育思想乃至教育理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使其获得预期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15、教育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它要求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16、教育学的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元问题)的研究,教育学的元问题是指与教育学科自身独立v发展相关的问题。对教育学元问题的研究就是教育学的元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反思和指导教育研究行为,间接影响教育知识的生产以及教育实践。最早提出教育学无问题和元研究的是德国教育学家布雷钦卡。17、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拥有的诸多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体上,属于人的二部分。18、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所以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的关系。19、科学知识再生产------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使他们能够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打下基础。20、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划规定上。21、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22、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23、个体身心发展------概括地说,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24、内发论------一种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观。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5、外铄论------一种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观。外稣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26、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27、青少年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28、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29、成熟------即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3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31、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种儿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32、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33、个性------从广义上看,个性是由生而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稳定的特点综合。就狭义来说,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个性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34、人的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35、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具有什么功能的人;二是受教育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教育目的对所有学校都有指导意义。3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并结合各级各类学校实际而制定的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的、特殊的要求。37、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某一个阶段(如一节或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完成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3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它是培养人的目标。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39、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的人而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方面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0、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1、智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育活动。智育主要通过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4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43、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44、劳动技术教育------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劳动实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教育。45、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身心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的社会劳动集团。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46、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47、(儿童权利公约》一-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48、课程------在我国,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通常我们所讲的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理解课程概念需要准确地把握其所包含的三层意思:(1)课程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课程还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49、形式教育论------相信在认识中理智的可靠,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惟一途径。在课程问题上,形式教育论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学,强调形式训练。50、实质教育论------认为在认识中只有感觉经验才是实在的东西,因而强调经验的积累和联系,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非能力。在课程问题上,实质教育论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实质性内容。51、学科中心课程论------出发点和中心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学科中心论关心的是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而忽视儿童身心及社会发展的要求。52、儿童中心课程论------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因此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口强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顺应和满足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因而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来确定课程。强调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53、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维护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平衡、建立社会新秩序的工具或手段。主张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问题来组织学校课程。54、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将人类文化按科学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与知识,组成由不同学科构成的课程体系。受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支配,学科课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分科设置;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在教学上强调教师讲授。主要优点:将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逻辑系列,利于完成人类文化传递的任务;所授知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局限: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易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55、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的课程。作为课程类型,活动课程始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局限性:课程内容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性;不易
本文标题:(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0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