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教材实验)(分组)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过程: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实验结论:相同距离内,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注意事项: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记录:拉力(用垫圈个数表示大小)小车运动的时间(秒)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结论实验2(教材实验)(分组)方法一: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实验说明: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方法二: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实验步骤: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注意事项:1.让木块匀速地运动时,读出弹簧称上的拉力大小。2.根据以上内容,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便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可参考下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拉力大小(N)结论实验说明:1.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2.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如果使用测力计,可以只让学生读出测力计上的刻度大小来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知识链接:摩擦和摩擦力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实验3(拓展实验)(演示)实验名称:摩擦产生热实验器材:铜丝、铁丝、薄铁片实验过程:1.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或铁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左手有什么感觉?(左手会有热的感觉)2.两手捏紧铜丝(或铁丝),迅速的来回弯折多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铜丝的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科学解释: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上面的两个实验中,第1个实验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第2个实验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实验4(教材实验)(探究性实验)(分组)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2.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处挂1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3.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4.在杠杆尺左边第3格处挂1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5.在杠杆尺左边第3格处挂2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实验发现:都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杠杆尺另一边相同位置放相同数量的钩码,另一种方法是在左边远处放较少的钩码,在右边近处放较多的钩码。(所放钩码的数量和钩码所在的位置有关)[左边钩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右边钩码数量×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注意事项:1.在学生充分小组实验的基础上,先汇报有哪些方法,然后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中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后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规律去找平衡,进一步验证规律。2.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杠杆尺平衡的公式,只要能定性的总结出来即可(说出或者画出是怎样做的)。实验5(教材实验)(分组)【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圆形泡沫板、支架(铁架台)【实验步骤】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圆形泡沫板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少。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实验结论】1.磁铁有吸铁的性质。2.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3.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4.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注意事项:1.远离铁制品,防止影响实验结果2.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你的发现。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如:玩法发现知识链接:磁铁的保存1.不要使磁铁受到敲击和剧烈震动。2.不要把磁铁放在火上烘烤。3.不要把磁铁放在强电流附近。4.小磁铁(如磁针)不能与大磁铁放在一起。5.保存条形磁铁时,必须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6.保存蹄形磁铁时,也应在两极上加一片软铁使两极连起来,并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实验6(教材实验)(分组)实验名称:小灯泡亮了实验目的:探究简单电路,知道怎样是完整电路实验材料:电池2节电池夹2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开关1个导线至少4条实验步骤:1.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2.接通开关观察现象3.断开开关观察现象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注意事项:1.实验时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2.每组2节电池(效果明显)才能保证让小灯泡亮起来,因为各种实验器材的电阻太大。3.两节电池的连接方法要正确:正极和负极相连。实验7(教材实验)(演示)实验名称:串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用串联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电池3节电池夹3个小灯泡2个灯座2个开关1个导线至少6条实验步骤: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2.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现象3.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小灯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串联电路可以使多个灯泡亮起来实验8(教材实验)(演示)实验名称:并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用并联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电池3节电池夹3个小灯泡2个灯座2个开关2个导线至少8条实验步骤: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2.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现象3.用同样的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小灯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并联电路可以使多个灯泡亮起来实验9(教材实验)(分组)实验名称:探究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实验器材:检测板一块、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毛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实验步骤:1.检测电路:先将检测电路,灯泡亮表示电路通。2.分别将各种材料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并将鉴别后的材料分成两类。实验结论:有的材料容易导电,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实验说明:1.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2.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4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