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关于三皇五帝“皇”字原意是“大”和“美”,有居中心统万物,神圣之意。“帝”字原指天帝,是权力的象征。三皇通常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的只是象征性的人物(如三皇),有的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如五帝)。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几个重要阶段。三皇【燧人氏】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还制定了夫妇之道和四方之名,使人类摆脱了愚昧的群婚状态。唐代《通典》说:“燧皇氏,始有夫妇之道”。【燧人氏陵】又称燧皇陵,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1.5公里的宋大庄商柘公路旁,。【伏羲氏】伏羲又称伏戏、伏牺、庖牺、庖羲、宓牺、牺皇等。因为他对人们的贡献象日月一样普照大地,所以,也叫太昊(昊:指天,形容天之广大)。伏羲氏60岁(公元前4359年)登上帝位,在位115年,于公元前4244年7月19日仙逝,享年175岁。在此之前,他率领他的部族由西北高原顺黄河东下,最后建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伏羲创造的八卦符号被后人认为是中华文字的起源。伏羲是中华民族第一个以龙为图腾标志的氏族部落(图腾:古代人认为每个氏族部落都和某一物(多为动物)有血缘关系,此物即被尊为该部落的保护者和标志)。伏羲王朝共传16世,历1260年。伏羲自公元前4419年出生至今已有6422年,伏羲氏自公元前4359年建立王朝至今已有6362年。伏羲氏王朝虽然只是传说,但因为他有准确的出生地,埋葬地,明确的生卒年代和在位年数可考,所以,在许多历史典籍中,一般都从伏羲写起。【神农氏】神农氏又称炎帝、赤帝,号烈山氏、历山氏。他是原始社会晚期居住在西北渭水支流,姜水一带(今陕西省歧山县西)姜姓部落的首领。发明了医药。找到了可以作粮食的黍(薯)、稷(积)、菽(薯)、麦、稻等五种谷物,并发明了挖土的工具耒(垒)和耜(肆),教导人们稼穑(播种和收获),从此,人类由“渔猎”转向农耕,教导人们纺麻织布,人们从此穿衣。教导人们每天中午把彼此需要的东西拿到市场上交换,过了中午就收场。炎帝开创了集市贸易的先河。炎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将中华原始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三皇世系表(公元前)陵名皇帝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燧人氏陵燧人氏继有巢氏??—4360葬河南商丘太昊陵伏羲氏继燧人氏4419—42444359—4244葬河南睢阳女娲陵女娲氏继伏羲氏?4243—4113葬河南西华女娲氏又传十四世4112—3097无考炎帝陵姜石年少典之子3214—29563096—2956葬湖南炎陵姜临魁炎帝之子?2955—2875无考姜承临魁之子?2874—2814无考姜明姜承之子?2813—2764无考姜宜姜明之子?2763—2718无考姜耒姜宜之子?2717—2669无考姜里姜耒之子?2668—2652无考姜榆罔姜里之子?2651—2596无考注:本表纪年根据史籍中记载的帝王在位年数和逝世年龄,按2000年11月国家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推算得来。夏代世系表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在夏代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等一共17个国王。东汉的班固也说夏代“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在夏代历史上,曾存在过一段后羿、寒浞、过浇执政的“无王”时期。据《尚书》、《左传》记载,太康继位后,游猎无度,不理政事,从而引起了众兄弟的怨恨及国人的强烈不满。这时,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便利用太康失去民心的机会,赶走了太康。结果,他通过“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方式,取代夏的统治地位。后来,尽管寒浞杀了后羿,并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但大权仍然掌握在寒浞的手里,仲康已成了傀儡。其后,仲康死,他的儿子相,为了摆脱寒浞的控制,依靠弟弟斟寻氏、斟灌氏的协助,逃到了帝丘以后,才继位为王。再后来,寒浞又派人杀了相。相死时,其妻后缗带着未出世的少康,逃到了母家有仍氏。等到少康出生并长大成人以后,寒浞已经死去,过浇当政,少康联合各部,才积聚力量灭掉了过浇,恢复了禹所开创的事业。《通鉴外纪》说,羿在赶走太康以后的第八年而被寒浞所杀;寒浞在杀相以后的第三十二年,又被少康所攻灭。二者相加,后羿、寒浞、过浇三人代夏为王的时间竟然长达40年左右!《古本竹书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而班固却说夏代为17王,432年,显然是没有把后羿、寒浞、过浇三人及这段代夏执政的历史算在里面。不仅如此,司马迁在撰写《夏本纪》和《三代世表》时,也没有将后羿、寒浞、过浇代夏执政的事情写进去。后羿、寒浞、过浇三人的执政时间这么长,而被汉代学者所忽略,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因此,我们照搬汉代学者的错误说法,而把后羿、寒浞、过浇三王排除在夏代世系之外是不科学的。下面是经过修订后的《夏世系表》:禹——启——太康——(后羿)——仲康——相——(寒浞)——(过浇)——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商代公元前1562年--前1066年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型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商的继统法,是采兄终弟及制,无弟然后传子。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此后,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太戊继位,在「伊陟(音「智」zhiˋ)」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殷道复兴,诸侯归附,太戊被称为中宗。从第十位天子「仲丁」开始,商王室出现混乱。其后五代九王,多次发生废除嫡子而另立弟弟或庶子,以及弟弟、儿子争夺王位的权力斗争,并且多次迁都。先是帝「河亶(音「胆」danˇ)」迁都于「相」,然后是帝「祖乙」迁都于「邢」。「九世之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力衰败,诸侯不朝,各种矛盾交错,危机四伏。「盘庚」为了挽救王朝的危机,将都城由邢邑迁至殷,并进行改革,推行成汤的政治,革除奢侈恶习,关心百姓,使局势得以安定,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史称「盘庚迁殷」。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自幼在乡间长大,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难。他从奴隶中慧眼提拔「傅说」为相,任人唯贤,大力改革政治,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并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地对荆、楚用兵,商王朝的的势力远及四方,发展到鼎盛。自二十四代王「祖甲」以后,社会矛盾加剧,殷王朝逐渐出现衰乱的景象。第二十七代王「武乙」无道,以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为射天。后来他在河间打猎时,遭电击而死。到第三十代王「纣」时,王权与贵族权势的斗争发展到了鼎点。纣王自持聪明,刚愎自用,文过饰非,淫虐无比,奢侈无度,醉生梦死,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纣王设炮烙之刑,大肆残杀王公贵族。滥施酷刑,加重聚敛,使得诸侯、贵族和小民都相与反叛。纣王在危机日益加深时,还大规模地对外围部族用兵,平定东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西方的周人乘机发展起来,终于灭掉了殷商。商代世系表1.天乙(成汤)在位13年,公元前1600年2.子外丙在位2年,公元前1587年3.弟中壬在位4年,公元前1585年4.侄太甲(太丁子)在位33年,公元前1581年5.子沃丁在位19年,公元前1549年6.弟太庚在位25年,公元前1529年7.子小甲在位17年,公元前1504年8.弟雍己在位12年,公元前1487年9.弟太戊在位57年,公元前1475年10.子中丁在位11年,公元前1418年11.弟外壬在位10年,公元前1407年12.弟河亶甲在位9年,公元前1397年13.子祖乙在位19年,公元前1388年14.子祖辛在位14年,公元前1369年15.弟沃甲在位20年,公元前1355年16.侄祖丁(祖辛子)在位9年,公元前1335年17.从弟南庚(沃甲子)在位6年,公元前1326年18.从侄阳甲(祖丁子)在位7年,公元前1320年19.弟盘庚在位28年,公元前1313年20.子小辛在位14年,公元前1285年21.弟小乙在位21年,公元前1271年22.子武丁在位59年,公元前1250年23.子祖庚在位11年,公元前1191年24.弟祖甲在位21年,公元前1180年25.子廪辛在位4年,公元前1159年26.弟康丁在位8年,公元前1155年27.子武乙在位35年,公元前1147年28.子文丁在位11年,公元前1112年29.子帝乙在位26年,公元前1101年30.子受辛在位30年,公元前1075年周代帝王世系周,三十七世,共八百六十七年,首己卯,尽乙巳,内“共和”行政十五年。自周亡至秦始皇灭六国称“皇帝”以前,首丙午,尽己卯,共三十四年。周武王,后稷十六世孙,文王之子,姓姬氏,名发。以商纣二十三年己巳嗣为西伯,至己卯,胜殷杀受,即天子位,七年乙酉崩,寿九十三。成王,名诵,武王子。以丙戌嗣立,三十七年壬戌崩,岁四十四岁。康王,名钊,成王子。以癸亥嗣立,二十六年戊子崩。昭王,名瑕,康王子。以己丑嗣立,五十一年己卯崩。穆王,名满,昭王子。以庚辰嗣立,五十五年甲戌崩。共王,名ム扈,穆王子。以乙亥嗣立,十二年丙戌崩。懿王,名,共王子。以丁亥嗣立,二十五年辛亥崩。孝王,名辟方,共王弟。以壬子嗣立,十五年丙寅崩。夷王,名燮,懿王子。以丁卯嗣立,十六年壬午崩。厉王,名胡,夷王子。以癸未嗣立,三十七年。无道,为国人所逐,出奔。周、召二伯行政,谓之“共和”。十五年癸酉,崩於彘。宣王,名静,厉王子。以甲戌嗣立,四十六年己未崩。幽王,名宫涅,宣王子。以庚申嗣立,无道。十一年庚午,为犬戎所伐,败死。平王,名宜曰,幽王子。以辛未嗣立,五十一年辛酉崩。桓王,名林,平王孙。以壬戌嗣立,二十三年甲申崩。庄王,名佗,桓王子。以乙酉嗣立,十五年己亥崩。僖王,名胡齐,庄王子。以庚子嗣立,五年甲辰崩。惠王,名闵,王子。以乙巳嗣立,二十五年己巳崩。襄王,名郑,惠王子。以庚午嗣立,三十三年壬寅崩。顷王,名壬臣,襄王子。以癸卯嗣立,六年戊申崩。匡王,名班,顷王子。以己酉嗣立,六年甲寅崩。定王,名瑜,匡王弟。以乙卯嗣立,二十一年乙亥崩。简王,名夷,定王子。以丙子嗣立,十四年己丑崩。灵王,名泄心,简王子。以庚寅嗣立,二十七年丙辰崩。景王,名贵,灵王子。以丁巳嗣立,二十五年辛巳崩。子猛立,为悼王。王子朝杀猛代立,晋逐子朝,立敬王。敬王,名丐,景王子。以壬午嗣立,四十四年乙丑崩。元王,名仁,敬王子。以丙寅嗣立,六年辛未崩。贞定王,名介,元王子。以壬申嗣立,二十八年己亥崩。大子去疾立,为哀王。王叔袭杀之,代立为思王。思王,以庚子嗣立,为其弟少隗所杀。考王,名少隗。以辛丑嗣立,十五年乙卯崩。威烈王,名午,考王子。以丙辰嗣立,二十四年己卯崩。安王,名骄,威烈王子。以庚辰嗣立,二十六年乙巳崩。烈王,名喜,安王子。以丙午嗣立,七年壬子崩。显王,名扁,烈王弟。以癸丑嗣立,四十八年庚子崩。慎靓王,名定,显王子。以辛丑嗣立,六年丙午崩。赧王,名延,慎靓王子,以丁未嗣立,五十九年乙巳,为秦所攻,王奔秦,尽献其邑三十六,秦受之。是岁,王崩,周亡。周代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鲁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孝公/姬称28公元前796乙巳年惠公/姬弗涅46公元前768癸酉年隐公/姬息姑11公元前722己未年桓公/姬允18公元前711庚午年庄公/姬同32公元前693戊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4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