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所以中国这个地方,其实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了,但是我们再细细的剖析一下地形,其实并不是让人感觉非常好。我们先看一下我们低海拔的平原到底有多少。图中国真正的平原地区我们会发现中国几千年扩张的这么大的地盘,其实平原相比少的可怜,在没有获得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时代,我们所熟知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其实主要的活动区域仅仅是上面的黄色区域(华北平原)和红色区域(渭河谷地)以及长江边缘的小型平原。其实大家也发现了,上图中往往有河流的地方,才有所谓平原。其实绝大部分的平原,都是一种叫做“冲积平原”的东西,也就是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然后沉积在地表,形成平坦肥沃的土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最大最古老的华北平原,其实就是黄河冲积形成的肥沃土地。华北平原原来其实是“华北盆地”,东边还有不同程度的海侵,经过漫长的河流冲积,造成了几百米的沉积物,塑造了养育我们的农业沃土。可能有人要问怎么仅仅一条河流就会造成这么巨大的造陆运动,其实啊,黄河从本质上来说,不仅仅是“一”条河这么简单。图历史上的黄河泛滥区,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图看出来,由于黄河作用,海岸线一直在后退,陆地不断变大。其实黄河在历史上有过极其大量的改道泛滥,这片华北平原就在这种灾难和天赐并存中成长,这才有了末次冰期结束后华北泛滥的洪水回忆。尤其是黄河北边的河道,也就是华北平原北部,现在的河北省,在历史上曾经一度都是无人区,泛滥的河道实在是不适合人居住。这时候又一个问题来了,东边那一片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这个黄河到了这里直接分叉了,所以我们再来看一个图,那就是中国的山地。图中国的高原山地模块,原来上图黄河分叉的原因是,下游竟然有个神奇的奇葩——山东丘陵,包括著名的泰山也属于山东丘陵,也就是说山东半岛,从某种程度也算是山东丘陵在大海里的延伸。我们发现这次完全和上面那个图逆转了,这下可倒好,偌大一个中国几乎全都是山地高原,我们半数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上图空白的区域中,当然还不包括被我空出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从这个地图更容易看出来华北平原是个什么情况了,中国充满着西南方向和东北方向的挤压和断层,所以能空余出这么几块平原,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结合了这两个图,我们再看政区分化和气候,风土人文,就容易的多了。好了,我们接下来分区块说说。我觉得还是先说下华北平原吧。华北平原,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河北河南这两个区块,这地方被黄河塑造成了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曾经是个洪水泛滥的很不好的地方,终于随着洪水减弱,华北平原南部(北部还在泛滥)逐渐成为了广大的农耕地区,我们的祖先从甘肃青海一带定居于此,逐渐发展出了成规模的文明。图华北平原,东部有个神奇的山东丘陵阻拦了黄河,也塑造了独特的山东这个丘陵沿海省份,这个之后会说,华北平原的西部以太行山为分界,就进入到了黄土高原,而我们看到华北平原的西边洛阳的地方有个迷之凸起,其实黄土高原突然在这里拐了个弯,而这个地方的分界山脉就是传说中的“王屋山”。(愚公移山知道吧)怎么说呢,我之后讲每个省份都会带一下华北平原,尤其是华北平原南部(河南),因为这个平原四通八达,是名副其实的“中央广场”,也是谁都想争夺的最好的农耕地区,也是华夏农耕民族的得益之地(注意不是起源),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先看看现在华北平原现在的情况。图华北平原北部(河北)图华北平原南部的农耕地区(河南)好了,密集恐惧症了,还是我们先走到华北平原的西部,看看一个带给我们荣耀的地方。图我们先来看看西安这个神奇的地方说到西安大家总会想到“地理中心”、“古都”什么的,其实我们看下地图会发现,西安其实跟本就不属于华北平原,也不是一片宽阔地带。西安其实是处在华北平原的西边,完全是黄土高原和秦岭中间,渭河冲积出来的一个“河谷”。我们先看西安的西边和北边,西安的西边是甘南山地,也就是天水一带,再往西就是青藏高原。好了,到了西安北边就直接上了黄土高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延安,所以我们看到当年TZ从南方长征的时候,就没法直接过西安,而是从四川直接进入了川西的高原绕过渭河谷地(西安是秃头的地盘)然后进入黄土高原。其实我们的祖先古羌人,还正是从渭河西部的青藏高原甘南山地而来,由于竞争,他们和自己的游牧一部分同胞分家,在黄河泛滥的时候找到了这个既可以农耕又安全的谷地,这个地方也就成了仰韶文化的渊源,可以说中原的华夏文化以及华夏人种,本身的一部分就是源自这个地方,这个靠近“高原蛮夷”的地方。西安的东边就是这个河谷的出口,也就是传说中的函谷关,由于这个地方靠近河南的陕县,所以这个省也就被称作“陕西”,出了函谷关就是华北平原西部的洛阳。西安的南边就是秦岭,秦岭中有一个叫做汉中的地方,其实汉中也是秦岭中的一个谷地,对了,其实就是汉江谷地,古代叫做汉水,其实是长江的一个支流,这条江途经湖北襄阳(郭靖的那个地方),在湖北的武汉注入长江,也就造成了长江的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也就是说在陕西这个地方,黄河的支流渭河和长江的支流汉江其实离的非常的近。中国风水学有句话,叫做山南水北为阳,也就是说山南水北一般被看做最适合建造城市的风水宝地(道冲,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所以才有了襄阳、汉阳等的名称来源。而秦岭的南边,就是四川盆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李白会写出“蜀道之难难于上秦天”,秦岭这个天然屏障保护了四川,但是也从一定程度限制了四川。而汉中这个地方因为汉水得名,刘邦当年被封为汉中王,就是从这个地方控制了巴蜀最后直接拿下了天下,汉水这个不怎么大的河流的名字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朝代甚至一个民族的名字,想想也是很神奇的吧。所以我们再看西安这个地方,我了个天,风水宝地啊,易守难攻还有河流滋润,其实在古代来说,唯一有点危险的就是陕北和甘肃东部(庆阳)的游牧蛮族,所以在这里起家的国家,无论是周还是秦,都是在消灭同化西北的蛮族后,顺理成章的开始征服华北平原,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百二秦关。所以说西安以这个四面环山这种看起来“先天不足”的基因,结果成了中国最有名的长安古都,而陕西复杂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复杂的历史环境,北部的榆林民风彪悍,多有边疆遗风,南部的汉中又酷似巴蜀,以东又是湖北西北的神农架林区,完全不同于长安的“关中”风情。好了,下一个地方,我们就往东南看一下吧。既然上面讲到了汉江这个神奇的长江的北部支流,让我们看下神奇的南部支流。图东南的两个神奇的省份长江和黄河不一样,这个江一直奔流在连绵的山脉中,所以也就鬼斧神工的在巫山塑造出了三峡的奇观,等到了长江中游这个不大不小的空地(洋红区域),前面说了,汉江从汉中流经襄阳奔腾进入长江,也就出现了华中特大城市武汉。武汉也就是传说中的湖北省了,这地方处在南北交界,是华北平原往南的第一站,当年芈姓的夏民移居控制这个地方,后来被周分封为很低等的子爵国——楚国,没想到后来这个没被看好的南方蛮夷国家最后却成了联系南北,开疆拓土的春秋战国数一数二的强国,开始把华夏控制区域延伸到了长江南部的“粗糙”的丘陵地区,并且还塑造了“亡秦必楚”的传奇,成为中国历史最壮丽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国版图最人杰地灵的区域之一(原谅我在这里官方了一下)。当然了,既然名字是湖北,那么必然应该有湖才对吧。长江跑到中下游,就遇到了一些少有的小型盆地,在第四纪末期冰川期结束的时候,长江也会泛滥,不过当然不像黄河一样,因为长江流域多丘陵,所以就搞出了一个巨大的淡水湖,也就是传说中的“云梦泽”,不是有个诗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个云梦泽在洪水消退后,开始迅速缩小,慢慢退化成了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个巨大的淡水湖,而且现在的洞庭湖还在继续缩小,估计这样下去吃枣药丸。这两个湖再往南,就出现了两个著名的长江支流,也就是洞庭湖的“湘江”和鄱阳湖的“赣江”。这个就不多说了吧,湘、赣也成了两个省份的名字,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和江西。湘江流域呢,东边比较平坦,但是跑到西边可就是神奇的雪峰山、武陵山等等,再加上巫山的延续,一个多山的神奇地区,湘西地区就在这个地方(比如我们熟知的张家界)。当年本来生活在洞庭湖地区的三苗,曾经创造出过辉煌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等,可是随着后来山东河南地区的商的崛起,加上春秋战国的陆续扩张,三苗终于不得不进入了湘西的深山,也就成了现在苗族的重要来源。在湖南的东边,还有一个山脉,叫做罗霄山,这个山我问过很多江西人竟然都不知道,但是要是说到罗霄山的小弟“井冈山”,可能所有人就都知道了。长沙往东过了罗霄山,就到了赣江流域,第一站就是江西的萍乡(其实是个城市),这地方是江西和湖南长沙的要道。也是当年还不是TZ控制的D抢地盘没有抢到的地方,随后TZ就退到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农村包围城市了。赣江流域的江西,境内山脉极其之多,西有罗霄山,东有武夷山,过了武夷山就是福建,南边就是“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南岭山脉(其实南岭只是个很宽泛的叫法),从江西省最南的赣州,过了南岭,从湖南南部的永州过了“九嶷山”(古时候又叫“苍梧之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两广了,这是中国水系里最靠南的珠江流域,两广地区也是最晚进入中国版图的地区之一,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又是怎么回事。好了,越过南岭,南海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图广西广东福建三省其实在历史上呢,可以说到了秦统一六国的时候,上图这块地方也和我们毛线关系都没有,这里居住着O1血统的“百越人”,百越人算是我们的“表亲”了,这批人现在在越南、马拉西亚都有广泛分布,并且一个神奇的民族“南岛民族”也属于百越人,当年百越人除了一部分留在了中国东南沿海,剩下迫于竞争压力,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大航海时代”之一,现在的新西兰、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智利复活节岛、夏威夷的土著,全部都有着大量的百越人血统,不得不说是个极其神奇的事情。但是留在中国东南的百越人命真的不怎么样,甚至还不如在历史上曾经崛起过一次的O3d三苗人和O2百濮人,这群人对北边战国的扩张以及秦的统一完全无能为力,所以一直不作为的百越,终于被刚刚统一的秦始皇盯上了。当然了,百越其实是一个泛称,中国南边的百越主要有,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的吴越人,浙江温州一带的瓯越人,福建一带的闽越人,广东一带的南越人(几乎全部被汉人同化)还有广西一带的西瓯越人(现在壮族的祖先)。上个图图百越分布简单说下吧,秦始皇搞了三路军队进攻百越,东路从江西越过武夷山,异常顺利的直接拿下了浙江的瓯越和福建的闽越,从此这两个地方归入“中国”版图,而吴越人在西周开始就不断被华夏人同化,到了春秋又出现了吴、越国的争霸,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完全的华夏人地区了,包括语言也是保留了上古汉语特征以及古吴越语特征的一种语言了,这也就是现在吴语区的来源。但是南路和西路就没那么顺利了,这地方潮湿闷热不说,还有南岭阻拦,百越大勇士译吁宋顽强抵抗,老百姓才崇山峻岭打着游记反抗秦国鬼子的入侵。所以秦始皇屡次攻击百越都毫无办法,最后老大屠雎都挂掉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地理学的好的重要性了。我们局部看一下第一个那个图。图灵渠我们知道湘江是个长江的支流,而珠江当然也有很多支流,其中有一条叫做“漓江”的支流,在现在广西桂林的兴安县地区,仅仅和湘江的源头相距仅仅30来公里,所以秦始皇搞了一个极其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开运河。漓江和湘江本身其实是具有落差的,否则也不可能相隔这么近还没有交汇到一起,但是也不得不佩服当时人的智慧,秦利用石门制造的多个水闸,直接稳定了落差,就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奇迹的运河——灵渠诞生了。灵渠不仅仅代表湘江和漓江的连通,更代表着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连通,这样一来大量的补给快速进入南越(广东)和西瓯越(广西)地区,就这样,无论他们再会游击,秦终于以压倒性的实力进入南岭。在南岭大山南部中生活了万余年的百越人,开始消失在了这群华夏人征服的道路里。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其实不仅仅是桂林郡和象郡,秦始皇还在南越地区设立南海郡,大量的“河南人”“陕西人”“山西人”进入这里进行殖民,百越文化迅速消逝,百越人也开始和华夏人通婚,融合为新的族群。在这段时间里,当年主将屠雎的小伙伴副将赵佗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本文标题:中国各省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5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