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公共艺术概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公共艺术策划与创作中心第一部分一、“环境”与“公共艺术”1、环境1、精神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商业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2、物质环境:广场环境、街道环境、校园环境、居住环境、居室环境……公共环境体现着社会形态、大众观念、价值体系等的表面形态与内在本质。公共环境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美学、文化、历史、传统等的演化。2、公共艺术1、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具精神指向的造型物。2、有别于架上绘画及雕塑,与特定空间环境产生联系与的艺术品:如壁画/饰、浮雕、雕塑、装置、构筑物等。3、公共艺术可以用各种方式实现,如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摄影、水体、园林、设施、甚或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等。4、公共艺术代表着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二、意识力——公共艺术最根本目的公共艺术具有意识化问题,呈现着鲜明的社会性和历史、人文与艺术信息。公共艺术承担着对优秀传统与文化的普及、传承及弘扬之责。意识的公共可目睹性——以艺术方式呈现希冀环境中的艺术品对公众起教化作用,是人类社会早期就具有的公共性目的。以中世纪为例中世纪城镇的每一部分,从城墙开始都可视为艺术品。无论是教堂、宫殿、豪宅还是普通住宅,它们的雕像、壁饰、粉墙、梁托、陈设品、日用品都装饰得精美绝伦。当宗教节日来临之际、市民穿着五彩缤纷的服装使城市像盛开的花园。那时没有现在意义的环境设计学科,但美的果实却处处可见。中世纪的人们普遍地被笼罩在禁欲主义的阴影之下,物质享受也相对匮乏,但他们——视目所及,宗教无处不在,城镇本身就体现着宗教意识力。今天、当我们来到由中世纪奠基的欧洲大大小小城镇,超越了宗教意识,所看到的是美无处不在,是精神文化的体现、是人类灵魂的展现。人们所崇敬的、顶礼膜拜的是人类无数艺术家的创造与智慧结晶。中世纪宗教教义的可目睹性——意识形态以艺术的方式于公共环境中呈现。环境公共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中凝结并传递着社会性的意识力及审美取向的种种信息。意识的可目睹性——1文化艺术的审美熏陶不只是授受之举、更是与整个社会环境交融共生的浸润过程。视觉洗礼——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熏陶与传承意识的可目睹性——2公共环境折射出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当代我国城市中的部分公共环境现状源于——权力意志的蛮横资本利益的驱动传统文化的蔑视殖民文化的迎合艺术审美的缺失低俗趣味的泛滥奢靡消费的倡导意识的可目睹性——3插述一传统中国,从南到北从宫殿到民宅,不同的艺术方法和装饰手段使建筑、环境空间丰富多姿和生动,但却都有着共性:即主旨是儒家意识的宣扬,这种宣扬与传播绝不单是课堂书本的说教,而是通过戏曲、音乐、小说、绘画雕塑、工艺品、日常用具等一切可动用的或视觉或听觉的手段渗透到国土的每一个角落,浸润到每一个识字或不识字的人的心灵深处,与此同时,传统和文化也在这之中代代延续和传承着。插述二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在威尼斯、佛罗伦萨、锡耶纳、米兰、苏黎士、斯图加特……,城市中、街巷里、民宅内、一堵墙、一扇门、一个把手、一个饰件,视目所及无不积淀着历史与文化,也因此特别深刻地感悟到,原来,历史可以如此真切地感受,可以如此近距离的细品,可以用视觉、嗅觉或触觉来体验。不仅在几百年前的绘画中看到城市的空间、街巷、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习俗,更可置身于同几百年前画中一样的城市空间之中行走。时光转逝,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延续着城市的传统物质记忆。对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我们只能倾听着书本中所叙的已逝辉煌,猜测着不可捉摸的已逝传统和揣摩原本属于我们生活的细节。实际上,历史大厦是由无数微粒构成,通过物质的细节往往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缺失这种细节便只能虚构或编造。传统,在许多时候是过去与现在的叠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变迁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意味着一律以新代旧,以大代小、以高代低……,或许,我们在相当多的时候对待本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和历史,尤如对待我们的城市一样,有着太多破与立的随意性,也因此,对传统、历史的表述总感到太过虚拟。艺术上的“创新”有时意味着破坏和颠覆,这往往又意味利益归属和话语权的争夺。艺术应该用“好”作为评判标尺,不能用“新”“旧”来切割。如同城市的空间与形态并不是越新越好越高越现代。现在不少城市已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有了众多新造的复古建筑,这种铲除本原、没有传统文化和记忆的假古董让人失落与纠结,如同在创口上撒了盐般地更加痛楚。意识的可目睹性——4第二部分公共艺术作为系统工程公共艺术的展开策略艺术活动、艺术品——城市文化形象品牌的策略A、具有特定的主题与纪念意义如: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以战胜法西斯德国为主题且遍布于俄罗斯各地的胜利广场等。B、具特定主题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战略的构成系统如:以生命演绎为主题的挪威奥斯陆佛罗格纳雕塑公园以国际性参与为主题的韩国首尔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以世界博览会为主题的美国西雅图中心以具有国家意义的企业形象展开为主题的法国雪铁龙公园以城市工业文明记忆为主题的德国杜依斯堡公园等。插述三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在三大展览中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最长,被称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分为主题展、平行展和国家馆三个部分,主要展览当代艺术。另外,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1893年4月19日,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策划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双年展。在1894年4月30日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并吸引了20多万名参观者,反响十分强烈。自此,威尼斯双年展一直延续至今,并在日后陆续建立了威尼斯电影节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完整机制。长此以往,威尼斯市民们习惯了这种生活。当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次举办如此盛大规模的展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都是新鲜而具有挑战的。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认认真真,有很多非常规的活动以及措施,保证这样的展览能够顺利的完成。而展览一旦结束,我们便又恢复到原本的生活,恍如这样的展览只是曾经来过,以后再不会来。但是,在威尼斯,这显然已经成了常态。他们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刻意了反而让人觉得做作。历经百年的洗礼,艺术已经变成了威尼斯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整个城市经营和运转的节奏。在威尼斯,整个城市都是一盘生意,只是经营和运转是跟艺术和文化连在一起的而已。久了以后就变成了这个城市的特点和性格,几乎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是像威尼斯这样运转的。一座城市是需要这样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或者是至少找到这样的一种策略。但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我们甚至连这样的策略也没有找到;而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策略营造充分后,它便会融入城市的生活,渗入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常态氛围,这个城市里的人的一种精神,就好比人们常说广州人会做生意、湖南人会吃苦蛮干一般。显然,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的一种精神策略,不一定是艺术,但一定是属于这座城市本身,独一无二,历久弥新的。威尼斯双年展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在三大展览中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最长,被称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分为主题展、平行展和国家馆三个部分,主要展览当代艺术。另外,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1893年4月19日,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策划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双年展。在1894年4月30日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并吸引了20多万名参观者,反响十分强烈。自此,威尼斯双年展一直延续至今,并在日后陆续建立了威尼斯电影节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完整机制。长此以往,威尼斯市民们习惯了这种生活。当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次举办如此盛大规模的展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都是新鲜而具有挑战的。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认认真真,有很多非常规的活动以及措施,保证这样的展览能够顺利的完成。而展览一旦结束,我们便又恢复到原本的生活,恍如这样的展览只是曾经来过,以后再不会来。但是,在威尼斯,这显然已经成了常态。他们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刻意了反而让人觉得做作。历经百年的洗礼,艺术已经变成了威尼斯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整个城市经营和运转的节奏。在威尼斯,整个城市都是一盘生意,只是经营和运转是跟艺术和文化连在一起的而已。久了以后就变成了这个城市的特点和性格,几乎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是像威尼斯这样运转的。一座城市是需要这样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或者是至少找到这样的一种策略。但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我们甚至连这样的策略也没有找到;而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策略营造充分后,它便会融入城市的生活,渗入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常态氛围,这个城市里的人的一种精神,就好比人们常说广州人会做生意、湖南人会吃苦蛮干一般。显然,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的一种精神策略,不一定是艺术,但一定是属于这座城市本身,独一无二,历久弥新的。一、作为系统环节中的“公共美术”——凝聚着精神的造型二、作为系统环节中的“公共街具”——不仅仅为了一种休息方式三、作为系统环节中的“公共标识”——清晰生动的信息传递四、作为系统环节中的“公共设施”——充满活力和人性关爱的设计五、作为系统环节中的“公共广告”——于商业利益追求中体现美插述四米兰,是意大利的设计之都,各种著名品牌云集于此,人们驻足观赏着大大小小橱窗中的各类品牌,商家的一切商业信息仅限定在各自橱窗中而不会溢出到属于大众的公共空间。苏黎士可谓奢华之都,但在我们的脑海中除了城市特征与各个年代建筑的形象。几乎少有广告的印象。确实,城市的空间形态、建筑的形象凝聚着历史、文化与传统的信息,传递出审美和时代特征。广告作为城市环境系统中的组成要素部分之一,同样会体现出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审美等信息和特征。比较而言,当下中国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城市,广告粗俗而霸悍地充斥一切空间,建筑物被广告包裹着,人们在广告的笼罩之中。城市高楼大厦的醒目之处,地铁的站台和车箱内,街巷的各个角落,小区门户与电梯间,电线杆和墙上,影视节目中,广播节目中的隔时插播,甚而上网时不断跳跃出的广告界面,无处不在地蔑视着一切。这种公共环境折射出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即公权力的滥用与蛮横,商家受利益驱动而无视道德,蔑视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缺失,低俗趣味的泛滥,奢靡消费的倡导等等,也因此,我们城市中的许多公共空间已不具公共性,不是为了使公众的生活更美好,而成为了被个别利益集团占为己有的私利空间。广告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以往诸多即有商家经营信息又有文化基底和内涵且雅致讲究的品牌名称,如“全聚德”“恒源祥”“老盛昌”“得诚斋”……等等,现在多被既缺德又失道且无诚的急功近利、粗俗或类似色情的图像招牌取代,人们每天在生活中通过视觉、听觉接触着大量这样的信息,如同毒素般地会慢慢地渗透到肌体,对人们的道德意识、审美、文化等产生破坏性影响,这不能不引起各方的思考和关注。空间特征与公共艺术设计环境空间类型(一)室外环境空间:1、街道空间(二)室内环境空间:1、大堂空间2、广场及绿地空间2、会务空间3、建筑周边空间3、餐饮空间4、边沿界定空间4、过道空间5、滨江及沿泾空间5、休闲空间6、园林空间6、娱乐空间…………环境空间特质一、文博类:1、纪念性空间环境2、会馆类空间环境(博物馆、科学会所等)3、行政空间环境4、教学空间环境……二、市政类:1、交通空间环境(机场、火车站、地铁车站等)2、休闲空间环境(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三、商务类:1、酒店2、办公楼3、百货公司及超市……四、休闲类:游乐场等空间载体蕴含着——空间的场地脉络:场地的氛围应体现环境自身的性格,即某一特定地方、特殊的文化性格——“场所精神”。将其空间及特定性格上升到文脉的角度上,就是主张在设计中,把整体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人们对场所空间的体验与公共艺术形态的视觉艺术、尺度、虚实对比等实质内容视为同等重要。因此延续和发展公共开放空间文脉特色,创造各具特色的场地氛围,加深人们在观赏、互动中对地域文脉和公共艺术的主题、观念的理解。空间的人文脉络:特定区域中或还有众多人文历史
本文标题:环境公共艺术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5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