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常识
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常识科普小手册系列一拥有健康心理才有快乐生活目录一、什么是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二、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四、亲子关系与亲子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五、婚姻家庭心理辅导和咨询六、团体咨询EAP一、什么是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理咨询人们总以为,只有精神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样的理解是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心理辅导和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可以使您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您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不适,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心理辅导和咨询不同于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咨询是应用临床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利用应用临床心理学原理为正常状态的个人和团体,为具有心理不适的个人和团体解除烦恼,助人自助和使人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语言艺术和临床咨询心理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技术。比如对受社会事件影响的人和人群、工作中的压力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心理烦躁,情感困惑、学习障碍,网络成瘾都可以咨询。心理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心理疾病,需要进行或配合药物治疗。如睡眠障碍、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及患有各类精神疾患的人。内地发展概括近十几年来,我国内地开展的心里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良好地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首先在教育界开始了普及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今,党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和关心人们的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对彰显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学校、部队、公安、企事业单位及全社会都逐渐相继开展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各项工作。我需要心理健康咨询吗您可以问问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有没有困扰您的工作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或者是让您感觉心烦、心累甚至心力憔悴的问题?我想,您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们都需要心理健康咨询。如今我们的党国家已经把人们的心理健康问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今后的几年里,我省也将陆续在全社会开始推动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在国外和我国内地,接受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已经成了人们追求生活品质、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教育等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二、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健康心理辅导和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与联系?(1)、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则主要是有心理障碍和有心理疾病、和各类精神疾患的人。(2)、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失业、下岗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学习、教育问题、成年人的婚姻问题等等。属社会机构范畴。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对神经症、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等。心理咨询不需辅以药物治疗,而心理治疗往往需要辅以药物治疗。属医疗机构范畴。(3)、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用时短,一般一次至几次就可以,以社会专业机构为主进行工作。尤其是学校、单位团体的心理咨询工作不需住院和进门诊。心理治疗则较费时间,治疗过程是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心理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的医院门诊进行,严重的还需要住院治疗。(4)、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注重沟通、指导性和支持,而心理治疗则需要进入人的无意识领域,重建病人的人格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联系有:(1)、它们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即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上没有明确的界限。象心理治疗中常使用的行为疗法、强化疗法、满灌疗法、森田疗法、厌恶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等心理咨询中也有常用。但心理治疗更需要精神病学的专业医学背景。(2)、二者都重视建立心理医生与求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心理改变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二、心理健康的十标准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三、心理健康的表现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较稳定、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的;性格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与一个人的世界观紧密相联,所以性格具有社会意义,对社会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不同的影响。只有下列性格结构的人,属于心理健康。1.能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自己是否愉快,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既无过多的幻想,遇到困难也不逃避。2.好学上进,认准了奋斗目标,就努力完成,无论干什么,都能发挥主动性。3.一切行为能三思而后行,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和社会负责。4.对自己的能力、条件、情绪和动机有明确的了解,不会做出不符合社会标准的事,情绪稳定,遇事能正确处理。5.对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6.对他人能宽容和谅解,能积极主动搞好人际关系。7.发怒生气时能把握分寸,不致于失去理智。8.赏识别人的能力,能从自己的同事、配偶、孩子、亲戚和朋友中得到乐趣。9.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鸡毛蒜皮的事。10.善于休息,且不断地学习和培养情趣,能从自己的工作和闲暇中感受到快乐。11.善于分享,给予和接受爱和友谊,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不见异思迁。12.热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和子女,尊老爱幼。四、心理异常的表现具有下列性格结构的人,可视为心理活动异常。1.以幻想代替现实,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讲道理。2.从不理会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和影响,不考虑环境、条件,旁若无人,无是非标准,做事缺乏持久性。3.无明确奋斗目标,精力不集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4.行动不考虑后果,缺乏责任感,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是再重要也撒手不干。5.知觉上可以产生误差而导致行为失常或无效的行为方式,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觉得可耻和不安。6.面对种种矛盾不能正确处理,感情上不能与别人沟通、相互交流,听不进规劝和解释,固执己见,比较孤僻,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构成危害。7.不能宽容和谅解他人,发怒时不能自控,不能把握分寸,常常失去理智。8.情绪不稳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时,常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绝望,不能自拔。由于情况复杂,我们不能仅凭一两项就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离开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孤立地分析人的心理活动,甚至乱加分析,那是不对的,是十分有害的。绝不能把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的暂时的情绪反应及暂时出现的人际关系紊乱也视为心理异常。如何自我调节促进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当你面临心理压力,是以疯狂的工作或玩乐麻痹自己,或者沉侵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还是平静地处理好问题然后置之脑后?前两种情形是大多数人较容易出现的反应,而对第三种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冷静地处理心理压力也不是难事,那些在危机面前不惊不慌,保持冷静的人并非天生就有这份能耐,他们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的,以下介绍几种能够减轻生活压力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识别心理紧张的征兆。心理紧张通常表现为身体和行为两方面的变化,具体反应因人而异。以下几条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压力征兆,可以自我识别:没有食欲或食欲过盛、心跳过快、胃溃疡、头痛或颈背部肌肉紧张难以入睡或半夜频频醒来、恶梦不断、不易深呼吸、皮肤过敏或湿疹、吸烟或饮酒过量注意力难以集中,为琐碎小事而与家人同事争吵。如果你有其中两条以上的征兆,就意味着你可能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了。应付紧张状态的策略有以下几点:1、找到控制压力反应的方法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并非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你无法控制生活降临于你头上的打击,但你却能控制自己对待这一打击的态度。所以,在面临心理压力时,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你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洞察你自己的心声。许多人对一些情形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加思索就做出反应。我们应多聆听自己的心声,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考。2、尝试创造一种内心的平衡感心理学家认为,保持冷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而每天早或晚进行20分钟的盘腿静坐或自我放松术,则能创造一种内心平衡感。这种屏除杂念的静坐冥想能降低血压,减少焦虑感。有一项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烦躁的人每天花10分钟静坐,集中注意数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渐变缓慢。10个星期后,他们的心理紧张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此外,按摩对减轻压力感也非常有效。3、懂得平衡你的生活许多妇女抱怨说她们时间老是不够用,事情也老干不完。这种焦虑和受压感对许多人来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为工作或生活疲于奔命的人。并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应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当你为琐事而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是无济于事的,你应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写下来。每天早起10分钟,把自己感受写满3页16开的纸,事后不要修改,也无需再重读。过一段时间当你把自己的烦恼都表达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头脑清楚了,也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了。这种自我交谈方法也能帮助你解决好多问题。4、去找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专业人员找一个专业机构,那里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心理医生。他们能更快地帮你把问题理清,和你一起做深层次地沟通,倾听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通过专业知识为你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服务。专业人员都能做到对你的尊重和理解,并能为你的所有问题保密,这些他们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是全世界心理工作行业的铁律。在整个过程中你都可以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有主张的权利。四、亲子关系与亲子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亲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个家庭里,有无良好的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孩子成年后的各种心理品质,以及孩子们在整个人生的道路上对待生活的态度、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对幸福感的体验。总之,每一个人在他早期和父母的关系和生活经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要了解什么是亲子教育,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于什么是亲子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它与家庭教育的比较,理解其含义。一提家庭教育,我们就知道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我国当代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家长掌握亲子教育在国外已开展和普及了近一个世纪,在很多国家掌握和参加亲子教育知识和训练,是成人领取结婚证时的必修课程和条件。)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婴幼儿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婴幼儿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现在许多心理教育工作者提出,儿童教育的重心应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父母就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并掌握有效的心理知识和教育方法。近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