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第一讲心理咨询一、什么是心理咨询•1.国外名家对心理咨询(counseling)的定义•罗杰斯: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期间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做出统合。•里斯曼: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艾森伯格和德里尼: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帮助人的过程中,咨询员协助当事人探讨他对自己,对其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和对环境中重要范畴的感受和看法。•2、百度百科定义:•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当事人、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师)。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Counseling)•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他们在适应和发展方面遇到困难,如人际关系、学业、婚姻、家庭等问题。•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有心理障碍的人。他们患有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心身疾病、性心理变态等。•发展性问题、成长性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问题•陈仲庚教授:“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没有本质区别。”三、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ValueFree)•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原则,指的是在心理咨询中要避免干预当事人的价值观。•美国咨询协会的《伦理守则》中开宗明义就表明要尊重价值、尊严等的多样性。《守则》明确提出咨询师要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事例:•“我不想听课,我的老师糟透了,总是照本宣科…”•“我的女朋友跑了,他和那位男士关系很好,但后来又被人甩了,我该不该和她再续前缘?”•“我家里很穷,我很内向,也很老实。同寝室的男生家里都很富有,他们老是欺负我。我搞不清楚我可能哪天会做出过激的举动”•问:咨询师应如何处理?四、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特质•咨询关系中的三大“助长条件”•(一)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无条件积极关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道德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是对一切都无条件接纳,而是向患者表达咨询师乐于接受来访者、理解来访者,同时关心和帮助来访者,在任何时候都尊重来访者。•积极关注指的是心理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的好坏决定怎样对待当事人。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当事人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天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积极关注这种态度背后有两个很深的对人的信念:•(1)人皆有独立存在的权利和尊严;•(2)人皆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二)真诚•真诚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真挚诚恳,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不回避自己的失误和短处,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能换取信任和喜爱,还能给求助者一种安全感,但要注意,不能把真诚理解为简单说实话,咨询师的言行要有助于来访者的成长。事例:•当事人:……原来我充满希望,我以为很快就能摆脱烦恼…可已经快两个月了,我觉得你告诉我的办法没有多大作用。•咨询师A:……你不应该丧失信心,虽然总共快两个月了,可是你中间有两三次没有到我这里来,而且我不知道你回去后是否完全是照我们商量的那样去练习了。•咨询师B:你觉得前一段的会谈对你帮助不大,我感觉得出你现在心情很焦急,有些失望。你愿意就我们前一段的咨询和一次检查吗?•(三)同理心(Empathy)•Empathy有多种译法:同感、共情、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与来访者)声气相通•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同理心的故事(二则)•一、住院记•三岁侄儿生病去看医生,从医生开始打针、吊上点滴,至医生离去,侄儿一直啼哭不止。•妈妈:「申栋,妈妈拜托你不要哭好不好,医院的人都被你吵得受不了了。」•「妈妈抱你,乖,申栋最乖,最听话。等一下我买玩具给你喔。」•「申栋,你再哭,病就好不了喔!」……。•爸爸:「你不哭,我就去买好吃的麦当劳给你,好不好?」•「你一直哭,那么大声,被隔壁警察听到了,就麻烦喔!」……。•任凭爸爸妈妈怎么劝说,威迫利诱,这三岁的孩子就是哭个不停,声嘶力竭地哭叫,即使喉咙已经沙哑,仍断断续续的哭着。我去医院探望时,看他的爸爸妈妈正束手无策。•我过去轻声的问孩子,「打针很痛喔!」孩子竟安静听我说,且点点头,一句话竟使气氛改变,孩子的父母觉得我的话有如仙丹。•「你很想不要打针是吗?」「很想把这点滴拿掉是吗?」孩子开始与我对话。这是他住院以来,第一次不再哭闹而用言语表达意见。•我继续问:「你害怕打针打很久?」「我去问医生,可不可以不要打?」•我离开病房时,孩子安静地小睡。•隔十分钟再进入病房,孩子立刻睁眼问:「医生说什么?」•我告诉申栋,医生在忙别的病人,等一会儿来看你。听我说完,孩子安心地睡了。•二、穿衣记•五个家庭带孩子到“猫空”(台北某观光茶园区)喝茶聚餐,大人聊得兴高采烈时,忽然看见一个幼儿脱掉外衣裤,只剩无袖内衣及小内裤。•母亲们立刻说:「快穿上,会感冒喔!」「不穿衣服,不好看」「羞羞羞,怎么脱成这样。」「我帮你穿上,好吗?」「再不穿,我叫你爸爸来打喔!」孩子仍坐在地板上,不穿衣服。•我走过去,坐下并抱住这个小小的四岁孩子,轻声问他:「衣服怎么了?」「湿了。」孩子有点委屈。•「湿在哪里,我们来找找看。」孩子找不到湿掉的地方。我跟他说:「穿上比较好找,先穿上再找好吗?」•「好。」•上衣穿上,孩子终于在左边袖子中间找到一小块湿湿的地方。•我说:「湿衣服不想穿,我把它变干好吗?」「好!」孩子乖巧地说。•我请孩子闭上眼,我边用卫生纸吸去水份,口中边念「变变变,衣服快变干」,而后请孩子张开眼睛,孩子再摸摸袖子,觉得不湿了,孩子满意地站起来。•我再继续追问:「这长裤是谁的?」孩子说:「我的。」•「摆这里要送人还是要穿上?」「要穿上。」孩子说。孩子自动拿起长裤让我为他穿上,满意地跑去玩了。•幼儿表达能力不佳,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意见,他们对大人的意见也是会选择的,不一定会照单全收。•与幼儿对话不能一味威迫利诱的要求改变他的行为,而是要理解他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同感的等级:•二分法(伊甘,1990):•初级同感:能聆听对方的叙述,理解对方的感受,并将这种理解反馈给对方。•高级准确的同感:不仅能聆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还能诠释出对方“潜意识中有、显意识中无”的更深刻的含义,并将这种理解和诠释反馈给对方。(正中下怀、恍然大悟)•当事人:我拿不准他对我到底怎么样。我跟他一起上街,他老是盯着别的女人看,我气极了,我知道自己没有魅力…•咨询师A(初期同感):你拿不准他对你是否有真情,你对你们的关系感到不安。•咨询师B(高级准确同感):一方面你怀疑他是否全心全意地爱你,另一方面你又很看重你们的关系,你害怕由于自己没有魅力而失去他,我能感觉出此刻你这种不安全的感受。•三分法(艾维,2007):•基本同感:与当事人表达大致相同。•加同感:比当事人的表达有所增加。•减同感:比当事人的表达有所减少,甚至错误。•五分法(卡库夫,1991)•水平一:咨询师未曾专注于当事人的言行表达,或者心有旁骛。•水平二:咨询师对当事人所表达的感受有所反应,但却忽视了当事人交谈中值得重视的情感或信息。•水平三:咨询师的表达基本上可以与当事人的表达互换。•水平四:咨询师表达出比当事人表达的更深一层的感受。•水平五:咨询师对当事人所表达的感受和意思作了重要增加,甚至准确地表达了比当事人自己所能表达的深几层的感受。事例一:•当事人:我妻子死了,我的人生也完了。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真不知怎么活下去。•咨询师A:千万别这样想,看开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咨询师B:的确,这对你是一个沉重打击。•咨询师C:你妻子去世就像你生活中的支柱倒塌了。没有了妻子,你感到茫然和无助。事例二:•当事人:他不愿意跟我好了,这都是我不好。我现在才知道,我既不温柔又不漂亮。我算是完了,没指望了…•咨询师A:凭什么你认为自己既不温柔又不漂亮呢?•咨询师B:你说你现在才知道自己既不温柔又不漂亮?•咨询师C:他不再跟你好了,你认为这是你的过错,是因为你没有魅力。•咨询师D:你的意思是他甩了你,这使你非常伤心,并且使你突然觉得自己原来毫无魅力,你因此感到悲观、绝望。同感反应的五字诀:•1.换。转换角色,使自己成为当事人。•2.听。全身心的听(包括注意非言语信息)•3.理。梳理当事人的信息(事实信息、情感信息、二者是否一致)•4.说。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5.看。看看当事人作何反应。五、心理咨询的过程(阶段)•1、进入与定向阶段(1)建立辅导关系;(2)搜集相关资料,以利初步界定问题,明确辅导需要;(3)初步了解当事人的个人、环境资源;做出接案决定;做出辅导安排。(转介)•2、问题—个人探索阶段(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2)搜集有关资料,以进一步界定和理解问题(3)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探索,达到对当事人的深入了解•3、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1)激发当事人改变的动机(2)处理好当事人的期望和目标的关系(3)咨询师要明了现有的干预手段和自己能力的局限(4)咨询目标的确定要以当事人为主,咨询师起辅助作用•4、行动/转变阶段(1)避免让当事人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2)保持灵活性(3)要注意治疗收获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4)行动/转变阶段要经常进行评估,即根据已确定的目标,看咨询和治疗实际取得了多大进展•5、评估/结束阶段(1)评估目标收获(2)处理关系结束的问题:分离焦虑(3)为学习的迁移和自我依赖做准备(4)最后一次会谈六、心理咨询(会谈)技术•(一)参与性技术(倾听技术)•重在接受信息•1、倾听•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宽松和信任的情况下诉说自己的烦恼。倾听时,咨询师要能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去听,并适当的表示理解,不要有偏见,不做价值评价。•2、探询•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1).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2)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3、鼓励技术•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4、澄清•澄清:就是对当事人陈述中的摸糊、意思不明确的地方、或隐含而又意义不清楚的表达,要求当事人作出进一步的说明、解释和补充。•当事人:事情太多,又是学习上的事,又是学生会的事,干什么都没劲,我feng了…•咨询师:什么?你“疯”了?•当事人:我分手了。•咨询师:我还以为你说“疯了”。•当事人:是的,也差不多,是疯了。•咨询师:你分手了?•5、释义(内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