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双体系培训材料(PPT108页)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材料1.1安全生产形势变化发展需要事故数居高不下,事故控制面临结构性困难,特别是重大事故1.为什么开展双体系建设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事故起数85966785725951423832死亡人数1487197311271440111391987675876857005001000150020002500020406080100120背景二非传统高危行业领域事故频发,企业仍大量存在:认不清:传统经验管理想不到:没有风险意识管不好:没有针对性措施1.1安全生产形势变化发展需要1.为什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1.2安全生产新挑战压力不断增加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新挑战大工业化生产带来风险集聚新产业新业态提出新要求1.3双重预防机制的可行性国际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国内外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成功经验我国双重预防机制具备一定基础1.4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典型事故不要处理完就过去了,要深入研究其规律和特点。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1.为什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1.为政府提供监管依据,提供检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依据。2.为企业负责人提供决策的依据。3.为各层级的管理者提供管控风险和隐患排查标准的依据4.为基础管理者提供隐患排查、应急处置、保护自己的依据。5.为工伤事故的调查提供依据。双体系的目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体系标准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标准分三个层级:1、通则:规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2、细则: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与验收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隐患排查方法、频次等。3、实施指南:是企业根据细则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三、地方标准基本框架1+5+N1)危化(化工)N实施指南2)工贸N实施指南通则1(2)3)非煤矿山N实施指南4)职业健康N实施指南5)综合N实施指南20•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的确定•5.2危险源辨识•5.3风险评价•5.4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5.5风险分级管控•6文件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8持续改进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术语和定义:1风险(risk是舶来词,源于欧洲)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特征与基本属性一是客观存在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无处不在,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人类活动一出现,风险就相伴而生相随而行。任何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会面临风险,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涉及风险。风险特征与基本属性二是可认知性:风险无处不在,但风险是可以被认识、防范的,风险被有效控制就不会引发事故。要坚决摒弃“现阶段事故不可避免论”。风险特征与基本属性三是关联性或叫嵌入性:安全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各项工艺流程、作业环节之中,涉及人、机、环、管各方面。风险是可以计算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风险是可以削减的:事件发生的几率或其影响是可以减少的风险管理不是追求“零“风险,而是强调在可接受的风险下,追求最大的利益安全目标是可以达到的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注: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如:液氨站、中央变电站、提升绞车、制冷装置、反应釜、储罐、边坡等;倒罐作业、动火作业、高温金属液体运输等;3.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危险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源、状态或行为”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二是“根源、状态或行为”处于缺陷状态,可能伴随着诱发事故的现实风险。•“行为”包括常规非常规的作业、巡视、巡检以及管理行为等诸多方面。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3)能量载体。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液氧储罐等。(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6)危险物质。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险物质。(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场所、装置或设备。如燃料罐区、制氧车间等。(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释放的物体。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动能意外释放,将使人体受到伤害。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人的因素人的失误物的因素物的故障环境因素作业条件管理因素管理缺陷第二类危险源a)吹扫不彻底造成一氧化碳含量超标;b)未携带一氧化碳和氧气监测装置;c)进入作业前未按要求进行有毒气体监测;d)监测装置未校准或失准未能准确监测有害气体含量等第二类危险源。211.未经许可进行非常规作业2.未经许可进入警戒区域3.使用没有合格标签的电动工具、移动梯子4.动火作业间隔超过30min后,重新开始时没有进行可燃气体分析5.特种设备未经检查合格即投入使用6.安排无资质人员进行动火、受限空间、登高作业监护7.动火、受限空间、登高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8.作业人员没有挂操作牌9.消防设施没有按时检查等等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管理的因素;④环境的因素。是指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辨识。4、辨识危险源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5、风险分级6、风险管控根据安全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GB/T33000-3.10)4.基本要求4.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明确工作机构及各部门、各单位应履行的风险辨识、评价、管控过程中应负的责任。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风险分级管控。)4.1.1主要负责人的职责。4.1.2分管负责人的职责4.1.3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4.1.4其他部门的责任4.1.2生产厂的职责4.2实施全员培训: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4.3编写体系文件: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或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5工作程序和内容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效果验证、实现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八个关键控制环节。1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措施——核心内容风险点确定风险分级管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风险控制8设备设施清单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开展工作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收集有关资料•(1)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2)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3)组织架构图;工艺流程•(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或备注);•(5)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6)相关方资料;•(7)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8)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9)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10)应急预案文本;•(11)安全管理制度;•(12)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13)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14)行业隐患排查表、专业检查表;•(15)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职业卫生设施设计专篇;•(16)安全评价报告;•(17)职业危害评价与监测资料等。5.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加热炉、配电室、液压站等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示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注:风险点的排查是整个风险辨识的基础,如果风险点都不清楚,后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风险点排查的方法:1.按生产(工作)流程的过程、阶段划分;轧钢工序:由于生产流程长,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为保证风险点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根据具体作业流程、生产工序、设备特点以及作业活动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分办法为:先按作业流程划分作业区域,可分为:原料、加热、精整、公辅设施、公共部分。在作业区域的基础上,按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2.按地理区域划分;(如供电系统可分为变电、输送、配电等作业活动,每个活动还会停电、送电、检修等活动)3.按装置划分;(主要适用立体装置等,如高炉本体可分为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等作业活动)风险点排查的方法:4.按作业活动划分。如:煤气发生炉生产按“工作任务”可划分为煤场管理、上煤、煤气发生炉操作、煤气发生炉检修、煤气发生炉设备及管道、煤气及水质化验等,每项“工作任务”又可分为若干作业步骤,如煤气发生炉操作可分为清理补水、加煤、检查水位、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等作业步骤。5、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冶炼工序(炼铁、炼钢);由于金属冶炼工艺复杂、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为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将工序、区域、设备、作业活动等结合起来划分风险点。如炼铁单元先按照作业区域划分为:高炉区域、除尘、TRT发电、高炉冲渣、高炉供料、喷煤系统、热风炉、铸铁区域、鱼雷罐区域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点的排查。1.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的类的风险点,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
本文标题:双体系培训材料(PPT10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9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