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2011年2月28日周次日期计划进度实际完成进度备注一2月28日—3月4日1、3课1、3课二3月7日—11日2、4——回顾·拓展一2、4——回顾·拓展一三八放假半天三3月14日—18日6、7、8课6、7、8课四3月21日—25日5、9课、回顾·拓展二5、9课、回顾·拓展二五3月28日—4月1日10、12、11课10、12、11课3—5日放假六4月4日—8日11、13课、回顾·拓展三11、13课、回顾·拓展三七4月11日—15日14、15、16课14、15、16课八4月18日—22日16、17课、回顾·拓展四16、17课、回顾·拓展四九4月25日—4月29日机动周机动周十5月2日—6日18、20、19课、18、20、19课、五一放假三天十一5月9日—13日19、21课、回顾·拓展五19、21课、回顾·拓展五十二5月16日—20日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十三5月23日—27日22课、23课、24课22课、23课、24课十四5月30日—6月3日24课、回顾·拓展七24课、回顾·拓展七4—6日放假十五6月6日—10日25、27、26课25、27、26课十六6月13日—17日26、28课、回顾·拓展八26、28课、回顾·拓展八十七6月20日—24日复习复习十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段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11、利用图书管、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单元教材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的。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第一周第一课时限时作文:题目:《新学期打算》要求:1、语句通顺,要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2、字数要在300字左右。3、写作时间要在一节课内完成。第二课时1草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课前准备:1、草原风光图。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①理解草原的“绿”。A、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B、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C、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D、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A、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B、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C、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第三课时教学重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逐句逐字地理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9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