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宜宾市高XXXX级第二次诊断考试题
2011级第二次诊断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30分,第Ⅱ卷120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粗糙(cāo)卓(zhuó)越肖(xiào)像侮(wǔ)辱B.牌坊(fāng)脂肪(fáng)嗔(zhēn)怪缜密(zhěn)C.哂(shěn)笑两栖(xī)角(jué)逐角(jiǎo)色D.哈(hǎ)达哈哈(hā)镜月晕(yūn)荤(hūn)菜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萃挖墙脚甘败下风一筹莫展B.重叠老两口坚定不移深信不疑C.度假水龙头金榜提名人情世故D.寒暄入场卷永葆青春出奇不意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史记》中甘罗和淳于髡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凭借自己对现实矛盾的把握,表现出一种世道人心的锐利。(2)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宣传2008文莱观光年。(3)王立群教授为了能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A.洞悉大事披阅B.洞悉大肆批阅C.洞察大肆披阅D.洞察大事批阅4.语序调整,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A.②①③⑤④⑥B.⑥③①⑤②④C.②①⑤④③⑥D.⑥④①⑤②③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三、(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游:游学B.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置:审讯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昏:模糊不清D.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纳:上交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②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6分)(2)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4分)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寄诸弟韦应物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1)结合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3.名句名篇默写(两题任选..一题。共5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金戈铁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十四桥仍在,。(《扬州慢》)(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乎!……”(《赤壁赋》)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在西域读李白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自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是我的猜想。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创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世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
本文标题:宜宾市高XXXX级第二次诊断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