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优秀实用课件:49页
词五首象达中学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词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望江南温庭筠唐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他的词多闺情,音韵和谐,主导风格浓丽、精巧。但也有清新明快的词。如《望江南》。作者简介《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凭栏眺望。尽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蘋洲,不由得愁肠寸断。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录音→肠断(直接抒情)记叙《望江南》写出一位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孤寂落寞的情怀。梳洗:独倚江楼:孤单寂寞,盼归心切→希望描写(望)过尽千帆斜晖脉脉江水悠悠→失望抒情肠断白蘋洲一个“独”写出了失望和怅惘;孤寂落寞之情。1、品味“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自选角度,略作赏析。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写斜阳的含情脉脉,流水的悠悠不断来表现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表面上写水,实际上也是暗喻望穿秋水的眼神。写景写情相结合。揭示了这位女子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的心态,而且心中充满希望。3、“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反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生活处境和心情?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生活状况、盼夫归来孤独落寞的心情4、“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南宋)录音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八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宋】范仲淹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迥然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散万里乡愁。但边患未平,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深寒重,寒霜满地,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已热泪盈眶。上片描写塞下凄凉秋景(1)衡阳雁去(2)边声连角(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思考:上片写了那些景物?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作用:渲染西北边地的荒凉,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写边防将士戍守生活的艰苦、与思乡报国的愁情思想内容:通过写西北边塞地区的奇异秋景和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巧用一个”_____”字统领全词,表现出边塞______、_______.。下片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_____”字,表现将士们因____、____哀伤。异孤寂荒凉、战事紧张泪有家难归功业未成名句赏析:(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士们忧国思乡的矛盾苦闷的心情。(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请写出三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录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轼散文成就最高,是宋词“豪放词”的代表,著有《东坡全集》,写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当杭州通判,七年迁为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我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托着苍鹰,我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我将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杀那猛虎。幻灯片16酒酣之后,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鬓发稍白如染霜,那又有什么妨碍!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人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派遣似冯唐的使臣来?我定将拉开雕弓如满月,瞄准西北方,箭箭射向天狼。叙事:老夫┄少年狂左右帽裘千骑为报┄随太守射看抒情:酒酣胸(宽)胆(壮)鬓(白)何妨!遣冯唐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密州出猎的豪壮之举幻灯片15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希望重受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豪情,表达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思考:1、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射天狼”表达词人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决心“亲射虎”虽年岁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天狼的神采飞扬、威风凛凛、满怀壮志的英雄形象;“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重受朝廷重用的愿望;2、《江城子》中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性格特点?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雄伟、开阔的狩猎场面。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3、《江城子》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比喻、引用典故、描写、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建功立业,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思想内容:通过描写作者有一次去打猎时的盛大场面,并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李清照宋录音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所论甚切。词作背景: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幻灯片23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游赏,只怕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的沉重的哀愁。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幻灯片22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欲语泪先流。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思想内容:主要写了作者暮春时的凄苦心情。2、《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思考:1、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通过“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这两个细节写心中愁情。“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内容相近,都是写“愁”,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3、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在不动许多愁”一句创意出奇,试说说它“奇”在哪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新奇的比喻,将抽象化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构思新颖奇巧3、写出三句写“愁”的诗句。(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破阵子辛弃疾宋音乐欣赏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爱国将领,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想起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录音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幻灯片29这首词是作者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思考: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上片:描写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写战斗的场面表达作者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幻灯片28思想内容:通过描写昔日抗金部队壮威的军容和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军容的威武雄壮“可怜白发生”-----壮志难酬的愤慨思考:词中表现将士高昂的战斗情绪和雄壮军容的语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表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1、八百里分麾下炙2、五十弦翻塞外声3、马作的卢飞快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驕”。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古代战前会用琴瑟等各种乐器弹奏悲壮粗犷的战歌。刘备在荆州遇险,
本文标题: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优秀实用课件:4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6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