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单位:长度基本单位为米(m);比米大的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长度换算:1m=10dm=10²cm=10³mm=106um=109nm时间单位:时间基本单位为秒(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us)等。时间换算: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us。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第三节快与慢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变形得:s=vt,t=s/v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换算:1m/s=3.6km/h。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发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是5200m/s。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第二节乐音与噪音乐音和噪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乐音的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声音响度与生源振动的幅度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强若常用分贝(dB)来表示。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频率: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音色也叫音品,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第三节超声于次声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如:蝙蝠;超声雷达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1、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2、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1234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如镜面或平静的水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物体表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在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第三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5第四节光的色散太阳光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三基色:红,绿,蓝。三原色:红,黄,蓝第五节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中央较厚,边缘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⑷成实像时:⑷成虚像时: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6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第二节怎样描述力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重力: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7物重:物体所受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6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