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利弊一、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及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人民币国际化,被本国货币当局提高到官方战略的层面,肇始自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国际金融形势动荡的2008年岁尾之际。2009年,中国建设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揭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序幕。直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也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5年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之后,人民币国际化明确作为国家战略,逐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实行两个‘三步走’。”两个“三步走”具体来说:一是地域的“三步走”,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将来人民币可以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地域的“三步走”,人民币可依次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和区域性的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第一、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还远不能与之相称,这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日渐频繁;首先是在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流通日益频繁,作为一种汇率稳定、基础牢固的货币,人民币在我国边境国家的流通程度越来越高。在朝鲜等东亚国家中,人民币已成为了许多市场上默认的结算货币。在边境国家中,人民币已经逐渐取得了区域性货币的地位;而欧洲的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家,也已经能够办理人民币业务(银联),这些国家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也正在形成。这些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第二、可以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制度的安排、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提供更多的政治经济话语权。美国之所以能够垄断、支配或影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储备货币的地位是分不开的。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参与国际金融制度安排和游戏规则制定的机会。如果人民币能够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其主要资源伙伴国接受,成为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对于睦邻友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更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而人民币在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话语权提升的具体体现。第三,可以为我国带来“铸币税”收益。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获得的最直接利益就是国际铸币税。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货币发行特权而取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第四,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保值。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需要用外币计价。我们的出口持续超出进口,累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是用外币(特别是美元)持有,并无奈地大量投资于美元国债之中,国际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将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数十亿美元的帐面亏损。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有助于减少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存量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我们的企业须承担的外汇风险就会更低,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会大为缓解。第五,促进中国经济增量平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一种论调,说中国的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的物价,中国大量外汇投资于美国的债券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结果导致美国出现房地产泡沫,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在对这种论调感到愤懑之余,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着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出口与内需的不平衡。中国庞大及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将这种不平衡带到全球经济体中;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自身经济持续与健康发展,并对中国的汇率、利率政策带来重重压力。人民币国际化本身虽不能直接减少这样结构上的不平衡,但它在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缓解汇率压力与加大中国与其主要区域及资源伙伴国之间经济与贸易平衡协同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我国的进出口商、国内对外投资人在经常项目下的资金结算都可通过人民币进行,只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还可以进行逆差融资。逆差融资是指当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央行可利用发行人民币获得融资,从而支付逆差。逆差融资的好处在于我国不必再通过紧缩经济,牺牲国内的经济利益来维持外部均衡,其有效避免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政策选择上的矛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三、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第一、可能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人民币持有额的钳制,国际上持有人民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在人民币没有区域化、国际化的情况下,不管中央银行投放多少基础货币,它都只是在我国境内流通。而当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以后,便有相当部分是在境外流通,这部分流出境外的货币虽然暂时对国内物价不发生作用,但其准确数据难以掌握,其数量增减也难以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这就必然会增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难度。一旦条件成熟,这些境外人民币又可能大量回涌,从而影响国内货币流通和币值的稳定。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下,由于取消了对资本流出流入的限制,本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连成一体,资本可以自由进出中国国境,也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削弱。第二、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以直接输出美元的方式向欧洲各国大量输出资本,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领域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依靠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贸易逆差来继续输出美元,大量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债务和债务利息使美国背上沉重的负担。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大量输出,这就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后,我国也会出现“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是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提出的,其难题在于: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向世界提供清偿力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保持充足的国际清偿力,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增加,但我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货币国际信用下降;而通过改善逆差或实现顺差,货币国际信用提高,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但由于外国借款者不愿意借入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从而使人民币在国际化经济中的流通量减少,国际清偿力大幅度降低,总而言之,顺差逆差都不利于发展。
本文标题: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8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