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运动训练学完整答案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版权归2011体教二班所有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2.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本源性学科、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学科3.1913年,美国学者墨非著《体育训练》一书。主要针对单项体育运动(身体素质)4.1964年,前民主德国,莱比锡体育学院哈雷博士主持编写《训练学》函授教材,第一次把有关训练方面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汇集到一部专著之中,含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标志系统的训练理论的形成,1969年,哈雷《训练学》一书正式出版。5.6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三从一大”训练指导思想6.1983年,过家兴编著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专著。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内容细化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部分6.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8.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9.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10.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合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1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12.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集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13.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决定的。(1).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2).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3).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的三个因素。15.以动作结构为分类标准,运动项目可以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多项组合动作结构。16.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利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同项群运动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发展。17.从以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为分类标准所分成的八个项群中任选一个项群对其包含项目、竞技能力决定因素、运动成绩决定因素、运动训练负荷特征进行分析论述。以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型项群训练特征概述:(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包括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和技巧、武术套路等竞技项目。(2)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①体能特征: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求运动员具有优美的形体,表现出动作敏捷而灵巧。②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技能主要表现为时空判断准确,对身体控制的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各种专门器械,以及与同伴的协调配合。③心理和智能特征:感知觉灵敏度高,善于自我调节,具有果敢精神。(3)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难美项群运动员比赛成绩是由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临场发挥的技术水平进行评分,再与众多对手得分相比较后判断名次而决定的。(4)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运动训练负荷特征进行分析论述:①身体训练:运动员注重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②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难美项群训练的核心组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③心理训练:由于专项竞技的特殊性,心理训练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④艺术表现能力训练:多以舞蹈训练为主培养形体表现力,有音乐伴奏的项目还要让运动员按不同节奏完成动作和根据音乐内容做即兴表演和小品表演,以培养动作节奏感和表演能力。18.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19.竞技能力:人体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或称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战术、知能、心理、意志品质、思想作风)。20.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及补偿效应概念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有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21.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22.训练负荷概念: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施加的训练刺激。●负荷强度概念: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负荷量概念: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23.以反馈的时机分,反馈又分为什么具体形式?24竞技需要原则含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1.竞技需要原则含义: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2.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专项技能需要的特异性;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3.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能力内容的合理结构。25周期安排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1.周期安排原则的含义: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科学基础: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3.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时间的衔接。2系统训练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含义: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训练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与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它一方面指出运动员只有长时间、持续地进行训练,才有肯能攀登竞技运动的高峰;同时又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循序渐进地,而不是突变式地增加训练负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的系统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26适宜负荷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1.适宜负荷原则含义: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2.科学基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b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3.训练学要点: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c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27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1含义: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依照训练的统一计划,适时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的机体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2科学基础:一·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二·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3训练要点: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1自我感觉2外部观察3生理测试4心理测试)二·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3心理学恢复手段)28重复训练法的概念: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29间歇训练法的概念:指多次联系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是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30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在应用上的区别间歇训练法每次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有严格规定,要在运动员机体未完全恢复下再进行下一次练习,且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重复练习的距离或负荷可有一定变化。而重复训练法则要在间歇时间里,使运动员在有机体基本恢复的状态下进行,并遵守原要求。31间歇训练法的类型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32循环训练法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33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34以循环练习的间歇时间划分,循环练习法可分为的形式?35依照比赛的性质可以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的形式教学性比赛训练法、模拟性比赛训练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法和适应性比赛训练法。36.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37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3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合理地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39分解训练法的分类: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四种: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40完整训练法概念: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41程序训练法概念: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42.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2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④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4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的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等运动素质。提高各器官机能,并且使运动员各部分得到均衡的发展。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打下基础。(二)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似性。(三)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炼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四)体能训练的主要训练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各种运动素质在人生的不同发育阶段发展的程度不同,训练的可塑性也不一样,训练中应根据各运动素质训练的可能性,抓住有利时机,使该素质在适时地年龄阶段的到相应的发展,在敏感期得到较大的提高。(五)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觉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44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
本文标题:运动训练学完整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0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