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影像诊断学影像诊断学的历史影像诊断学的现在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影像诊断学的历史X线影像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CT(ComputedTomography)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ECT(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影像1895年11月08日威廉·康纳德·伦琴(WilhenlmConradRontgen)1895年12月22日经15分钟照射·第一张X线照片(1890年02月22日A.W.Goodspeed奇怪影像)1896年01月01日给Exner教授新年贺卡1896年01月05日维也纳报纸“DiePresse”1996年01月06日传遍全世界1996年01月23日“Nature”杂志发表2周后”Science”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影像模拟方式(1)直接X线照相:普通照相、断层、放大、乳腺摄影等(2)直接荧光透视:透视(已取消)(3)间接荧光透视:点片照相、透视数字方式(1)数字照相:DR、FCR等(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3)CT:重建影像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CT1917年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发表多元理论,提示开发CT的可能性1971-1972年英国的Hounsfield发明,并用于临床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InstituteofRadiology”1973年发表在“Radiology”1973年开始用于临床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MRI1946年美国学者Purcell和Bloch发现磁共振现象-1952年分获诺贝尔物理奖1971年Damadian发现肿瘤组织的T1、T2值比正常组织长1973年lauterbur发表了两个充水试管的第一幅磁共振图像1978年Mallard等用0.04T得到人体图像1980年MRI开始用于临床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影像诊断学的现在普通X线影像仍处于重要地位,已开始Filmless.特殊检查(各种造影检查)虽逐渐增加,但是占总检查比例仍很低(5%)。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DSA近年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单纯用于诊断的血管造影还很少。CT已出现毫秒级、双螺旋扫描、三维成像、血管造影、模拟手术路径开放式MRI已应用于临床,扫描速度以秒为单位(EPI),血管、泌尿道、胆道、胰管显像以渐趋完善。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旋转DSARSM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男性,62岁CTAP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女性,62岁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男性,54岁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女性,72岁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CT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MRI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国产开放式MRI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影像诊断学的发展普通X线影像向数字方式发展-无胶片化(Filmless)发展CT扫描速度向4层以上或容积CT发展-CT透视、螺旋扫描无限制、软件功能更加强大(实时三维成像、实时血管成像、实时手术路径等)DSA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速度更快、三维DSA功能和软件功能更加强大MRI向开放式发展,扫描时间与CT相同甚至更快,磁共振透视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介入放射学以各种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影像手段的监视下,利用各种穿刺针和导管对疾病进行治疗和侵袭性诊断的一门新学科。介入放射学是放射线领域、以至整个医学领域内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影像专业的现状已有48多所学院、大学设立的影像专业(系)由于设备的发展与人才的滞后,造成中国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人才的短缺。设立影像专业的重要性已得到医学教育界的认可,已成为二级学科。在近五年影像专业本科生仍能有较好的前景。综合影像诊断将是影像专业毕业生的职责。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影像专业的发展随着各院校在影像专业建设上的新一轮竞争,21世纪影像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将过剩。在本世纪内必须开始影像专业高层次人才(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才能满足21世纪的要求。随着国家医师考核制度的完善,影像专业将并入大医疗专业内,以保持与国际接轨,影像专业知识的教育也将成为毕业后再教育的内容。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诊断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和密度X线检查方法造影剂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X线检查中的防护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X线的发现:1895年11月08日发现,1996年1月23日在“Nature”杂志发表。X线的产生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以高速运行③高速运行的电子群突然受阻X线机的构造:①X线管②变压器③控制器X线的特性:①穿透性②荧光效应③摄影效应④电离效应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的特性波长范围0.008-0.031nm(40-150kv)的电磁波X线的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电压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的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X线的特性–被摄物提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X线具有一定穿透力–被摄物体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具备显像过程(荧光透视、照片等)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不同密度成像原理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不同厚度成像原理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密度物质密度和影像密度:组织密度↑→组织的X线吸收率↑→溴化银还原↓→照片白(高密度)组织密度↓→组织的X线吸收率↓→溴化银还原↑→照片黑(低密度)对比:组织密度的差别,人体可分为骨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和体内的气体。天然对比: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密度差别人工对比:人工方法将造影剂导入体内,增大密度差别。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①透视运动状态的观察、介入用②摄影:重叠的的影像、信息量大特殊检查:①体层摄影②荧光摄影③放大摄影④高仟伏摄影⑤软X线摄影⑥立体摄影⑦其他:记波、硒静电X线摄影造影检查:①直接导入法:向自然腔隙内导入造影剂的方法,如:胃肠钡餐透视、血管造影等。②生理积聚:依靠造影剂的生理吸收与排泄,如:静脉肾盂造影、口服胆囊造影等。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气管支架留置过程播放视频金属支架与内涵管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摄影高千伏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造影剂阴性造影剂:低于周围组织密度的造影剂,如:CO2等阳性造影剂:⑴钡剂-纯硫酸钡⑵碘剂:油脂类、水制剂①离子型②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反应与防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水溶性造影剂反应发生的原因给药方式:造影剂的浓度、剂量、速度和注入方式造影剂本身:渗透压、粘滞度、造影剂分子激活血清补体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精神状态、身体状态、伴随疾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甲亢、肝肾功能异常、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水溶性造影剂使用前处置安定10mg肌肉注射:由于精神紧张的症状和精神紧张容易造成水溶性造影剂出现反应,所以防治精神紧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医生的解释和安慰与安定的作用是同样的。但是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不能使用安定。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防止水溶性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应在过敏试验后使用。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水溶性造影剂反应及处理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烦躁、抽搐、癫痫血压下降瞩其深呼吸、吸氧、追加地塞米松5mg。追加安定10mg,可反复使用。下肢抬高、加快输液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水溶性造影剂过敏及治疗过敏:意识恍惚、意识丧失、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休克治疗:–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B(breathing):保证呼吸–C(circulation):保证循环–D(drug):根据情况给予药物(地塞米松、多巴胺、氨茶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原则:避免不必要检查,直接选择最佳检查方法。步骤:首先与正常对照判断出异常,根据鉴别诊断的知识(年龄、性别、病变的部位、病变性质、器官功能改变、随时间改变病变的改变等),并结合临床症状、化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作出诊断意见。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X线检查中的防护保护自己:–避免直接暴露在射线下–进入有放射线的环境内,必须有防护措施。–尽量远离放射源(放射线与距离成3次方衰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暴线保护患者:–避免不必要检查–小儿、妇女注意性腺的防护–怀孕妇女尽量避免放射线检查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1934年ZiedsesdesPlantes提出利用X线照片进行光学减影法:将与血管造影同一部位的平片与一张未感光的胶片作光学暴光,得到原片的负片-蒙片(mask),再将蒙片与血管造影片共同重叠在另一张未暴光的胶片上作光学暴光,则蒙片的负影与造影片的上相应的正影相抵消,使最后的胶片上仅保留血管影像。70年代CT出现后,将数字技术用于血管造影的减影,代替胶片的蒙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历史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F及其物理学基础DF(DigitalFluorography)是DSA的基础1940年Langmuir发明影像增强管(I.I:ImageIntensifier),在60年代得到完善,从而显著地增加了检测X线量子的效率,明显地降低了透视的条件。60年代末开发了碘化铯作为输入荧光体后,检测X线量子的效率提高了50-60%。70年代中期完善了DF成像链的构成。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F成像链DF成像链:X线管球I.I.模数转换电视显示I.I.与胶片成像的不同点:I.I.可以通过光圈调节电视影像的亮度,可以比胶片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的可用的影像,并可进行后处理。影响成像链影像的因素:X线管球的焦点大小、I.I.的视野大小、I.I.的效率、摄像头的的精度荧光物质的特性决定有建成迟滞和余辉迟滞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原理模式图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原理模式图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原理模式图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影像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肝脏影像检查方法-DSA肝动脉、门静脉造影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检查中的基本概念像素(pixel):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体素(voxel):像素代表的相应体积的组织单位距阵(matrix):构成图像的像素阵列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图像中可分辨的相邻物体空间几何尺寸的最小极限,即对影像细微结构的分辩能力。密度分辨率(densityresolution):图像中可分辨的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密度差别的分辩能力。时间分辨率(temporalresolution):单位时间可采集影像的最大桢数,在CT、MRI上反应为单一层面的成像时间。伪影(artifact):影像失真。配准不良、移动伪影(结构的边缘处最明显)、饱和伪影。后处理(post-processing):借助计算机功能对获取的影像作进一步的处理。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采集方式静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DSA)–方法:经静脉注入造影剂–优点:侵袭小、操作简便、可在门诊进行–缺点:造影剂用量大、图像质量差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方法:经选择性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优点:图像清晰、节省造影剂–缺点:侵袭性较大、一般需住院进行中国医科大学影像系DSA的临床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术前检查必不可少的项目心脏的DA检查已代替电影,并在介入治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腹部DSA在介入治
本文标题:影像诊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