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三语文复习词语辨析及练习(虚词、实词)
高三语文复习词语辨析及练习(虚词、实词)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历年高考都是常考点,能力层级为D。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因而对于虚词、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只能是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一些常见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它们间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之间及句子内部关系,再注意词与词间的配套搭配,这类题就容易做了。一、明确虚词位置虚词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会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其中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但这个虚词的位置也不当,应将“又”放在“然后”一词之后,才能正确地表意。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句中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联词位置变化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二、防止虚词滥用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例如“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话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是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做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的混乱,去掉“对”反而句意明晰。再如“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这是关联词语滥用,应去掉“因为”。三、避免虚词误用虚词误用主要包括关联词语的误用和介词的误用。关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致的。如“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其中就是因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递进关系所致,此处“进而”应为“因而”。介词的误用是因为不能明辨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如“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其中“以”应和“为”搭配,“把”应和“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作为”搭配在一起,就错了。四、辨析近义虚词的不同含义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例如:“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避免”“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再如:“当、在”,“最、顶”“自从、从、自”,“尽管、不管”,“分外、格外”等。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正确选项为C项。一再———再三、多少———稍微、往往———常常三对词语都是副词,各对词语之间的意义都有相同之处,并且有时都可以互换。但各对词语之间使用上有时有区别:“一再”和“再三”的区别在于不是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第①句“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是对“中美关系”状况的一种陈述。“稍微”和“多少”的区别在于,“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就不能。“常常”和“往往”在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一是“往往”主要指“在一定条件下才经常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限制;二是“往往”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换句话说,“常常”的准确释义是“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而“往往”的准确释义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第③句的行为动作,既没有“一定的条件”,也并不“带有某种规律性”,所以只能用“常常”。【答案】C常用及近义词的用法辨析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1、最、顶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暑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三思而后行。2、当、在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病例:①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3、自从、从、自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另外,要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5、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病例:①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②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6、及、及其“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病例: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②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①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②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7、分外、格外“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病例:①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②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①中的“分外”改为“格外”。②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8.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9.曾经已经。(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10.差点儿[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11.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12.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c)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说“对…说来”。13.跟同和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14.固然[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的。下面的例子是重复同一形容词谓语,“固然”插在中间。这样做,好固然好,可就是太费时间了。,这种机器,笨重固然笨重,但用处还是很大的。|钢铁厂离我们这里远固然是远点儿,不过交通还算方便。(2).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确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考上了固然很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固然每个画家别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则同的特点。15.固然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复习词语辨析及练习(虚词、实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1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