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气管插管护理常规⒈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º左右,相对湿度60%。⒉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需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头颈和上身,避免活动导致套管刺激气道或套管脱出引发呼吸困难。对于烦躁、谵妄、昏迷等意识不清或障碍的患者应使用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并做好局部皮肤的观察。⒊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做好标记;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每Q4h记录一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滑出,同时还应防止咬口的脱落。⒋保持气道湿润、通畅。及时吸除气道分泌物,观察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予以气道给药、雾化吸入以及持续湿化,气道湿化液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⒌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或者是衬带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⒍做好口腔护理,每天1-2次,要求做到口腔无异味。在进行口腔护理前必须测量口插管的深度以及监测气囊压力。⒎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⒏使用呼吸机者按呼吸机护理常规。⒐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①、好吸氧装置,根据医嘱给予甲强龙、优米乐。②、吸尽鼻腔、口腔及胃内物,防止拔管时呕吐误吸。③、气管内充分吸痰。④、提高吸氧浓度3-5min。⑤、解除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⑥、观察SPO2及其它生命体征。⒑拔管后的护理:①、做好口腔护理。②、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首次雾化吸入时,护士不得离开床边。③、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出现鼻翼煽动、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脉氧<90%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给予气管插管。④、拔管后遵医嘱复查动脉血气。嘱病人安静休息,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呛咳现象。⑤、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叩拍背部,定时更2换体位,必要时吸痰。气管插管护理常规⒈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º左右。对于烦躁、谵妄、昏迷等意识不清或障碍的患者应使用保护性约束,并做好局部皮肤的观察。⒉定期观察口插管刻度标记(正常成人一般男:平门齿处为22—24cm,女:20—22cm),要求每4小时记录一次。⒊气管插管可选用胶布或者衬带固定。胶布或者衬带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胶布固定法即:1.准备牙垫一个、胶布3条,一条长约10cm,两条长约25cm,2.插管成功后在口腔内气管导管旁放置牙垫,用一条长约10cm的胶布将导管和牙垫固进行初步的固定。3.以胶布的中段围绕导管和牙垫绕一到两圈,然后将胶布的两端固定在两边脸颊的上端。4.将另外一条胶布以再以同样的方法反方向缠绕,并将两端固定在两边脸颊的下端。使用胶布固定时应观察患者对胶布有无过敏反应,注意保护口唇及其周围皮肤,防止破溃。★衬带固定法即:,在气管插管成功后可直接将衬带对折,以一手手背套于反折处同时抓住两条带子将反折处翻转过来,便成为一条双套结的带子,并将带子的两个套同时套入气管插管和牙垫至门牙0.5cm处。拉紧套结,沿两耳上方及枕部系于侧面,在耳后方打结,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3系于气管插管与咬口之间的双套结不宜打的太紧,以防气管插管受阻而影响通气及吸痰。⒋病情稳定的患者由2-3名护士每日早班共同完成口腔护理1-2次,要求做到口腔无异味。★操作方法:先去除胶布,松开牙垫固定绳,测量气囊压力及插管深度。一名护士固定患者头部和气管插管,另一名护士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一手持压舌板,一手持弯血管钳夹紧棉球,用5%NaHCO3擦净口舌、牙齿、颊部、舌苔、上颚等各个部位,用50mL注射器抽吸口腔护理液,从高处注入患者口中,再用吸痰管从低处吸出,进行口腔冲洗,直至冲洗液澄清无味为止,吸尽口腔内残余的液体,更换牙垫,固定牙垫和气管导管。⒌定时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囊是否漏气。当发现漏气时,向气囊内注入5~8ml气体,当病人出现呛咳则应停止注气。⒍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除气道分泌物。气道湿化用的溶液应选用灭菌注射用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患者行气管插管(切开)后即刻予以气道湿化,使用呼吸机者开启呼吸机湿化罐。为患者进行吸痰前后应向气道内注入3-5ml的湿化液,注入湿化液时因取下针头,沿管壁缓慢注入。⒎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①好吸氧装置,根据医嘱给予甲强龙、优米乐。②吸尽鼻腔、口腔及胃内物,防止拔管时呕吐误吸。③气管内充分吸痰。④提高吸氧浓度3-5min。⑤解除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⑥观察SPO2及其它生命体征。4⒏拔管后的护理:①做好口腔护理。②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首次雾化吸入时,护士不得离开床边。③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出现鼻翼煽动、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脉氧<90%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给予气管插管。④拔管后遵医嘱复查动脉血气。嘱病人安静休息,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呛咳现象。⑤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叩拍背部,定时更换体位,必要时吸痰。
本文标题: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1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