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党史系列学习内容: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四渡赤水在长征中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为摆脱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历史背景1935年1月7日,中央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撤离遵义后的部署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路纵队,经官店向赤水挺进;红三军团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插江安。1月19日,红军撤出了遵义赤水河示意图赤水河示意图蒋介石的部署“川江南岸围剿计划”红军的行动有三种可能:一是向东回师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去金沙江西进。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部队约有150个团40万人中央红军只有16个团三万多人敌我兵力对比—10∶1三路纵队的行军进展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到达土城,同一天红九军团归入红一军团继续北进,25日到达猿猴,为全军打开了向川南进军的通道。1月24日1月25日1月27日左路纵队红三军团经仁怀向北进抵土城。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紧紧跟在红三军团后面。军委纵队抵达东皇殿。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等人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人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道路两边都是山谷地带。如果敌人孤军深入,进到土城以东一线,我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利用两边山脊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合围歼灭敌人。但是狡猾的敌人并没有如红军的愿望那样孤军深入,军情对我十分不利,地形条件反过来也成为对我军不利的因素。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战斗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敌人有几路来追击我们,我们要消灭他们,但不是一下子能消灭的。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后吃多的。想一口吃下是不行的。敌军情报:川军只有两个旅四个团正向土城方向前进;毛泽东决定:集中红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在青杠坡地区歼灭尾追之敌,打通北渡长江的通道。中革军委会议命令:红一军团于28日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三个师、红五军团两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的两侧有利地形,给川军以迎头痛击。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并非2个旅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而且增援部队还源源不断。1月28日凌晨及时调整作战计划毛泽东意识到战局的严重性后,立即派人通知红一军团急返增援.冷静分析战情毛泽东当机立断——土城不能打了:一、地形不利于我们,河流多;二、敌人援军已快要赶到;三、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消耗战,会使我军损失太大。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情,原计划由赤水北上,北渡长江的方案已不可行。为了打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我们不应与郭(勋祺)师继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政治局进行如下分工: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陈云朱德带领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奉命到青杠坡阻击尾追的敌人,以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过赤水河。周恩来周恩来承担着组织在赤水河上架设浮桥的紧迫任务。他迅速召集干部开会下达架桥任务,组织实施架设浮桥。陈云带领卫生、供给部门的同志,从阵地上抢运下全部伤员,凌晨4点,他向毛泽东报告了部队轻装渡河的准备情况。朱德开始渡河1月29日拂晓前,毛主席发出了西渡赤水河的命令。各路纵队开始西渡赤水河,晌午前三万余红军全部渡到赤水河西岸。土城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毛泽东重掌兵权后的第一仗既留给人们慰藉,也留给人们遗憾。慰藉的是,毙伤川敌1000余人,俘敌一部,粉碎了敌人妄图将红军“一网打尽”的恶毒计划。遗憾的是,在这场战斗中红军也受到较大损失,得不偿失。红军领袖们如何评价土城之战?刘伯承土城一仗,未能消灭郭师,敌人又大军奔集。我乃放弃北渡长江意图。1月28日和敌人在青杠坡一带打了一场恶仗。由于我们指挥存在缺点等等原因,这一仗没有打好,部队受挫。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个败仗。主要教训有三:1、敌情没有摸准,2、轻敌,3、分散了兵力.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聂荣臻毛泽东历史意义历史表明,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可以说,遵义会议在政治上挽救了党和红军,而四渡赤水则在军事上挽救和保存了党及红军的核心骨干力量。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审时度势,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西渡赤水,为以后三渡赤水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本文标题:【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4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