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昆虫的分类地位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身体左右对称2、体躯由一系列环(体)节组成3、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分节的附肢4、循环系统在背面,神经系统在腹面(一)昆虫具有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分节3.成对的分节附肢;4.体腔即为血腔5.腹神经索(二)昆虫定义昆虫是一群体躯分为头、胸、腹3部,生有3对足,通常具有2对翅的节肢动物。三、昆虫的发生特点1、种类数量最多2、个体数量最大3、分布范围最广四、昆虫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体小势优3、繁殖力强4、适应性强5、防身善变触角的功能: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其他功用:听觉(雄蚊),平衡身体(仰泳蝽),帮助呼吸(水龟虫)等。昆虫的口器:1、咀嚼式口器2、刺吸收式口器3、虹吸收式口器4、锉吸式口器一、腹部的基本构造一般由9-11节组成;各节有背板、腹板和侧膜;腹部1-8节的侧面各具1对气门;腹部第8-9节上着生外生殖器。昆虫的体腔和内部器官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六、生殖系统(二)呼吸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呼吸愈增强,气门开放愈大,单位时间进入虫体的药剂量增加,熏蒸杀虫效果愈好。2、使用熏蒸剂时,加入少量CO2,可刺激害虫呼吸,促使气门开放,提高毒剂效果。3、油乳剂、肥皂水可阻塞气门,影响气体运送,使昆虫因缺氧窒息而死。一、昆虫的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体积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也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变态的类型: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1)不完全变态。又叫渐变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特征随若虫生长发育而逐渐显现,因此成虫和若虫的形态差异不大,只是翅和性器官发育程度有差别,翅以翅芽的形式在体外发育。昆虫中的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属于不完全变态类,如蝗虫、叶蝉、蚜虫、蝽类等。昆虫中的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等属于完全变态。胚胎发育在卵内完成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卵从产下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称为卵期。若虫期与幼虫期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都可称为幼虫期。幼虫期是昆虫的发育史中主要取食危害阶段,幼虫期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取食和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体积。因而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不完全变态昆虫自卵孵化为若虫到变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若虫期;完全变态昆虫自卵孵化为幼虫到变为蛹所经历的时期称为幼虫期。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从卵孵化出到第一次脱皮之间的时期为第一龄期,这时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或1龄虫、初孵幼虫);以此类推。成虫从羽化起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成虫从羽化到产卵的间隔时期称为产卵前期。从成虫第1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三、昆虫的繁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四、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昆虫由卵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年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越冬虫期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长的种类,前后世代间界有明显的重叠现象,世代的划分就变得很难,称为世代重叠。世代的划分从卵开始。昆虫自卵或幼体产下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3)世代的计算一年中昆虫代数的计算,从卵开始。越冬后出现的虫态称为越冬代,由越冬代成虫产下的卵,称为第一代卵。如以卵越冬,亦称为第一代卵,由此发育的幼虫、成虫,称为第一代幼虫、成虫,其产的卵则称为第二代卵。其他各代以此类推。4)世代重叠与世代交替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往往因发生期参差不齐,成虫羽化期和产卵时间长,而造成上下世代间界限不清,前后几代混合发生、不同虫态相互并存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有的昆虫在一年中的若干世代间,存在着生殖方式或生活习性的明显差异,通常总是两性世代和若干代孤雌生殖世代相交替,称之为世代交替。(2)年生活史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截止越冬结束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昆虫年生活史包括昆虫在一年中各代的发生期、生活习性和越冬虫态、场所等。(1)休眠休眠是指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即可恢复生长发育。2)滞育: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生活史中出现的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中止的生理现象。昆虫的主要习性:假死性、趋性、群集性、迁飞与扩散、食性、(保护色、拟态、伪装)、假死性(dethfeigning)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或振动时,表现出停止活动、身体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稍停片刻才又爬行或起飞的现象。趋性(taxis)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温、湿、化学物质等)所产生的一种强迫性定向活动。趋性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趋色性等。群集性(aggregation)是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1.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主动扩散:由于取食、求偶、逃避天敌等因“主动”但又相对缓慢地形成小范围空间变化;被动扩散:是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地空间变化。2.迁飞(migration)是指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发生地长距离转移到另一发生地的现象。迁飞是从空间上逃避不良环境条件,滞育则是从时间上逃避不良环境条件。(五)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1.植食性以取食活体植物及其产品为食料,包括农作物害虫和吃植物性食物的仓库害虫(1)单食性(monophagous)高度特化的食性,仅以1种或极近缘的少数几种植物为食。(2)寡食性(oligophagous)只取食1个科或其近缘科内的若干种植物(3)多食性(polyphagous)取食范围广,涉及许多不同科的植物2.肉食性(sarcophagous或carnivorous)捕食他种昆虫或以其组织为食的昆虫。3.腐食性(saprophagous)以腐烂的动、植物尸体、粪便等为食料。如取食腐败物质的蝇蛆及专食粪便的食粪金龟甲等。4.杂食性(omnivorous)能以各种植物和(或)动物为食的昆虫。如蜚蠊、蚂蚁等。(六)保护色、拟态、伪装1.保护色(protectivecolour)是指某些昆虫具有与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体色。2.拟态(mimicry)是昆虫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3.伪装(camouflaging)是指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第四章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一、昆虫纲的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目是根据翅的有无及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的构造、触角的形状、跗节节数等进行的,与草地关系密切的目有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九个目。昆虫纲分目昆虫纲分为34目一.无翅亚纲Apterygota(一)增节变态类Anametabola1.原尾目Protura(二)表变态类Epimetabola2.弹尾目Collembola3.双尾目Diplura4.缨尾目Thysanura二.有翅亚纲Pterygota(三)原变态类ptometabola5.蜉蝣目Ephemerida(四)不全变态类(五)全变态类三、主要目科的概述(一)直翅目Orthoptera中型至大型昆虫。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剑状,单眼2或3个。前翅狭长,复翅、革质,常覆盖在后翅上,后翅膜质,能够作扇状折叠,翅脉多是直的。有些种类短或无翅。后足多发达,适于跳跃,或前足为开掘足。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腹部第十节有尾须一对。雄虫大多能发音,凡发音的种类都具有听器。(一)直翅目不完全变态。1..蝗科体粗壮。触角短,一般不超过体长多呈丝状、剑状。前胸背板马鞍型,跗节3节。多具2对发达的翅,亦有短翅及无翅的,后翅常有鲜艳的颜色。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发音,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两侧。产卵器粗短,瓣状。2.蝼蛄科触角显著比身体短。前足开掘足。前翅甚小。后翅由前翅下方突出于体外,呈尾状。无听器。体表无产卵器。此类昆虫以土栖为主,具较强的趋光性,夜间活动,咬食植物的根茎,为重要的农业害虫。3.螽斯科触角丝状,比体长。跗节4节,听器在前足胫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螽斯有肉食性也有植食性的。雌虫多产卵于植物枝条组织内,造成技梢枯萎或落叶。4.蟋蟀科粗壮,色暗。触角比身体长。跗节3节。尾须长,不分节。产卵器细长,成剑状或镰状。雄虫发音器在前足近基部,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夜出性昆虫。食性杂,多取食植物近地面柔嫩部分,危害幼苗。少数种类为肉食性。不少种类雄虫性凶残,常搏斗,有互相残杀现象。(二)等翅目(三)半翅目(四)同翅目(五)缨翅目(六)鞘翅目(七)鳞翅目(八)膜翅目(九)双翅目草地有害生物管理1有害生物的类型1.1植物病源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而引起牧草生长发育的异常生理状态,即病变。在我省发生较多且比较普遍的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等。1.2无脊椎动物指昆虫、螨、线虫、蜗牛及蛞蝓等1.3高等植物杂草、寄生性种子植物1.4小型脊椎动物啮齿动物2草地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2.1遵循生态原则、顺应生态规律,以综合生态管理为主导思想。2.2通过合理利用草地、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施肥、调节播种及收获时间、掌握正确收获方法、选择和选育抗性品种等综合农业措施为主要手段。2.3结合生物、物理、遗传等治理方法。2.4化学防治为应急时不得已的选择。2.1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适应范围,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就可能会导致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植物细胞组织发生改变,从而在器官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出现异常,称为发病。导致植物发病的原因有物理或化学的非生物因素(生理性)和寄生生物(浸染性)因素。2.2植物病害的分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植物病害系统。植物发生病害后,其内部代谢发生变化,最终会导致其外部形态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表现称为植物病害症状。症状分病征和病状两大类。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原物的影响,在其植株个体上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病态)称病状。1)变色:A.花叶、斑驳;B.黄化;C.红化2)畸形:A肿瘤(癌肿);B.徒长;C.丛生;D.矮化;E.器官异常发育;F.叶形异常.3)坏死:A.斑点;B.腐烂(干腐、湿腐、软腐)C.猝倒;D.立枯4)萎蔫(凋萎)A.青枯;B.枯萎(黄萎)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1)干腐(2)湿腐(3)软腐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萎蔫:植物局部或全部由于水分丧失膨压使叶萎垂的现象。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拟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各种畸形病状,大多表现为散发性。丛生:枝叶密集发生,形如扫帚状。3.3真菌的分类1)两界说:植物界和动物界2)五界说: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2.菌物界:真菌门、粘菌门(狭义和广义)3.3.2真菌的分类1)三纲一类(Saccardo;魏景超)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2)五个亚门(Ainsworth,真菌词典)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3)鞭毛学说:Alexopoulos&Mims,1979)鞭毛菌门:单鞭毛菌亚门、双鞭毛菌亚门无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五个亚门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孢子和配子或者其中一种是可以游动的。2.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没有游动孢子。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子孢子。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是隔膜的菌丝体或者单细胞,没有有性阶段,但可进行准性生殖。专化型(Formaspecialis,f.sp.)植物病原菌的种,根据对不同属的寄主植
本文标题:草地保护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5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