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外科学 > 普外科常见疾病解剖生理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生理及解剖普外科常见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腹部病变周围血管性疾病腹壁疾病甲状腺甲状腺位置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平第六气管软骨正常甲状腺重量约15-30g甲状腺肿大指其体积超过正常1倍甲状腺形态呈H形左右两叶+峡部+锥状叶(70%)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血供:甲状腺上动脉——发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甲状腺动脉与气管、食管动脉有广泛吻合甲状腺的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甲状腺的血供上A←颈外A下A←锁骨下A最下A←无名A/主A弓上V→颈内V中V→颈内V下静脉→无名V2、支配甲状腺的神经喉内支喉外支前支后支喉返N喉上N神经支配损伤后临床表现喉上N内支声门裂以上喉粘膜喉部粘膜感觉丧失进食/饮水时误咽喉上N外支环甲肌环甲肌瘫痪,引起声带松弛音调降低喉返N前支喉返N后支声带内收肌声带外展肌一侧后支伤——可无症状一侧前支或全支伤——大多声嘶两侧后支伤——呼吸困难窒息两侧前支伤或全支伤——失音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甲状旁腺紧密附着在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的内侧。上下两对,共四个。外观呈黄、红或棕红色,腺体扁平、卵圆形、质软。分泌甲状旁腺素(PTH),调节体内钙的代谢并维持钙和磷的平衡。甲状旁腺损伤可引起低钙性抽搐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功能一、产热作用甲亢患者多怕热、甲减患者多怕冷二、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促进合成大剂量:促进分解甲亢→T↑→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消瘦、肌无力甲减→T↓→合成↓三、维生素代谢过多时,维生素含量减少;甲状腺素的功能四、水和盐代谢利尿作用甲减,粘液性水肿五、神经肌肉系统甲亢→神经兴奋性↑甲减→神经兴奋性↓六、生长和发育乳腺的生理及解剖第二节乳房的解剖一、形态和结构(一)形态1、体表位置成年女性乳房位于双侧胸大肌筋膜上,于第二至第六肋骨间,内近胸骨缘,外达腋中线,95%的乳房外上部可延伸至腋窝——乳腺尾部。(二)乳房的主要结构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1、腺体:有15-20个腺叶——腺小叶——小乳管、腺泡。2、导管:导管系统——大导管——各级导管——末端导管。大导管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3、乳头和乳晕:3-5cm。4、脂肪组织:乳房脂肪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其厚薄可因年龄、生育等原因个体差异较大。5、乳腺悬韧带:解剖上起固定乳腺作用,使乳腺具一定活动度,站立时又不致明显下垂6、筋膜:深浅筋膜。第三节乳房的生理一、乳房的生理功能1、哺乳是乳房的基本功能。2、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3、乳房参与性活动的全过程二、内分泌激素对乳房的影响(一)卵巢激素1、雌激素:刺激乳导管生长(青春发育期)及乳腺小叶腺泡发育及乳汁形成。2、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产生生物学效应,共同作用于乳腺促进其发育,二者比例适当,乳腺发育正常。(二)脑垂体激素1、催乳素:促进乳房生长发育,发动、维持泌乳。2、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参与雌、孕激素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刺激全身代谢,间接促进乳房生长、发育。4、生长激素:在甲状腺素协同下发挥生物学效应,间接影响乳房发育。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雌、雄激素分泌,影响乳房发育(三)其他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胎盘激素。腹部脏器的解剖及功能腹腔脏器包括:胃、十二指肠、小肠、阑尾、结肠、直肠、肝、胆囊、胰腺、脾脏等胃位置:左上腹部的左膈下分区:贲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区幽门部的环状平滑肌形成幽门括约肌,其收缩时即关闭胃与小肠间的通道。胃的分区胃壁结构胃壁细胞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壁细胞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碱性粘液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的毗邻与韧带胃前壁右侧与左半肝邻近,左侧与膈邻近,其后壁隔网膜囊与胰腺、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胃的前后壁均有腹膜覆盖,腹膜自胃大、小弯移行到附近器官,即为韧带和网膜。胃的血管(1)胃左动脉(2)胃右动脉(3)胃网膜左动脉(4)胃网膜右动脉(5)胃短动脉(6)胃后动脉(7)左膈下动脉胃的静脉:胃的静脉与各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门静脉系统。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能有效地为胃食道静脉曲张减压,足以证明胃内广泛的静脉吻合网络(1)胃左静脉(2)胃右静脉(3)胃网膜左静脉(4)胃网膜右静脉(5)胃短静脉(6)胃后静脉胃的运动(1)胃的运动形式:三种1)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3)蠕动(2)胃排空—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需4-6h。(3)呕吐胃的功能储存和搅拌并将食物与之分泌的液体相混合。运动:将食糜推向幽门,幽门括约肌的收缩使食糜逐步进入小肠。分泌:分泌胃液(胃酸)1500ml—2500ml消化: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而且还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小肠的结构和生理是胃肠道中最长的部分,约占消化道总长的三分之二。分为三个解剖段:上段为十二指中段为空肠下段为回肠十二指肠始于幽门,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长约25cm。十二指肠分为四段: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Treitz)乏特(Vater)壶腹部:是胆总管和胰管分别或共同开口处,也是胆汁和胰液排入十二指肠的通路十二指肠的血供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空、回肠空肠回肠长度近侧2/5远侧3/5位置左上腹右下腹管径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较淡血管较多较少环状襞密而高疏而低淋巴滤泡孤立集合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1)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合2)增加食靡与肠粘膜的接触3)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3)蠕动:将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小肠的功能分泌肠液:约3升/天(1)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2)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食物。(3)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蠕动和收缩:推进肠内容物和排空阑尾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2、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大肠成人长1.5m,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特征: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肝曲(右曲)、结肠脾曲(左曲)结肠的血供来源于肠系膜上、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小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汇集于肠系膜上、下静脉结肠的功能1.大肠液的分泌及作用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黏膜、润滑粪便2.大肠内细菌的作用:(1)酵解未消化的糖、脂肪;腐败蛋白质。(2)合成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K。3.大肠的运动和排便●运动少而慢—食物残渣停留长(10H);●大肠的内容物经水分的吸收和细菌的发酵与腐败作用后形成粪便;●排便反射直肠的功能储存粪便促使粪便排出肛管系消化道的出口(肛门),受肛门内、外括约肌控制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上腹,小部分达左季肋部;上界约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下界与右肋缘平行;肝脏以正中裂为界,分左右两半。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储存于胆囊,排入小肠,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肝脏的韧带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脏的分段Couinaud肝段划分法:Couinaud根据肝门静脉梢系的分布和肝门静脉的走行,分肝两半,4叶和8段,并将此8段自尾叶始用S1-S8顺时针命名。S1尾叶S2左外上段S3左外下段S4左内叶S5右前下段S6右后下段S7右后上段S8右前上段肝脏的血供肝动脉:25%--30%,供氧量40%--60%门静脉:70%--75%肝的总血流量占心排出量的25%,正常可达1500ml/minGlisson系统肝内胆管肝门静脉肝动脉肝脏的功能1分泌胆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帮助消化吸收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2参与物质代谢: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分解、转化与运输、储存与释放。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3排泄解毒和吞噬功能:通过生物转化对非营养物质进行排泄;肝血窦内枯否细胞能吞噬体内细菌、异物。4造血和再生:肝在胚胎时期是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功能停止,仍有这方面潜质。肝脏的其他功能1、免疫功能2、血液凝固机能3、调节血容量4、调节热量、水及电解质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外胆管两大系统肝内胆管:始于肝内毛细血管,经小间叶胆管、肝段、肝叶胆管,汇集成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胆总管肝外左右肝管在肝门下方汇集成肝总管,下行后与胆囊管汇合而形成。胆总管长7~9cm,直径0.6~0.8cm。胆总管下端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内汇合并膨大形成壶腹,称为泛特(vaten)壶腹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长8~12cm,宽3~5cm,容积40-60ml,分底,体,颈三部分胆囊颈上部膨大,称Hartmann袋,胆囊结石易嵌顿于此。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与肝下缘构成三角区,其内有胆囊动脉、副右肝管,是手术时易发生误伤的部位胆道系统的功能分泌胆汁储存胆汁浓缩胆汁输送胆汁胆囊的功能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吸收:胆汁中90%的水和部分电解质分泌粘液20ml/d: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胆汁的生理功能乳化脂肪,促使吸收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抑制肠内细菌的繁殖刺激肠蠕动中和胃酸。胰腺位于腹膜后、第1~2腰椎前,长15~20cm。分为头、体、颈、尾四部分。近端胰管常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此解剖特点成为胰腺与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主要因素。胰腺的功能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内分泌: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参与糖和脂肪等的代谢。外分泌:分泌胰液(750~1500ml/d)、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帮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本文标题:普外科常见疾病解剖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6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