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石家庄-------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石家庄市地图石家庄地理环境•石家庄地区西高东低差距大。太行山大致以北东--南西向耸立于本区的西部。由西而东,依次排列着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形成了地势上十分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本区山区面积687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580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53.9%和46.1%,山区与平原面积大致相等。石家庄河流状况•石家庄地区全境属海河流域。河流分属于子牙河水系和大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滹沱河、磁河、大沙河、河、槐河、河等。其中除磁河、大沙河属于大清河水系外,其余均属于子牙河水系。石家庄气候•石家庄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天气晴朗少云,少有降水;夏季,深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并带来大量水汽和潜热能量,形成较为丰富的降水。6.7.8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春季,常有5至6级的偏北风或偏南风。4月份后,地面气温回升,由于空气中湿度不足,降水衡少。秋季,蒙古高压发展,受其影响,全区常能连续出现稳定天气,风和日暖。晚秋有寒潮天气发生,秋高气爽,开始出现早霜。气温的空间分布全区年平均气温在11.8--13.2oC之间。一、城市的初步发展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这时的石家庄还只是正定府所辖获鹿县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城市的兴起1898年,清政府利用外国贷款正式勘探、设计、修筑芦汉铁路(北京至汉口),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芦汉(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村东建站,名枕头站(因石家庄名气太小,故以相距不远的枕头镇即今振头镇命名,1918年改名石家庄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始建,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遂将正太铁路的起点由正定改为枕头。1907年,正太铁路竣工通车,在石家庄村东建始发站。2、城市的转折正太路石家庄车站正太铁路•正太铁路就是现在的石太铁路,石家庄到太原。•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原计划由河北省正定县的柳林堡修至太原,故名。后因线路经滹沱河架桥困难,改由石家庄修起,故又称石太铁路。•1897年4月,津海关道兼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受清廷委派兴建卢(沟桥)汉(口)铁路。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筹划修建正太铁路。几经勘测,权衡利弊,决定将两条铁路交汇点选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因此,山西人将正太铁路称为“柳太铁路”。1901年,在八国联军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将卢汉铁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从此改称京汉铁路。1902年,京汉铁路通至石家庄村东,并建站。因当时石家庄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这一站的设置,对石家庄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决定作用。为了压缩开支,就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由柳林铺向南移至振头站(今石家庄站)。正太铁路,1904年动工兴建,1907年全线竣工通车。从此,石家庄成了京汉、正太铁路的交汇点,成为晋冀间物资转运枢纽,有力的促进了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崛起的先导。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火车开通成为一大景观,引来许多好奇的百姓由于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而由此带来了一个区域在世纪之初的重大变故,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城市的跨越正太路起点南移,是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真正起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伴随铁路线的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和正丰矿等。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服务业商业兴起随着1902年京汉铁路通车,石家庄周围旅馆、酒肆、绸缎布店等商业服务业门店陆续开业,外国商人也涌进石家庄租房开店。到1911年,石家庄村快速向东南扩大延伸,形成了村南以大桥街为主的旅馆服务区和村东南的商业中心。1903年10月,大清邮政枕头(振头)代办(驻石家庄)改为邮政分局。1906年,为适应商贸要求,设电报房一处。1923年,建石家庄电报局,所在街道也被称为电报局街。1907年,正太饭店建成。这是石家庄第一座豪华的大型综合性饭店。而后,石家庄又有一些较大的饭店相继开业,如永信兴、中和轩、中华饭庄、四海春、国民饭店等。1907年,最早的银行——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开业。据当年石门商会的资料统计,到1911年,石家庄已有商户70家,开办最早的大商场是民生市场,以后较大的商场有劝业场、石门商场、西花园等。石家庄正太饭店1914年,井陉煤矿石门炼焦厂在石门(石家庄)建成,我国第一批优质焦炭从这里炼成,并出口日本。1922年10月,湖北楚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投资在石家庄筹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兴纱厂,1923年建成投产。这是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近代工业初步发展1923年大兴纱厂建成投产1919年,石家庄部分绅商集资开办电灯公司,供应照明用电,次年改为中国内地电灯公司石门分公司(1927年更名石门新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23年创建石家庄自来水公司,为部分商号、企业供应自来水。公用事业起步30年代石门电灯公司在石家庄《商报》发表的声明1916年,在最繁华的大桥街附近的升平街,建成了石家庄历史上第一座砖木结构的剧场“升平茶园”(后改名为升平戏院)。它可容纳千人,以演戏为主,有时也放映电影。1917年,石家庄第一家照相馆恒生照相馆在升平街开设,相继开设的还有同芳照相馆(在升平街头南口)。1920年前后,又建成新业剧场、新舞台、第一舞台(新中国影院前身)、同乐戏院、劝业剧场、新华舞台等。同一时期,在南花园一带,先后建成等多座戏院。石家庄早期同乐街上同芳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文化娱乐业的初兴二、城市的磨难日本侵略军的侵占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石门。井陉矿务局、石门炼焦厂、大兴纱厂等均被侵华日军军事管制。10月12日,侵略军5000余人闯入藁城县梅花镇,烧杀四天三夜,1547名村民惨遭杀害,600余间房屋被烧毁。从1938年开始,日军在石门建立集中营——“俘虏收容所”(后改名劳工教习所、劳工训练所,位于今平安公园一带)。这座集中营及相关机构,先后关押抗日军民约5万人,其中约2万人遭杀害或被摧残致死,约3万人被掠至日本、伪满等地做苦工。1939年井陉横西煤矿矿井起火,日本侵略军害怕烧毁设备而将井口堵塞,矿井内1200名矿工无一生还。1941年秋,侵略军对井陉(路南)11个村庄进行残酷“扫荡”,杀害群众350多人,造成宽5公里、长达15公里的“无人区”。日军侵占井陉矿后,大肆掠夺煤炭资源狂热的“大炼钢铁”1958年8月,石家庄全面开展大炼钢铁运动。8月16日,全市建立土焖炉、冲天炉等炼铁炉3261座;9月上旬,市委成立“钢铁总指挥部”,桥东、桥西、长安三个区和多所学校先后建成土法炼焦炉1083座、武安式炼铁炉282座。随后,市“钢铁总指挥部”决定,市内公共汽车停止公交运营,一律改运矿石。遍布全市的炼铁土炉知识青年下乡1964年12月5日,中共石家庄市委和市人委在石家庄剧场隆重欢送石家庄第一批231名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1968年12月30日,“文革”中首批5000名知识青年、干部和城市居民上山下乡,到农村安家落户。欢送知识青年下乡1966年6月6日,石家庄市“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成立。6月15日,中共石家庄市委向在石大专院校等单位派出工作组。同年12月,中共石家庄市委、市人委开始受到冲击,主要领导被揪斗、关押。1967年12月20日,采取“三结合”形式产生了“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文革”中的宣传车三、改革开放后的石家庄1978年12月,石家庄市委召开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爱国人士代表座谈会,明确了要把全市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石家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全方位的大发展。市场层面抛弃了姓“社”姓“资”禁忌,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思想解放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建设向又好又快开进。1.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石家庄市生产总值达到2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26倍。改革开放后,全市工业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工业门类齐全,成为全国工业重镇。全市民营经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石家庄工业泵厂30年来,石家庄商贸领域从未停歇变革的脚步。从第一届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到引领风气之先的“撞击反射式改革”,再到新型业态的兴起,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到国外办企业或淘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石家庄市商业发生了主导性的变化,并涌现出了一批批商界精英,他们以聪明才智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商业神话,谱写了一篇篇商贸华章,石家庄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2.商贸谱写彩色华章2000年,市区已经形成以“三横六纵”为核心的市区方格加环路并向四周放射的完整的交通网络格局。十一五期间,形成“1+4”组团城市发展模式。石环路建成后,可实现城市交通分层次运行,并和外环高速公路共同形成石家庄的对外高速交通系统。近年来,为更加凸现市道路建设进入“高速路”新时代,先后协助完成了京石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和青银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设,目前石家庄市首次自当业主的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已经竣工通车。3.路网编织城市美景张石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大包干让农民摆脱了束缚,增加了干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大转移,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1992年后,农村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推出。从减轻农民负担,到增加各项农业投入;从掀起清欠风暴,到推进征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各项农村改革大大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4.农村改革一步一个脚印30年跨越,石家庄人在改革发展中,用智慧和力量书写着教育强市这篇大文章。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市国民教育初步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新格局。全市教育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成人教育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体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办学、引进办学、委托办学、社会力量办学,成绩喜人。1998年全市比规划提前两年通过了省政府“普九”验收。进入新世纪,我市更加彰显出教育强市的风采:国民教育体系得到重大改善;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5.向“教育强市”大步迈进河北师范大学如今的石家庄交通便利,为铁路、高铁枢纽城市;现已成为市区城市人口规模286.2万(2010年)的全国特大城市之一,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医药、纺织工业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华北重要商埠。END
本文标题:石家庄的兴起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6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