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_doc下载
物理量的估测:1、下面是小明同学对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A.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B.中学生的平均身高170cmC.中学生的平均质量15kg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2、下面是以为中学生的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A.质量为50kgB.体积为503mC.步行速度约为50m/sD.明视距离50m3、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B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4、下面是小明同学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正确的是()DA.课桌的高度约为20dmB.一整套台式电脑的质量约为2kgC.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是36℃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参照物的选择:1、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BA.河岸和行船B.行船和河岸C.都是行船D.都是河岸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述:“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文中描述所选的参照物是()BA.山B.船C.流水D.河岸3、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B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4、如图,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0多颗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其中“东方红三号”是绕地心转动的通讯卫星。我们觉得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CA.太阳B.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物态变化: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水晶莹C.秋天,薄雾缥缈D.冬天,瑞雪纷飞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B.地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熔化)C.冰箱里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D.夏天装有带冰块冷饮的杯子“出汗”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液化)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4、一瓶水完全结成了冰,关于水结成了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体积不变C.密度改变,体积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改变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B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6、下列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初春的早上,河面上会结有薄冰,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冰棍上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上花草上会有小露珠出现,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声现象: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航天员可以再月球上直接交谈2、自行车的车铃响后,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D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吸收了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C.车铃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靠空气传播D.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CA.音调高B.频率高C.响度大D.音色差4、医院里有一种叫“B超”的仪器,可用来检查人体内部的疾病。它利用了()AA.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B.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C.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破碎”能力D.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破碎”能力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B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D.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上课时,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D.听不同的乐器奏同一首歌曲时,我们通过声音就能够辨别出所使用的乐器,这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光的直线传播:1、小明同学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以下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DA.湖水中的太阳B.树在湖水中的倒影C.湖水中的游鱼D.阳光下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7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3、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一盏路灯,在走路的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B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在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A.立竿见影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D.杯弓蛇影平面镜成像:1、在生活中有时候平面镜成像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C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2、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中大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3、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A.高度为1.6m/s,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B.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D.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它在镜中的像就越小光现象: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如:“潭清疑水浅”,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疑水浅”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D2、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正确的是()A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发亮处是积水D、迎着月交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暗处是积水人站在竖直放3、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A.海市蜃楼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D.凿壁借光4、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一种现象()DA.都是折射现象B.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C.都是反射现象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DA.钢勺好像在水面B.日环食C.山在水中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处折断了熔化图像的解读:1、如图1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B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物质的初温度是40℃C.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D.加热9分钟时物质的温度仍是48℃2、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B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ABCD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2中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B4、如右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B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质量和密度:1、甲、乙两个园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3∶1,分别盛入密度之比为4∶3的液体,且液体深度之比为1∶2。则两烧杯内液体的质量之比是()CA.3∶1B.1∶2C.2∶1D.4∶32、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差气,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变圆后的微小形变忽略不计),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B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D.无法判断3、有两种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在天平右盘里放2个甲球,在左盘中放3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ρ甲:ρ乙为()AA.3:2B.2:3C.1:1D.9:4噪声的防止:1、下图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图5A.学校附近B.飞机旁的工作C.城市高架路D.体育馆顶端禁鸣喇叭人员戴头盔旁竖挡板材料制成蜂窝状2、阅览室里为了减弱噪声,在门对面的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静”字来提示大家.这是采取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BA.在人耳处减弱B.在声源处减弱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无法确定3、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4、如图2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C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D.以上方式都有透镜的应用:1、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1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B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2、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厘米时,成正立的像;u=8厘米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u=4厘米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B.u=9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u=14厘米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D.u=17厘米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二、填空与作图题光现象: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8103m/s,如下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从空气射入到水中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可以判定入射光线是__G__,反射角是_30__度,界面的__右__(填左、右)边是空气。2、天气晴朗的日间,黑板有时会反光看不清字,是因为黑板比较光滑,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__镜面___反射,从而进入某一方向的同学眼睛中的光线较__强___(选填“强”或“弱”),而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___漫____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眼睛中的光线很___弱___(选填“强”或“弱”),所以会觉得有些耀眼,看不清字。3.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红光以外的光是红外线,可以用于红外夜视仪、遥控等,紫光的外的光是紫外线,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灭菌、钞票或商标的防伪检测等。4、科学家在对光现象的研究中,研制了许多神奇的“眼睛”,拓展了人眼的功能。(1)潜望镜:潜望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___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_doc下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7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