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质灾害的划分方案(1)由地质作用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2).仅限于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形成的自然灾害。2按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分类(1陆地地质灾害:分地面地质灾害和地下地质灾害。(2海洋地质灾害:分海底地质灾害和水体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类型1.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类(1)自然动力型地质灾害:①内动力亚型地质灾害②外动力亚型地质灾害③内、外动力复合亚型地质灾害(2)人为动力型地质灾害:按人类活动性质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道路工程地质灾害、城镇建设地质灾害、海岸港口工程地质灾害、核电工程地质灾害等。(3)自然与人为复合动力型地质灾害①人为与外动力复合亚型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②人为与内动力复合亚型地质灾害: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2.按地质环境变化速度分类(1)突发性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2)渐进性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煤田自燃等。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划分表类型亚类灾害举例自然动力型内动力亚类地震火山地裂缝等外动力亚类泥石充、滑坡、崩塌、岩岩塌陷荒漠化等人为动力型道路工程滑坡、崩塌、荒漠化、黄土湿陷等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矿山工程地面塌陷、坑道突水、泥石流、诱发地震、煤与瓦斯突出等城镇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变异等农林牧活动水土流失、荒漠化、与地质因素有关洪涝灾害等海岸港口工程海底滑坡、岸边侵蚀、海水入侵等自然与人为动力复合型内外动人复合亚类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内动力,人为复合亚类岩爆、瓦斯爆炸、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外动力,人为复合亚类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二)、地质灾害分级从广义上讲,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由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构成。但从定量化的角度看,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对人类不但具有最直接的关系,而且比较容易定量化评价;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间接损失,目前还难以进行定量化评价。因此以一次灾害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两项指标把地质灾害等级划分为4级地质灾害灾度等级分级表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分级表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地质灾害宏观类别,结合地质、地理、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可将中国地质灾害划分为四大区域。1.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地质灾害大区位于山海关以南,大行山、武当山、人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业发达,大中城市分布密集人口稠密,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规模大、强度高,诱发了严重的城市地面沉降、矿山地面塌陷、岩溶塌陷、水库地震、土地荒漠化以及港口、水库、河道等淤积灾害,丘陵山区人为活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较发育。总之,该区是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形成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大区。2.山地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大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山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人地区,属中国中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南部、东北部分地区。该区地处青藏断块,华南断块的结合部位,地貌上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第二级地势阶梯(交接),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貌类型,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灾害严重;由于不合理汗发利用山地斜坡、森林植被等资源,使地质环境日趋恶化,导致泥石流、滑坡、崩塌、水上流失等山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产严重。3、内陆高原、盆地干早、半干旱风沙地质灾害大区地处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新疆断块并横跨华北断块及东北断块区,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的第二阶梯部位,由高原、沙漠、戈壁及高大山系、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组成。在本区的西部,名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其余地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内陆高原、荒漠地区气候恶劣,风力吹扬作用强烈,沙质荒漠化灾害日趋严重,河套平原等地区土地盐碱化较发育;新疆、宁夏、内蒙等地的煤田自燃灾害比较严重;天山、昆仑山山地则主要发育雪崩、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总之,中国北部地区是以自然地质营力为主并叠加人为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地质灾害大区。4、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地质灾害大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青藏断块和东北断块区。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广泛发育有连续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上,岛状冻土区由于气候季节变化和日温差变化,冰丘冻胀、融沉、融冻泥流、冰湖溃决泥流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青藏高原地壳抬升强烈,为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接合带,活动性深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20世纪以来共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达10次之多。总之,本区主要是由自然地质营力形成的以冻融、地震灾害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第二章地质灾害情评估与减灾效益分析地质灾害评估体系每种类型的评估都要进行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和防治工程这四个方面的评价。通过危险性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范围;通过易损性评价核算受灾体数量和可能损失;通过损失评价核算灾害期望损失,划分风险等级;通过防治工程评价分析灾害可防治性和可能得到的效益,提出防灾最优方案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类型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三种类型;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估三类。第4章地质灾害1.震源:地震波发源的地方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3.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4.震中距:某地与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KM70-300KM大于300KM名称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破坏性强弱地震波地震破坏力来自于震源所发出的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而面波是由体波形成的次生波,即体波经过反射、折射而沿地面传播的波。体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在固体中纵波波速大于横波波速,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面波只在地表传播,分为勒夫波(L波)和瑞利波(R波)一般情况下,当横波和面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最为强烈,故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最大。地震成因弹性回跳说(基于岩石的弹性变形机制)Reid通过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产生的SanAndreasFault的情况提出。1.地震发生前断层为弹性变形,积累了应变能。2.瞬间释放积累的应变能产生地震,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恢复原来的性状。地震成因的5个理论1.粘滑理论2.岩浆冲击说3.相变理论4.地幔对流说5.温度应力说震级和烈度1.弹性回跳说(基于岩石的弹性变形机制)。岩层受到构造运动发生弹性变形,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形成两盘,发生弹性变形的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把积累的能量瞬间释放,造成地震【完成岩石,断裂发生前】。。断裂的两盘由于前期挤压摩擦产生的能量使得两盘洋性变形,当储存的能量超过两盘间的摩擦阻力时,能量以的证形式释放,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恢复原状【断层说,断裂产生后】只能解释浅源地震(5-10KM)2.粘滑理论:在地表下较深的地方高压下的脆性物质的破坏以一种粘滑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断层而阻力不均匀,沿着断裂面的华东受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而发生断续的急跳而把积累的弹性应变释放出来(10-20KM)3,岩浆冲击说:火山熔岩侵入空隙流体,压力急剧增高,引发深源地震由于岩浆向地壳中的薄弱部位冲击,使长生很大拉力,气体高度压缩,导致地壳破裂和发生运动,产生了地震。如火山熔液的注入,空隙流体压力的增高等均能引起地震。(大于70KM的中深部地震)4、相变理论:物质结晶状态的改变引起相变活动发生导致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突然改变,引起体积的突然变化,当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产生了这种体积达到一定范围时,会引发巨大能量释放,从而引发地震。。(大于70KM的中深部地震)5.地幔对流说:地幔里的物质以复合态在对流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使流体的上部平流驮着岩石圈板块作大规模的缓慢的水平运动。在上升流处形成洋中脊,下降流处造成板块间的俯冲和大陆碰撞。(大于70KM的中深部地震)6温度应力说:声部地下放射性物质衰变长生大量热能,热能长生地下运动,从而引发地震。(大于70KM的中深部地震)四.世界主要地震带有哪些?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发生的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分布与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相一致,这个地震带的发现使得深源地震发生于此处有了温差,当冷的刚性岩石圈太平洋板块海沟向下俯冲时,由于下挤速度庞大,深部物质来不及短时间内融化,使得刚性体以到达深的地表仍保持了洋性和脆性,这样在俯冲产生的机械力作用下俯冲板块内发生断裂形变仍可下插到很省程度,达达到生源地震深度,弹性介质摩擦,导致内部产生断裂,能量释放,引发生源地震五.北太平洋夏威夷海岭形成机理示意图太平洋板块西移而在洋府留下一条由死火山形成的海洋山脉,年龄为400万年的中途岛转折向西延伸到堡帝海玲,再延伸到7500万年的阿里半岛,说明在链状山脉中离活火山越远的年龄越老,根据这一发现,1972年科学家提出地幔柱的存在,地幔柱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产生一股上升的塑性流,能穿透岩石圈而形成圆柱状固态物质,在地表的出露点叫做热点,所以认为太平洋海岭这条链状分布的死活山脉,一脉连接出现,及当时岩石圈板块运动时,地幔柱在板块夹击而留下的柱点迁移的轨迹,就形成了现在的夏威夷海岭。1.震级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1级≦震级﹤3级微震——不容易察觉3级≦震级﹤4.5级小地震——有感地震4.5级≦震级﹤6级中地震——破坏性地震6级≦震级﹤8级强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8级巨大地震——破坏性非常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M=lgAA:距震中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微米)震级每相差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震级每相差2级,释放的能量相差900倍震级每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1.4倍。个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烈度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各地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的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牢固程度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在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相同的条件下,坚硬基岩场地较松软土场地烈度小。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地震的时空分布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中洋脊地震带。。地震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这些地震带与全球性的板块构造(Platetectonics)及其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大体而言,这些地震带都发生在板块边缘(为何几乎所有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诱发地震诱发地震——由于工程活动,对特定地质环境施加某种影响,而导致一个无震地区发生地震或原发震区地震活动增强或减弱的地震现象。类型水库地震。向地下深部注液或抽液引起的地震。采矿诱发地震。地下爆炸诱发地震。岩溶气暴型地震。发震条件概率:统计分析因素:库深(D)、库容(V)、地应力场(S)、断裂活动性(F)、优势岩性条件(G)近期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地震参数预报;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时间:长期、中短期、临震地震灾害预报;造成怎样的地质灾害和对人类社会的灾害地震灾害损失预报;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短临地震预报地壳形变观测。地磁测量。地电观测。重力观测。地应力观测。地下水物理和化学动态观测路基抗震加固措施;换填土层法
本文标题:灾害地质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9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