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v1.0可编辑可修改1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居民点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2、城市的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是防御部落战争。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v1.0可编辑可修改2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和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他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欧洲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中国的城市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v1.0可编辑可修改3始终未把海外贸易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与欧洲和美洲有很大的差异。欧洲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沿岸尽为罗马统治,很早这些地区就发展了海上交通,一些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2、近代城市的发展2、2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工业化初期,工厂外围修建了简陋的工人居住区,相应集合了生活服务的面包房、裁缝铺。以后又在外面修建工厂及工人住宅区,这样的圈层式的扩张,成了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部类增多。所需原料及产品要储运,就出现了城市仓储用用地。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导致城市的道路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的类型增加。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亚大陆许多城市受到战火的严重破坏。城市面临着恢复重建许多城市制定了重建及发展的城市规划,其中也不乏一些创新的思路。城市集中发展带来大量的生态问题,于是出现了城市分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有很大的变化,城市结构布局发生变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私人交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人口和就业向郊区转移的现象,城市中心区逐渐衰退。第二、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集中,产业门类的增加与分协作,使城市具有强大的聚集效应,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的发展,使一些发达的城镇的密集地区的影响更大。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及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发展到对环境的破坏,已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v1.0可编辑可修改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物质生产的高度发达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引发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重视。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4、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中国正在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的次城镇化浪潮。将对国家整体的永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未来的城镇化过程必须走向理性、健康和永续。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条件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试图用一项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并以此来制定城镇化政策必然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城镇化作为一种现象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仅仅将目光落城镇化上反而忽略了人居环境发展所真正追求的目标。未来的中国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在一些地区,需要有大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而在别一些地区,则需要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开发来带动当地的发展。总之,未来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调,从更大区域范围来思索永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走向和谐的城市区域,这也将是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四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其一、思维的单向性,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否定了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成果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其二、就是指思想过程中单系统的思维方式,它否定了放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通俗地说,单向性否定了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封闭型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复合开放,在思维的过程中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v1.0可编辑可修改51、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中方法特征就是指否定行动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要求把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确定为动态过程,城市规划工作的成果是一种动态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动态过程。1、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身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刚性规划思想方法即缺乏多种选择性。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欲求唯一的最佳方案,极难适应城市这个综合复杂的社会团体发展需要。原因是:一、机械的社会观,以机械性代替社会的综合性。二、把规划与设计混为一谈,以设计工作的思想方法代替规划工作的思想方法。弹性规划思想方法要求抛弃刚性规划思想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构成社会的各系统之间是互相作用的。1、4由指令性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指令笥的思想方法首先假设了城市诸系统的发展是由某一中心的枢纽控制的,而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就是这个伟大的枢纽,它控制了整个城市中的任何系统的发展。这种思想方法的危害性极大,使城市规划工作从城市诸系统孤立了出来。在技术设计阶段应该集思广益,广泛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研究成果;在管理实施规划阶段,每一个城市用地开发案或建设项目也是需要投资方,接受投资方和管理部门协同努力,如果城市中有组织开发的机构,则更是依靠经济规律等诸掠地攻城共同作用进行工作。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控制论思想,它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是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2、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2、1对工作方法冲击和影响城市规划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分析的广泛性包括收集数据资料的广泛性,以及分析角度的和分析对象的多样性。论证的严谨性主要指规划论证工作中思想方法的严谨、论证包括数理统计论证、利用计算机辅助论证等。v1.0可编辑可修改6城市规划工作成果的弹性是指规划成果形式的弹性和规划成果内容的弹性。2、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这里的传递方式是指城市规划工作在参加规划的单位相互间的传递关系或程序。(1)规划技术设计论证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工作其内部的工作传递关系是横向的、复合的。(2)政府立法执行工作是指确认规划的法律效果。(3)组织开发经营活动的传递关系是相互配合性的,强调社会总效益和参加开发经营单位集体效益的结合,所以这种传递关系也是横向为主的传递关系。三、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1、城市全球化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2、空间市场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0世纪末大规模扩大,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3、信息网络化交通与通讯的进步使得城镇在地理上的分散成为可能,因而更接近自然。人类将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社会将使城市建设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4、全球城市化发达国家步入后城市化阶段,面临的是大量的城市更新换代的任务。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市化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v1.0可编辑可修改7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目标建构城市规划工作相关环节,如立法、机构设置、程序设计等的出发点,也是城市规划各个环节绩效评价的重要准则。从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一、健康,土地使用要有助于保证公众健康,二、公共安全,保障市民的安全三、交通,便利的交通安全四、公共设施的提供,五、财政健康六、经济目标七、环境保护八、再分配的目标。3、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城市规划作为一项社会实践,价值观对于目标的确立、执行、调整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观的影响更是贯穿于规划立法、规划编制、开发控制和项目实施等所有环节和阶段。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一直以保护与促进公共利益作为学科的价值观。任何规划都不可能是脱离价值观的中立工作,只有真正明确了规划的价值观,才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进行有目的的协调,规划编排,规划实施和规划评价。近20年来,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第3节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正是着眼于长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地、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相比于西方思想体系中的永续发展,和谐城市扎根于东方思想体系。从永续发展到和谐发展,反映了人类为建设更美好城市的思索有了更新的认识。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通生存;而和谐城市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或者说,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因此,坚守永续城市的底线,追求和谐城市的高线,两者同样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构成了东西方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v1.0可编辑可修改8永续发展:用来描述一种对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即如何使用或消耗全部资源中的适当比例,而不到使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并且,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耗用的数量。第二篇城市环境的容量与质量城市环境的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即城市所在的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4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