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悲惨世界》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于1862年出版,以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人性与邪恶的斗争。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设计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在阅读完这本由法国大文豪前后构思四十年而出的巨作和赏析了相关电影后,我写此读书笔记来记录我的所读所感。三字经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人最初的时候本质都是善良的,在《悲惨世界》中雨果的观点也是如此,他相信人的本性是纯洁善良的,但是,要想获得幸福,其路程是艰苦困难的。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让是个本性淳朴,善良的人,但生活却是如此的不尽人意,善良的人社会未必会给他一个幸福的生活。为了抚养姐姐的孩子,贫穷的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他偷了一个面包,这让他走进了一个真正的深渊,他被判了五年的苦役,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凄苦,终于,不堪忍受监狱之苦的他,试过四次越狱,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出狱后他因为有前科而四处碰壁无法找到工作,就在冉阿绝望的时候,卞福汝主教救助了他,主教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阿让恢复了善良的本性,开始寻求新的生活。读到这里,我看到了那个社会宗教的力量,愁苦的法律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平等而是苦痛,贫民在社会和法律的压迫下无法生活。主人公冉阿让在法律的制裁下变得凶暴,在主的关爱下变得善良。雨果力图表现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恶,应根据人道主义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处理,他自称这是“一部宗教作品”。在当今社会,法律与道德,仍然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过于严厉的法律和过于疏松的道德都会给社会带来反作用。所以,我认为用法律来适当约束,用道德来适当引导才能造就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获得精神上重生的冉阿让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市长,此时的他富有公正,并且仁慈宽容。他用自己的金钱救助穷人,不顾再次入狱救助了老人,为了芳汀他再一次越狱,尽管最后芳汀死了,他还是完成了芳汀的愿望,救出珂赛特,一辈子视若己出的照顾珍视。此时的他善良又高尚,机智又公正,有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一个苦役犯。在面对黑暗的忠诚者沙威的追捕,他只是一味地躲避,在最后面对被捉住的沙威,他说,我并不恨你,冉阿让放走了沙威。冉阿让的感化是沙威死亡的前奏,沙威的自尽,标志着他道德的觉醒。他终于意识到了国家与社会强加在他身上的桎梏,这桎梏无法摆脱,但他的道德水平却有了质的提高。沙威这一形象告诉我们,道德终将把人与社会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会在人性的觉醒之下开始变化,严酷的法律会在历史与社会的变革下被淘汰,但不会消失。而人们在面对道德的觉醒之时,社会的压迫与桎梏会给他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由此可见,道德培养的失败会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危害。芳汀的女儿在冉阿让的悉心照顾下成长,并且和马吕斯相爱,而旅馆夫妻的女儿爱潘妮却爱着马吕斯,她不似她的父母那么贪婪卑鄙,从小受到的良好的教育让她善良且富有情感,她的爱没有化为妒忌,面对心爱人的愿望与理想,她执着的追随,她帮助冉阿让和珂赛特逃离自己父亲的追捕,她帮助马吕斯和珂赛特传信,她的结局悲情却满足,在马吕斯的怀抱中死去。我被爱潘妮这一悲情角色所触痛,道德让她无法让自己来谋害珂赛特,爱情驱使她自己为马吕斯而死。她是社会一类人的缩影,善良却得不到爱,高尚却没有善终。维克多雨果在文中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是截然不同栩栩如生的。但是在如此多的角色之中,真正发现良心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只有少数人的觉醒并不能给黑暗的社会带来光明,那时的法国如此,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道德的提升是中国人民继文明行为的另一个自我要求,今年的国庆天安门广场的5吨垃圾,在我看来,这已无关爱国,这是一个名族素质和道德的表现,仅仅是一两个人在要求自己有道德高素质是没有用的,只有全名开始意识到自己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且开始改正,才能使得这个民族得以进步与发展。
本文标题:悲惨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5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