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儿童观与教育观教师观
内容回顾()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Plato《理想国》()是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指的是学前家庭教育J.A.Comenjus,《母育学校》J.J.Rousseau的教育贡献: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的首要贡献是“儿童的发现”第二贡献是教育应尊重自然“否定教育”:保护本性,教育与天性发展一致,并非不要教育内容回顾第一个公共学前教育机构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于1816年创办幼儿学校欧文(Owen)()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康有为内容回顾F.Froebel的开创性贡献:幼儿园的创始人(勃兰根堡,1837年),被誉为“幼儿之父”第一个建立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明确幼儿园的任务•建立游戏理论体系•制作玩具--恩物•提出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宣传学前公共教育培养第一批幼儿教师《人的教育》幼儿教育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内容回顾第一个全国颁布且实施的学制,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名字确定190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03,《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尽管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但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意味着公共学前教育制度和体系正式诞生。内容回顾()揭露、批评了我国幼稚园的三种病症: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主张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陶行知1989年6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内容回顾与拓展据实施场所不同,学前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可分为()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胎儿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一体化、学前班、儿童福利院、SOS国际儿童村、早教中心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形式:儿童博物馆、科技馆、儿童读物、儿童广播电视节目、草原流动幼儿园、季节班、巡回辅导、大篷车流动幼儿园等思考问题分类依据是什么?各自的优劣在哪里?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哪类教育形式?非正规教育的特殊价值重视和积极发展非正规教育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1992年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2001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积极探索非正规教育形式”“老、少、边、穷、山、牧、岛”主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儿童适合儿童发展需要、适合当地群众需求和实际条件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片面追求正规、优质教育将使很多儿童失去学习机会。内容拓展相关资料:张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大出版社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2012-2-20内容框架儿童观内涵结构形态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各种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有罪的”儿童是“白板”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是“私有财产”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儿童观的内涵人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儿童观的结构儿童期地位观能力观作用观儿童观的结构1—儿童期定义: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是客观存在,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儿童期的发展意义:低级动物无幼年期;进化阶段越高,非成熟期越长,需要后天学习的越多儿童的柔弱无能是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表现开始重视儿童期,开拓其重要性儿童成为研究对象,儿童教育成为研究学科,将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儿童观的结构2—儿童地位观国、家本位的儿童地位观“慈幼”:关心和爱护孩子孔子、战国考察政绩的标准之一、制定相关礼仪其基点非维护儿童权益,而在于国与家的政治利益人本位的儿童地位观文艺复兴运动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和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提供各种条件和教育机会,儿童是学习主体……儿童观的结构3—儿童能力观无知无能的儿童观18世纪前,无知,但具有可塑性什么是儿童?无知;什么是儿童?需要教训。——希腊哲学家Epictetus凡事之开始,为重要之点。而于教育柔嫩之儿童,则更宜注意。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Plato富有学习潜力的儿童观20世纪下半叶,新生儿的世界并非“一片混沌”胎儿时,听觉、触觉、记忆力和情感有反应生后几小时具有视觉偏爱(看人脸、随灯光转移视线,辨别声音差别和气味)意义:为学前教育提供依据,促进世界各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思考:J.A.Comenjus、J.Lock、J.J.Rousseau的儿童观是哪种能力观?儿童观的结构4—儿童作用观消极被动观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积极主动观20世纪50年代发挥主动性,鼓励在活动中学习。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分析下列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有罪的”儿童是“白板”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是“私有财产”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先解释这一儿童观的来源、基本内涵再从儿童期、地位观、能力观、作用观角度分析纵观儿童观演变的启示站在儿童立场上认识儿童发展合理开发儿童潜能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发展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内容框架儿童观内涵结构形态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的形态从观念所持主体的角度区分为:社会主导形态学术理论形态大众意识形态儿童观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内涵: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居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特点:一元性法律性简约性儿童观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儿童权利国际化的开始。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儿童和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权利。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标志着国际社会保障人权的范围扩及到了社会最脆弱的群体——儿童。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onventionontheRightsoftheChild《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共54项条款,在1990年1月26日开放签约的第一天,就有61个国家签字,在国际公约领域是空前的。已有193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是有史以来得到最广泛接受的国际人权条约。索马里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儿童权利公约》是儿童的权利法案,它所规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指导精神,是许多年来各种条约和宣言所述儿童权利的最集中和最新的表述。1.确立儿童的基本权利,即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2.确立“儿童至上”的原则。3.确立“一切为了儿童”的新道德观。4.重申儿童是天真、脆弱和需要依靠的。5.儿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等。6.强调每一个儿童平等的保护权利。7.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8.主张“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儿童自身的文化认同”,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精神和态度。9.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儿童观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特点:多元性;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背景;阐述系统、全面。影响因素:研究视点;与儿童观有关的思想、理论背景;与儿童实际接触交往;个人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对于现实社会认知的差异。儿童观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陶行知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陶行知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儿童观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内涵: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特点:差异性不系统性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从厕所看美国商场或游乐场所大多数的厕所为带孩子的妈妈、爸爸(据说有的男厕所也有)装上一张可以为婴儿换尿布的折叠台子。日本公厕的设计者似乎更能体会到母亲如厕时的困惑,他们为了防止孩子在妈妈方便时到处乱跑、乱摸,别出心裁地充分利用了厕所门边的墙角,在那儿特制了一个孩子可以和妈妈面对面坐的小椅子。暴力训儿状况严重八成家长老师竟认同“打”在广东,约54.3%的孩子报告曾被徒手、棍棒、皮带打过,44.4%的孩子报告曾被羞辱;80%的父母和老师赞同“打你是为你好”。据《羊城晚报》报道,本月10日,由广东省妇联牵头完成的“反对对儿童的暴力”专题调研正式向社会公布。调研显示,广东暴力侵害儿童状况严重,家庭和学校体罚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儿童的躯体暴力主要来自父母,精神暴力主要来自学校。而过半施暴者有“打你是为你好”的暴力认同。一个7岁男孩这样画“我心目中的父母”“你得听我的话,不然我就打死你!”洛阳幼儿园老师用绳拴孩子逛公园惹争议(图)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是大众意识形态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对实际的教育过程和结果至关重要内容框架儿童观内涵结构形态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科学的儿童观1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儿童观2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书面作业:我的儿童观1.写出你理想中最喜欢的儿童和最不喜欢的儿童的特征2.反思自己的儿童观3.指出自己儿童观的问题所在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儿童发展儿童观教育观内涵类型科学的教育观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观的内涵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其什么作用、怎么起作用的根本看法教育观的模式教育职能模式理论(美国,Gottlieb):“维持”——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促进”——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诱导”——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科学的教育观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热爱儿童关心、爱护儿童热爱每一个儿童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3.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杜绝体罚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鼓励儿童,帮助
本文标题:儿童观与教育观教师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5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