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资料 > 托福 > 《祝福》导学案答案下载_word模板
2009年上期长沙一中卫星远程合作学校——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1《祝福》导学案(三课时)编制:黄毅审核:2011年3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4、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学习重点: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学习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浯。3、熟悉课文内容,把握小说情节一、独立自学(A级)1、知识链接:①相关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_____》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②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2009年上期长沙一中卫星远程合作学校——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2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钝.()响寒暄.()瓦楞.()朱拓.()间.()或悚.()然踌蹰..()()荸荠..()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尘芥.()形骸.()脸颊.()()桌帏.()讪讪..()敛.()怔怔..()瞥.()拗.()不过蹙.()缩歆.享()2、解释下列词语。间或:悚然:踌蹰:瑟瑟:沸反盈天:絮絮:歆享:蹒跚:二、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三、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1、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请列出本课情节结构。情节内容起讫段落时间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22、本课的情节在结构上采取了什么手法?试分析它的作用。倒叙。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2009年上期长沙一中卫星远程合作学校——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3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你认为小说的线索是什么。A.以“我”的见闻为线索。B.以“祝福”为线索C.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线索(着重理解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展开的)四、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对话描写的文段。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把握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体会文中人物刻画的方法。3、分析课文细节描写从而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一、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从文中勾画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和对祥林嫂三处肖像描写的语段。二、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C级)1、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2、这部小说除此处外还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明确1:开头和结尾的祝福场景;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明确2: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2009年上期长沙一中卫星远程合作学校——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4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3: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4: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5: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3、比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直至临死前的几次肖像描写。从这些变化中反映出什么?(见课件)明确1:三处肖像描写:第一处:初到鲁镇。2009年上期长沙一中卫星远程合作学校——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5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明确2: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明确3: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4、作家丁玲曾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试分析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明确:1、婆婆和大伯: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2009年上期长沙一中卫星远程合作学校——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62、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3、柳妈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4、鲁镇上的人们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
本文标题:《祝福》导学案答案下载_word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7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