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1877-1907)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貂蝉——最早的女间谍吕雉——最狠毒的女人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的女人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魅力的女人秋瑾——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民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秋瑾的家庭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秋瑾的创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前期:1891-1904后期:1904-1907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一、不满黑暗世俗秋瑾前期的诗词中写花、草的很多,但它们大部分有所寄托,具真挚感情,表现一定的社会内容。如《秋海棠》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秋瑾诗中的花意象不同于一般深闺怨女的缠绵悱恻,而是表现出一种独立不倚、刚骨自强的性格,英姿飒爽,不让群芳,与秋瑾其人“生平亢爽明决,意气自雄”的风格一致。它们是诗人人格的再现。这首《秋海棠》也是借海棠来喻自己不借人力,独自奋斗的气概。前期创作再看这首《白梅》仙人缟袂倚重门,笑掷明珠幻絮魂。谈到罗浮忘色相,谪来尘世具灵根。洛妃玉骨风前影,倩女冰姿月下痕,独立自怜标格异,肯因容易便承恩?这是一首咏白梅的诗。诗中赞美了梅的纯洁的本质,高尚的品德,美丽的身姿及孤芳自赏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性格。作者咏的白梅其实正是她自己的写照。诗写于1906年后在湘潭时。除花意象之外,秋瑾诗词中还有一些表现月亮意象的诗词。对于从小就胸怀大志的她来说,少女时代的深闺生活与婚后的无聊世俗压抑着她那颗热血澎湃的心,“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精卫石》)此时,她感慨万千,对月长叹“十分惆怅三分恨,往事思量只自怜”,体现了一个进步女性满怀热情而又无法施展的情怀。如这首:愁见帘头月影圆,思亲空剩泪婵媛。衔泥有愿誓填海,炼石无才莫补天。湘水燕云迎旧鹿,碧山红树噪新蝉。十分惆怅三分恨,往事思量只自怜。见月秋瑾也抒发闺阁生活寂寞慵倦、伤春闲愁、离情别绪、思亲感物等传统闺阁仕女感伤情怀。例如:《杂咏》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飞絮漫天春去也,起来无力倚阑干。《秋日感别》已是秋来无限愁,那禁秋里送离舟?欲将满眼汪洋泪,并入湘江一处流。秋瑾抒发了她早期闺阁生活比较个人化的体验和情感苦闷,内容显见纯净高洁,情趣典雅内敛,艺术表现恰切传神,属于传统闺阁文学中的经典流脉。《唐多令·秋雨》肠断雨声秋,烟波湘水流,闷无言独上妆楼。忆到今宵人已去,谁伴我?数更筹。寒重冷衾裯,风狂乱幕钩,挑灯重起倚熏篝。窗内漏声窗外雨,频点滴,助人愁。二、反对封建压迫秋瑾前期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咏琴志感泠泠七弦琴,所思在翠岑。成连奋逸响,中散叹销沉。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谢道韫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满江红•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现她狭义满胸怀、肝胆过于男子的气概。三、忧心祖国危亡表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忧心国家民族前途,渴望戎装杀敌与难酬报国壮志的爱国情怀,是秋瑾前期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整个前期诗歌中思想性最强的部分。黄金台怀古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责任上肩头”的女国民意识,国破山河在的民族忧患感,使秋瑾的人格气质中喷射出英风豪气。于是,在她的后期诗文中,早期表现春愁、闲情、寂寥、思亲、咏物等闺阁幽怨、小桥流水的婉约诗风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等杀敌雪耻、复兴中华、力挽乾坤、气贯长虹的悲壮诗篇。后期创作她这一时期的诗词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鼓吹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抗敌救国;二是宣传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三是继续宣扬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权。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奋力拯救祖国危亡的革命英雄主义,是她后期作品中响遏行云的最强音。一、感时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何幸湖山获订交?高谈宏论惊人耳。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二、宣传用武力推翻清帝的统治。宝刀歌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三、宣扬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权。秋瑾在去日前就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不满。她从来不甘心做低人一等的女子,不甘心居于男子之后,认为女子一样能掌管国家大事。因此对于封建的礼教,她藐视,她憎恨,从不屈服。她希望妇女能和男子平等,为此她多次在诗歌中表示女子有着超男子的智慧与勇力,英雄中也有女子。从事革命后,她更加努力宣传妇女解放,而且把争取妇女解放和革命救国事业联系起来,号召妇女起来,肩负起救国的重任。满江红·肮脏尘寰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雪。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自由香,常思熬,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块。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这首词以大无畏的气概抨击了男权的封建社会,为广女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大鸣尔平。她指责那个世道是“肮脏尘寰”,认为在这“肮脏尘寰”中能有“几个男儿英哲”?然后她又信心满怀地认为“只有娥眉队里”才“时闻杰出”。秋瑾的爱情与婚姻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十葬秋瑾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轩亭口秋瑾广场“鉴湖女侠”秋瑾生前曾有遗愿给她的好友徐自华:“埋骨西泠,与岳武穆相邻。”然而残暴清廷竟容不下三尺孤坟,短短七年里,灵柩辗转于绍兴、杭州、湘潭,迁移了七次,直至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终于遂了“埋骨西泠”的遗愿。不料新中国建立后,又遭遇四度搬迁。秋瑾绝命诗在十余次的迁坟过程中,秋瑾的好友吴芝瑛、徐自华费劲了心思。终于在1981年9月,将秋瑾遗骸葬于杭州西泠桥畔,修了墓地,同时建了一座纪念亭,命名为风雨亭。古今中外名人迁墓屡有,然如秋瑾那样迁移十次以上的,实属罕见,名副其实迭尽风雨沧桑。风雨亭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秋瑾墓依山面湖,松柏环列,掩映在四季常青中。秋瑾墓秋瑾牺牲后反响女性因为政治原因被杀,秋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人。秋瑾之后,因为政治被谋杀、屠杀、虐杀的女性越来越多,中国社会越来越不知道羞耻。临死,秋瑾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从这个角度和意义来说,生在那样一个黑暗而腐朽的年代,是秋瑾的不幸!按照灌输的对于黑暗社会的了解和现实状况,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后,整个社会和舆论一定是一片肃杀、彻底噤声。当时的事实并非如此,社会舆论一派哗然。报纸迅速作了详细报道刊物紧急跟进当时报刊反响的强烈出乎我们今天的预料,当时文人名士的反响也让我们今天的人民艺术家和文学家汗颜。清政府的基层官吏和地方士绅,也显示了良知,表现出了对于秋瑾遭遇的同情和愤怒。李钟岳张曾扬:简直无法在浙江
本文标题:秋瑾.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7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