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五年级《示儿》PPT优质课件1
•课题:《示儿》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学习提示:•默读诗句,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过的诗句等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的意思,并在旁边作批注。注释:•示:告诉,告知。示儿,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给儿子们看。•元知:“元”,通“原”,原来,本来。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一切都完了,没有了。•但:只。•九州:相传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后用作指代全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定:平定。这里是收复失地的意思。•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无:同“毋”,不要的意思。•乃翁:乃,你的;翁,父亲。乃翁,你们的父亲。理解“祭”•“祭”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意思是一个人双手恭敬的捧着生肉,站在供桌前,供奉神佛,祭祀祖先。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句解:•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也抒发了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后两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望。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情境展示,走进诗句•在700多年前,那个寒风萧瑟,冷雨敲窗的黄昏,陆游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他对孩子们说: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境展示,走进诗句•人民望眼欲穿,盼不来朝廷的军队,那些朝廷的统治者们此时此刻都在干什么呢?一边是水深火热,苦难深重,一边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这一切,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又在悲什么?这激起了一种什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南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的态度:•并未绝望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可知:陆游对北定中原还是有很大期望的。他如此悲,但他却在深切地盼着,他在盼着,他在盼着国家的统一,他在盼着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失地的那一天,且相信一定会有那一天。•诗人在有生之年万事不悲,唯悲九州不同;在九泉之下,什么都不盼,唯盼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这一悲一叹之间,同学们,你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志向•20岁就立下了报国壮志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一生没有作过高官,40岁的时候,他在军中做着一名普通的军官,却遭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却“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的他,退居家乡却仍然牵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未灭,一年又一年,•80岁高龄的他仍然没有忘记国家的统一,他悲伤、悲愤,“鬓先秋,泪空流”;•82岁的老人,一息尚存,却仍然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诗人85岁时,他知道生命即将终止,遗憾的是祖国仍未统一,于是,他写下了《示儿》。课后练习:•1.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示儿》。•2.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带点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大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说说《示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示儿》PPT优质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8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