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某著名企业顾问为某集团公司设计的理念文化体系(1)
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王鹤云生殖健康常识什么是生殖道感染(RTIs)?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引起,发生在生殖器官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男女均有患病的可能。(1)性传播感染(STIs):(2)内源性感染:内源微生物过渡增长(3)医源性感染:医疗操作男性STIs多于内源性和医源性感染。STIs的传染源①性病病人:现症病人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由于病人的生殖器上有活动性病变,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②病原携带者: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无症状病原携带。RTIs/STIs的传播途径1.性行为: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95%以上。2.接触传播:可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性病患者的病变部位和分泌物均可造成性病的传播;•间接接触病人的衣服、物品、用具、便盆等也可造成传播。3.血源传播:主要见于二期梅毒、淋菌菌血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病人所提供的血液。4.医源性传播:性病也偶尔发生医源性感染,包括医务工作者自身感染和感染病人。RTIs/STIs的传播途径RTIs/STIs的传播途径5.胎盘传播: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而引起胎儿的先天性感染。6.产道传播:有的病原体不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但在胎儿分娩通过阴道时发生感染,如患有淋病的产妇可使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和淋菌性脓疱病。关于性病的传染性1.女性受感染的危险性大于男性2.感染率与性交的次数有关3.与患者感染性病的年限有关4.胎儿的感染性女性感染RTIs/STIs的风险较大•女性生殖道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粘膜暴露的面积较大。•在性交过程中,病原体通过精液容易到达靶细胞•避孕药物的作用,使宫颈上皮外翻,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无临床表现,以致疾病进一步传播。(女性患者约50~80%,男性2-5%)女性无症状携带的原因•女性阴道宽阔,轻微的病变不会有自觉症状•女性阴道内有很多种渗液,调节阴道内酸度,可抑制某些细菌。•阴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很多,也能抑制性病病原体。•妇科生殖道感染主要指外阴及阴道炎症、宫颈炎症和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外阴及阴道炎症: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炎囊肿、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生殖健康常识妇科生殖道感染主要有哪些?非特异性外阴炎症概念:指外阴的皮肤与粘膜的炎症。由于外阴部暴露于外,并与尿道、肛门和阴道相邻,因此易发生感染,以小阴唇的感染最为常见。病因多为混合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滴虫等。影响因素多由阴道炎时的分泌物、或不洁的月经垫、或尿瘘、肛瘘患者的尿液、粪便及糖尿病患者含糖尿液的刺激和外阴皮肤不洁引起。生殖健康常识临床表现•外阴皮肤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局部可见充血、肿胀,常可见到抓痕,有时可见溃疡;•如果病程较长,可见皮肤增厚甚至皲裂。预防与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和干燥。•积极治疗糖尿病、尿瘘、肛瘘等疾病,以消除刺激物的来源。•检测阴道分泌物是否有病原体如滴虫、念珠菌、以给予抗生素治疗。•可用1:5000高锰酸钾或4%硼酸溶液坐浴,2次/日。局部可用抗生素软膏,如四环素软膏。生殖健康常识非特异性外阴炎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此病,45%患过2次或以上。病因病机:•病原菌:白假丝酵母菌。•生物特征:10%—20%非孕妇女、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菌量极少并不引起症状。•菌丝相致病: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发病诱因:常见发病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以及胃肠道假丝酵母菌、应用避孕药、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生殖健康常识传播途径:•内源性传染:主要途径。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的条件致病菌,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直接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间接传染:极少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传染。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凝乳或豆腐渣样白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生殖健康常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妇检:•外阴炎: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阴道炎:阴道粘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诊断要点:•外阴瘙痒、灼痛+凝乳或豆腐渣样白带+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生殖健康常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原则:消除诱因+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消除诱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胃肠道假丝酵母菌、应用避孕药、穿紧身化纤内裤等。•局部用药:咪康唑栓、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全身用药:氟康唑150g、伊曲康唑200g•性伴侣治疗:约15%男性与女性患者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对有症状男性应进行检查及治疗,预防女性重复感染。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妊娠合并此病的治疗:局部治疗为主,禁用口服唑类药物。妊娠合并此病的治疗:局部治疗为主,禁用口服唑类药物。生殖健康常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病因病机•病原菌:阴道毛滴虫•病原菌生存特点:适宜在温度25℃—40℃、pH值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值发生变化,经后接近中性,故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袋中的滴虫于月经前、后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人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胧、肾孟以及男方的包皮皱榴、尿道或前列腺中。生殖健康常识滴虫阴道炎传播方式:•直接传播:经性交传播。男性感染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间接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滴虫阴道炎•临床表现•潜伏期为4—28日。•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致不孕。滴虫阴道炎•妇检:•阴道粘膜充血、出血点;•宫颈出血斑点—“草莓样”宫颈;•多量自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粘膜无异常改变。滴虫阴道炎•诊断要点: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取分泌物注意事项:•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滴虫阴道炎•治疗原则: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滴虫阴道炎可同时有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滴虫感染,治愈此病需全身用药。•全身用药:单次口服甲硝唑2g;连服甲硝唑400rng,每日2—3次,7日。•局部用药: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或不适宜全身用药者,可选择阴道局部用药。治疗原则: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滴虫阴道炎注意问题:•性伴侣的治疗:滴虫阴道炎主要由性行为传播,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随访:部分患者可于月经后复发,治疗后需随访至症状消失。•药物副作用:服药后偶见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此外,偶见头痛、皮彦、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发现应停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为避免重复感染,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并应对其性伴侣进行治疗。滴虫阴道炎•妊娠期滴虫阴道炎治疗妊娠期患病是否用甲硝唑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国内不主张用甲硝唑。(美国FDA已将甲硝略归为妊娠期用药的B类药物。美国COC2002年推荐甲硝唑2g,单次剂量口服。美国FDA推荐甲硝唑250mg,每日3次,连服7日。)•哺乳期用药:甲硝唑能通过乳汁排泄,用药期间及用药后24小时内不宜哺乳。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但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细菌性阴道病病因病机: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生殖健康常识临床表现:•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妇检:阴道粘膜无炎症表现;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粘附于阴道壁,但粘度很低,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病因病机•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妇检:•阴道粘膜无炎症表现;•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粘附于阴道壁,但粘度很低,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细菌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诊断要点:下列4项中有3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匀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阴道壁。•阴道pH值4.5(pH值通常为4.7--5.7,多为5.0--5.5)。•胺臭味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细菌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口服药物首选甲硝唑•局部药物治疗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涂布•性伴侣的治疗性伴侣不需常规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由于本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如羊膜绒毛膜炎、胎膜早破、早产有关,任何有症状的孕妇及无症状的高危孕妇(有胎膜早破、早产史)均需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常见于自然绝经及卵巢去势后妇女,也可见于产后闭经或药物假绝经治疗的妇女。•病因病机:在自然绝经及卵巢去势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常接近中性,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萎缩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淡黄色)及外阴瘙痒、灼热感。•妇检:上皮皱襞消失,萎缩,菲薄;阴道粘膜充血,有散在小出血点或点状出血斑,有时见浅表溃荡;粘连严重狭窄甚至闭锁;阴道积脓或宫腔积脓。•诊断要点:绝经及卵巢去势+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必要的鉴别诊断萎缩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相关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显微镜下见大量基底层细胞及白细胞而无滴虫及假丝酵母菌。•血性自带者应与子宫恶性肿瘤鉴别,需常规作宫颈刮片,必要时行分段诊刮术。•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需与阴道癌相鉴别。萎缩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治疗原则:抑制细菌生长+增加阴道抵抗力增加阴道酸度、应用抗生素对病因给予雌激素制剂注意:乳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慎用雌激素制剂。萎缩性阴道病生殖健康常识•常见于5岁以下幼女,外阴阴道炎并存•影响因素: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卫生不良习惯、阴道异物等临床表现:•分泌物多、脓性•外阴搔痒、疼痛、哭闹不安•泌尿系感染表现•外阴红肿,可见皮肤破溃、糜烂或小阴唇粘连。婴幼儿外阴阴道炎诊断:•病史+临床表现+检验•用棉签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找滴虫、霉菌,同时注意阴道有无异物。大便查蛲虫卵。•注意:发育畸形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治疗:•外阴清洁、干燥•药物:明确致病菌,给以恰当的抗菌素•对症:局部以1:5000高锰酸钾坐浴。外阴涂紫草油、黄连素软膏、抗菌素可的松软膏等。比较顽固的病倒,可在紫草油中或上列软膏中加乙菧酚局部涂抹。已形成粘连者,可于消毒后用手指向下向外分离,一般都能分开。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尖锐湿疣是近年来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好发部位以外阴部(大小阴唇、阴阜)及肛门周围最常见,占93%。尖锐湿疣生殖健康常识尖锐湿疣病原体和病因•HPV是一组小DNA病毒,主要引起高级脊椎动物的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增生及乳头瘤改变,不引起系统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直径约为45~55nm。目前已发现HPV有70多种类型。•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生殖健康常识尖锐湿疣传播途径•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者,约60%~66%被感染;•间接接触传染少数患者可通过被HPV污染的内裤、浴巾、浴盆、便盆等间接传染;•母婴传播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患母密切接触而感染。生殖健康常识•潜伏期1—8个月,平均3个月。•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发病高
本文标题:某著名企业顾问为某集团公司设计的理念文化体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