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MAPGIS实验指导
1实验一MAPGIS界面认识一实验目的1.掌握MAPGIS6.7系统参数设置。2.掌握输入编辑系统的各窗口操作。3.了解文件的编辑、处理方法。4.了解输入编辑系统的菜单项和工具栏。二实验准备实验数据:本实验数据保存于文件夹Exercise-01中。三实验步骤与内容1.将实验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2.尝试通过桌面快捷方式和程序组中MAPGIS命令启动MAPGIS主菜单。3.单击MAPGIS主菜单中的“设置”按钮,并参照图1-1完成系统参数的设置。2图1-1系统参数设置图1-3右键列表4.将Exercise01文件下的所有内容复制,并粘贴于所创建的“实验一”文件夹内。5.双击文件夹内的“工程文件.MPJ”文件。系统将启动“输入编辑”子系统并调入相应文件。6.在工作台窗口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如图1-3所示菜单,注意观察其结构和组成。7.界面中的右边窗口(图形编辑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窗口”,此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若同样在此窗口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位窗口”,此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等图形全部调入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放大窗口”、“缩小窗口”等窗口命令,尝试放大或缩小图形,除了这些窗口命令外,系统还有哪些窗口命令,这些起什么作用?请尝试操作,注意观察图形会有什么变化。8.在图形编辑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工具箱,尝试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图1-2编辑子系统界面9.在编辑子系统界面左边窗口(工作台)中观察文件状态:打开、关闭、编辑状态。并在右边的图形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窗口”,观察效果。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具箱状态栏图形窗口工作台3图1-4文件状态10.打开“设置”菜单,在此菜单中选择“修改目录环境”命令重新进入“系统设置”界面,在此界面中将矢量字库目录指向各自“实验一”中的“CLIB2006年”,同时将系统库目录指向“实验一”文件中的“5wslib2006年”,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系统设置”。11.若希望单独打开文件中的“LEHZL01J.WL”文件,应该怎么办?另除了双击“sjc-gsmm”打开工程文件外,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打开此工程文件?12.输入编辑子系统的菜单栏有哪些菜单选项?每个选项下的命令从字面理解其主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四实验报告要求将提出问题的答案或在进行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保存并上交教师所指定的文件夹。五思考题1.系统参数设置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2.文件编辑有哪几种状态?各代表什么?关闭状态编辑状态打开状态4实验二屏幕跟踪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MAPGIS工程文件、点、线、面文件创建及保存方法。2、掌握MAPGIS中点、线、面实体的输入方法。二实验准备MapGIS6.7输入编辑子系统栅格文件“g3.tif”三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1)单击“输入编辑”子系统,在弹出的每个对话框中默认设置,依次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工程(如图2-1)。图2-1新建工程流程5(2)新建工程后,单击“矢量化”菜单下的“装入光栅文件”命令,装入待矢量化的光栅文件“g3.tif”,如图2-2:图2-2待矢量化的光栅文件(3)判图、识图,并对图形要素进行分层,创建点、线、面文件。①新建点文件。在左边的工程管理窗口,单击右键,选择“新建点”命令,弹出新建点文件对话框,命名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图2-3新建点文件②新建线、面文件,创建方法与点文件类似。2矢量化(1)输入点依次选择点编辑—输入点图元—选择点图元类型(文字部分属于注释和图形属于子图),修改图元的缺省参数,选择合适的输入方式,确定。在图屏合适位置处左击鼠标即可输入一个点图元。输入注释的过程中,注意上下标的输入,上标的输入方式为“#+”与“#=”把上标内容括起来,下标的输入方式为“#-”与“#=”把下标内容括起来,如输入T2如图所示;6分式的输入为“/”与“/”把分式内容括起来,例如输入3.04如图2-4所示。图2-4注释输入窗口通过点编辑下的各子菜单可对输入的点图元进行编辑处理,如删除点、移动点、复制点、修改文本等。(2)输入线依次选择线编辑—输入线—输入线—选择线形“折线”,修改图元的缺省参数,选择合适的输入方式,确定。点击并移动鼠标在图屏上造曲线。通过线编辑下的各个子菜单可对输入的线图元进行编辑处理:删除线、移动线、复制线、阵列复制、剪断线等。注:快捷键—F5键(放大屏幕)、F6键(移动屏幕)、F7键(缩小屏幕)、F8键(加点)、F9键(退点)、F12键(抓线头)。图2-5输入线参数设置(3)输入区首先,输入弧段:依次选择区编辑—输入弧段—选择线形“折线”,修改图元的缺省参数,选择合适的输入方式,确定。利用输入弧段工具在图屏上勾画区的边界并使其闭合(F12或Ctrl+右键)。或者先输入线,再利用区编辑—线转弧段命令,转换成弧段。然后,依次选择区编辑—区编辑—输入区,用光标单击区的中央并设置颜色等参数。还可以通过以下各个菜单对输入的区图元进行编辑处理:删除区、复制区、挑子区、合并区、分割区等。3保存工程及文件7选定要保存的项目文件,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保存所选项”,对项目文件进行保存。在左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保存工程”命令,将工程文件保存到指定位置。图2-6矢量化后文件效果四作业掌握矢量化的操作步骤,完成指定文件的矢量化操作。8实验三拓扑造区一实验目的1、掌握MAPGIS中拓扑造区的基本流程及操作。2、掌握属性结构的修改方法、属性自动标注的功能。二实验准备MapGIS6.7输入编辑子系统栅格文件“中国政区底图j.msi”三实验内容1、交互式矢量化点、线数据2、拓扑处理3、属性修改、自动标注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导入光栅文件新建工程,导入光栅文件(图3-1)。若底图为非光栅格式,需在“图像分析”子系统中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执行“文件”菜单下的“数据输入”命令,打开“数据转换”对话框,首先选择数据转换类型(原类型如bmp、jpg等),然后添加文件或目录,最后点击“转换”按钮即可(图3-2)。9图3-1待矢量化文件图3-2数据转换窗口2新建文件判图、识图,并对图形要素进行分层,点要素为省区标注层,线要素包括国界层、省界层,区要素为省区层。新建文件“省界.wl”、“国界.wl”、“china.wt”,存放在工作目录文件夹中。3矢量化(1)设定参数完成线数据的输入,红色线为国界线,黑色线为省界线。注意在绘制线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实相连,通过F12(或Ctrl+右键)来实现线的联接。完成省界线、国界线后如图3-3所示。图3-3完成的国界线、省界线(2)选择合适的符号,绘制省会标志,在正确位置处单击完成点数据的输入。4拓扑处理(1)新建一线文件“china.wl”,将所有线文件的内容合并到“china.wl”文件中。选10中要合并的线文件(多项选择利用Ctrl键),右键选择“合并所选项”进行合并(图3-4)。图3-4合并文件(2)对“china.wl”文件依次进行“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重坐标”等拓扑预处理(如图3-5所示)。如果在线输入过程中用F12键(或Ctrl+右键)确保了线的实相连和闭合,此步问题不大。若出现错误警告窗口,点击右键选择解决方法。图3-5拓扑预处理(3)对“china.wl”进行拓扑错误检查并解决错误。(4)对无拓扑错误的“china.wl”进行“线转弧段”操作,名称为“china.wp”;将转换后的区文件“china.wp”添加到工程中,执行其它——拓扑重建命令,进行拓扑重建,区文件生成。5修改区属性(1)通过区编辑—修改属性—编辑区属性结构菜单命令,给“china.wp”增加属性字段——省名、省会和人口(如图3-6),回车键用于参数间的切换,设置完成后点击OK即可。(2)通过区编辑—修改属性—修改区属性菜单命令,完成图中地名的输入(鼠标点击各面域,输入相应参数即可)。11图3-6属性编辑窗口6属性标注通过区编辑—自动区标注菜单命令,选择属性字段“省名”,调整位置和字体,点击确定,各省的名称即显示在屏幕上。经过以上步聚完成所有栅格数据的矢量化工作。最后,保存所有文件和工程。五作业1、完成教学要求的基本操作,并附上结果。2、完成指定栅格文件的矢量化操作,写出操作过程,并提交结果。要求:建立包括点、线、区文件的工程,接近原图的效果。12实验四空间叠加分析MapGIS的空间分析子系统提供了一系列数据操作功能,如空间分析、属性分析、数据检索以及三维模型分析等功能。借助于这些功能,可从原始数据中图示检索或条件检索出某些实体数据,还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以及对各类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统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缓冲区分析的方法。2、掌握叠加分析和对分析成果的处理方法。二实验准备MapGIS6.7属性库管理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道路.WL”“宗地.WP”三实验步骤本实验所用数据比例尺为1:10000,实验要求获取拟建道路(道路.WL)两各40米范围内的占地类别和面积(以平方米计)。1.数据准备(1)在软件主界面,点击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命令,进入属性库管理子系统,执行文件—装区文件,加载区文件“宗地.WP”。(2)执行命令:属性—统改属性—统改区属性,按照图4-1所示,将ID值依次改为1、2、3……,点击确定;执行文件—保存文件命令,退出属性库管理子系统。(3)进入空间分析子系统,执行菜单命令文件—装线文件,加载空间分析所需线文件“道路.WL”。同样的方法加载区文件“宗地.WP”。执行菜单命令查看—综合图形,在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显示文件”命令,将道路.WL和宗地.WP两个文件均选中(如图4-2)。13图4-1统改属性对话框图4-2选择显示文件对话框2.缓冲区生成(1)执行如下命令:空间分析—缓冲区分析—输入缓冲区半径(图4-3),确定缓冲区域范围(此半径值是根据比例尺和实际缓冲范围换算为毫米的数值)。图4-3缓冲区参数设置一(2)执行如下命令:空间分析—缓冲区分析—求一条线缓冲区,确定生成缓冲区的线对象“道路.WL”,然后在窗口中点击相应的线图形对象(如图4-4)。最后,设置所生成的缓冲区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缓冲区”)。图4-4缓冲区参数设置二3.叠加分析(1)执行命令:空间分析—区空间分析—区对区相交分析,确定两区域的共有区域,注意叠加文件的选择顺序。点击确定后,设置模糊半径,采用系统缺省值(如图4-5)。14图4-5区对区相交分析参数设置(2)执行命令文件—保存当前文件,文件命名为“空间分析结果.WP”。(3)执行命令:属性分析—单属性函数初等变换,选择文件“空间分析结果.WP”,对此文件的属性值(区属性)进行变换处理(如图4-6)。其中,常数值100根据比例尺和换算单位确定。点击确定后,得到属性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图4-7)。关闭窗口,系统弹出提示对话框,点击“是”,将此表格文件保存为“空间分析结果.WB”。图4-6属性分析参数设置图4-7属性数据处理后结果4.空间分析结果输出(1)属性连接:进入属性库管理子系统,执行命令文件—装区文件,打开“空间分析结果.WP”。执行菜单命令属性—连接属性,打开属性连接对话框,根据图4-8所示设置连接文件和被连接文件参数,如连接属性、关键字段、连接方式、连入字段等,点击确定,系统将“空间分析结果.WB”文件中“面积*N”属性导入给“空间分析结果.WP”文件。图4-8属性连接参数设置15(2)属性输出:执行菜单命令属性—输出属性,根据图4-9所示设置输出字段、路径和文件名,其中输出字段选择“地类码”、“权属名称”和“面积*N”,点击确定,系统将“空间分析结果.WP”文件的属性数据以表格文件形式输出为“道路占地情况.WB”。执行文件—装表文件,加载表文件“道路占地情况.WB”。执行如下命令:结构—编辑属性结构——编辑表格属性结构,修改表格属性结构,将字段名称“面积*N”修改为“占地面积(平方米)”,点击OK(图4-10)。Step:将字段名称修改为“占地面积(平方米)”
本文标题:MAPGIS实验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