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形势与政策2复习资料
形势与政策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一.党纪建设经历历程1.纪律建设推动党的建设的奠基期(1921-七大1945)2.纪律建设推动党的过度曲折期(七大-文革结束1976)3.纪律建设推动党的改革发展期二.党纪建设取得的成效1.巡视利剑,锋芒愈显2.社会风气明显改善3.党的纪律建设新格局取得发展4.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党纪建设面临的挑战1.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四.全面加强党纪建设的任务要求1.加强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纪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要在全党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让他们从进入干部队伍起就知道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白在党内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跟组织耍小聪明,权欲膨胀、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往上爬,为了个人利益什么事都敢干的重大危害和严重后果。2.使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标题五)思想上要“畏”。真正把党纪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自己要十分“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考验与挑战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始终把党规党纪刻在脑中、扎根于心,始终知敬畏、有戒惧、守底线,始终经受住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考验,做到思想一刻不放松、守住本真、永葆本色。作风上要“转”。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守纪上要“严”。入了党就要守纪,守纪是守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的言行举止必须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3.培育党内纪律文化五.强化纪律执行是党纪建设的价值体现1.进一步提升党的纪律权威2.构建系统完善的党内纪律体系3.强化纪律的监督检查和问责Q:为什么要加强纪律建设?A: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建设,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纪律建设,是解决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重大意义1.是贯彻习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2.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章程3.是关系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4.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迫切需要5.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原则1.总要求:产业兴旺(重点),生态宜居(关键),乡风文明(保障),治理有效(基础),生活富裕(根本)2.原则:A.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五级书记制:省市县乡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C.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D.坚持乡村全面振兴,E.坚持城乡融合发展F.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G.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F.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三.乡村振兴战略五大中心任务推进乡村产业(夯实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文化(知识力量武装),人才(后继有人,保持社会持续长久),生态,组织(保证乡村安全有序)的振兴四.一三五七1.一个目标即生活富裕。通过城乡共同富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和一切三农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活力的具体体现。2.三个体系即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支持体系。制度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基本制度,即土地制度。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体现;二是运行制度,包括户籍制度、乡村治理制度、基本经营制度、集体经济制度等。运行制度是基本制度的制度依托与实现形式;三是运行机制,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等,是运行制度的实践形式。政策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包括产业发展政策、生态保护政策、文化建设政策等。支持体系则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保障,一是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资本准备,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消减因贫穷和资本存量不足导致的发展停滞;二是扫黑除恶专项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公平公正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国家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的视角来看,围绕乡村治理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具体体现,政策体系和支持体系是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二者和新发展理念共同构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整的治理体系。3.五项任务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为制定清晰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指明了基本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4.七条道路即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是2017年12月28—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工作部署,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指明了方向。Q1:三农思想是什么?A: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Q2:习近平“三农”思想主要内容?A:一是要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二是要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是要坚持以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四是要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五是要坚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六是要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七是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八是要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Q3: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A: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个必须”通过论述“三农”强、美、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全局性问题,这是对“三农”工作基础性地位的总把握。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个坚定不移”从全局角度明确了“三农”工作重点,在关键时期释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强烈信号,表明了我们党坚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既是加快农村改革的响鼓重槌,也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由路径。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四大区域(东南,西部,中部,东北)发展取得的成效1.东南沿海地区(东南地区指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区域,包括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台湾、香港、澳门)领跑全国2.中部(,按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崛起实现跨越性发展3.西部(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大开发4.东北(黑吉辽)老工业基地二.正确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1.产业分布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存在区域基础建设不齐全,加快补短板区域基础公共服务不均衡,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平等艰巨生态环境不平衡2.为什么?地理位置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国家政策制度上的倾向,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上的差距,“溢出效益”没有得到公平补偿3.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创新,加快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三.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方略1.明确主要任务,聚焦区域短板2.建立有效保护生态机制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机遇一.港澳与内地优势互利,互补共赢港澳提供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内地内地利用图、能源、劳动力丰富优势,港澳利用对外贸易发达优势,把产品销往国际国内市场。1、从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来分析,祖国大陆、港、澳三方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如:相对来说,大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当低下,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城镇劳动力素质与港、澳的劳动力预期受教育水平差异不很大,特别是京、津、沪等大城市劳动力素质较高,人才资源十分丰富。香港的服务行业,包括旅游、信息、金融方面的服务水平都领先世界前列;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香港律师熟悉中英文及普通话等,这些优势令香港很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和外商的法律仲裁中心。澳门以旅游博彩业(比重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和制衣、纺织、玩具为主的出口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服务业开放早,但是加工业行业单一、规模小,而且,在直接投资方面依赖祖国大陆投资(占45%)和香港投资(占25%)。三地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经济垂直分工或协作性显著,经济与贸易互补性强;2、祖国大陆的服务贸易占世界的比重过低,因而开放服务业市场是促进服务业迅速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香港目前处于优势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财务、会计、贸易和电讯,“学习效应”将会带动大陆相关行业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3、大陆将为更多港澳农产品提供市场空间和便捷化检疫通关、物流商流服务。二.推动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1.支持港澳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权利推进奥港澳大湾区建设3.增进互联互通,增强港澳同胞获得感三.确保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行稳致远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名词解释)二.进程与现状现状:当今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转变,进程步履蹒跚,充满曲折但不可阻挡三.经济全球化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1.困境:负面效应显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发达国长期占高端,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艰难,全球化的政策正不断凸显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事实上,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流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70%),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OECD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我国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经济全球化将使
本文标题:形势与政策2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4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