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普通单开道岔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1)病害分析①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②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③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④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⑤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2)整治方案(5条)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③道岔区与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向拨道量标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1)整治方案(5条)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道岔方向变化。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确定回弹量。道岔方向不良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2)病害分析①忽视对道岔的整体维修,造成道岔前后方向不顺;②铺设位置不正,随弯就弯;③钢轨及其联结零件磨损,作业方法不合理,硬性凑合支距和轨距,造成各接续部不圆顺;④曲股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造成转辙器部分轨向不良;⑤捣固不实,使线路出现坑洼;⑥道碴不良、夯实不好,降低道床阻力;⑦钢轨及其零件联结不好,导致方向不正等等。(2)预防整治病害①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向顺;②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③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④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和矢度;⑤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⑥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⑦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转辙部分常见病害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原因①加工制造时50mm范围内刨切长度不够;②尖轨顶铁过长,补强板螺栓凸出;③转辙机位置与尖轨动作拉杆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④曲股基本轨弯折点有误;⑤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假密贴;⑥基本轨横向移动;⑦基本轨或尖轨本身有硬弯;⑧基本轨、轨撑、滑床板挡肩之间存在“三道缝”;⑨第一、二连接杆与尖轨耳铁连接的距离不合适。肥边假密贴(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防治措施①对刨切不足的尖轨再进行刨切;②打磨焊补或更换顶铁和补强板螺栓;③调整转辙机及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线上;④拨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位置和矢度;⑤打磨基本轨和尖轨的“肥边”⑥打靠道钉,消除假轨距;⑦调直尖轨或基本轨,拨正方向,改好轨距;⑧调整连接杆长度,改变尖轨耳铁的孔位或加入绝缘垫板,误差较大时,可更换耳铁或方刚;⑨焊补或更换磨损挠曲不平的滑床台、轨撑、滑床板挡肩;或用螺旋道钉将轨撑、滑床板与枕木连结成一体,并用水平螺栓使轨撑与基本轨牢固第联结在一起,消灭“三道缝”。(2)尖轨跳动—原因①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损,螺栓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②跟部桥型垫板或凸台压溃;③捣固不实,有吊板;④尖轨拱腰。基本轨尖轨(2)尖轨跳动—防治措施①焊补或更换间隔铁、夹板,更换磨耗的双头螺栓;②增补整修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进一步采取尖轨防跳措施,如在基本轨轨底增设尖轨防跳器,或将尖轨连接杆两端安设防跳补强板,使其长处部分卡在轨底,以防尖轨跳动;③加强转辙部分枕下的捣固,尤其是加强接头及尖轨跟端的捣固;④调直拱腰的尖轨。更换双头螺栓(3)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原因①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②尖轨顶铁过短;③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④尖轨前部顶面受车轮踏面和轮缘的轧、挤、辗作用。(3)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防治措施①防止尖轨跳动及确保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②加长顶铁,使尖轨尖端不离缝;③将垂直磨耗超限的基本轨及时更换;④必要时安装防磨护轨,减少尖轨侧面磨耗。防磨护轨(4)尖轨扳动不灵活—原因①尖轨、基本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②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确;③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铁夹板螺栓磨损严重,螺栓上紧后影响扳动;④基本轨有小弯,滑床板不平直;⑤拉杆、连接杆、接头铁螺栓孔壁磨耗扩大,螺杆磨细。基本轨爬行(4)尖轨扳动不灵活—防治措施①串动尖轨、基本轨使之处于正确位置,将尖轨跟端螺栓方正,锁定爬行;②调整拉杆或连接杆位置;③焊补或更换磨损超限的双头螺栓、间隔铁和夹板;④整正滑床板;⑤保持尖轨跟端轨缝符合设计规定,不允许挤成瞎缝。(5)尖轨扳动后反弹—原因当道岔尖轨从一侧向另一侧拨动时,尖轨出现“反弹现象”,也就是“抗劲”。而造成反弹现象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根拉杆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而这种密贴在现场通常叫做“假密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基本轨密贴。①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②连接两根尖轨的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合标准,则在尖轨框架间将产生内部作用力。③尖轨跟端过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头螺栓过紧,另外一种是跟端轨缝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栓不起作用。④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波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⑤道岔岔头不方(转辙部),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不标准。(5)尖轨扳动后反弹—防治措施(5条)①弯直尖轨或更换一根尖轨。把尖轨从线上拆卸下后,可用弯轨器弯直。如尖轨弯度较小或为事故抢修时,可在线上作业;齿条压机横向放置,在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塞木撑,选择好受力点后用压机弯直。以上两种方法轨温必须在25°C以上时方可操作,低于次温度时,应对其加热后处理。②如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时,应对其进行调整。方法是采用加垫片或打磨的方法调整。③更换失效螺栓,保持跟端轨缝在6mm左右。④进行起道捣固,使每一块滑床板受力均匀。对木枕个别过硬垫板处可采用锛砍削平木枕的办法来解决。(5)尖轨扳动后反弹—防治措施(5条)⑤方正岔头接头,拨直直股方向。测量调整基本轨控制点的距离,以60kg/m钢轨12#道岔为例:第一连接杆处为1441mm;第二连接杆处为1499mm,尖轨跟端为1642mm;曲基本轨第二弯折点处为1506mm。在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用2米弦测量,第一弯折点矢度为5.7mm,第二弯折点矢度为4.1mm。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在弯折过程中,因钢轨有回弹特性,在实际操作中应保持一定的回弹预留量(具体预留量视轨温而定)。(6)尖轨拱腰—原因①尖轨跟部各联接零件磨耗;②转辙器拉杆弯曲;③尖轨尖端捣固不实;④尖轨跟端捣固不实;⑤滑床板软硬不均。(6)尖轨拱腰—整治措施整治尖轨拱腰,根据病害情况,可采取更换尖轨跟部严重磨耗联接零件,矫直弯曲拉杆,对尖轨尖端和尖轨跟端不实的道床加强捣固,捣匀滑床板道床。对于拱腰尖轨可采用气体火焰矫正法和机械矫正法进行整治。(6)尖轨拱腰—整治措施(火焰矫正法)气体火焰矫正就是利用普通气焊用的氧—乙炔火焰对尖轨顶面拱腰部位逐段加热,再在顶面浇水使其迅速冷却,从而使轨底产生拉伸变形,达到矫正直尖轨的目的。火焰矫正方法及注意事项①用大号焊嘴对拱腰部位尖轨顶面逐段进行均匀加热,每段长度以400mm左右为宜。加热要迅速,时间不能过长。要往复加热3~4次,使轨顶温度达400℃以上,但必须控制不能超过600℃,即停止加热,随即在轨面浇水冷却。如此逐段进行,直至全部矫直为止。②为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制成专用的多孔加热器和多孔喷水头,加热器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加热,喷水头距加热器约为100mm,跟随加热器移动喷水冷却,不但效率高,效果好,还对行车安全有利。③进行加热整治之前,要整治好尖轨跟端低接头和起平尖轨部分线路,整平个别翘起的滑床板,使所有滑床台高低大体上一致,并做好捣固工作。这样,矫直工作才能得到满意效果。④在加热过程中,列车可以正常通过。如因列车通过延误时间,尖轨上部的热量可能会传至底部,这时应将底部浇水,冷却后再在尖轨顶面重新进行加热。⑤尖轨受热上拱时,可能出现尖轨扳动后不能密靠基本轨的现象。所以,加热时必须备有停车防护信号、道钉锤、撬棍等工具,以便做应急处理时使用。(6)尖轨拱腰—整治措施(火焰矫正法)(6)尖轨拱腰—整治措施(机械矫正法)机械矫正法即为通过机械力的作用矫直尖轨拱腰。它必须根据尖轨的构造,制作专用的矫直机械。在轨道上进行矫直,不需拆开尖轨。在电务人员配合下,向车站办理要点手续,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后即可进行作业。矫直前应清除轨底部分石砟,拆除道岔拉杆以外的道岔连接杆,以便于矫直器的安装。矫直时应根据尖轨的拱腰长度,逐段地进行矫直。使用机械矫直法时,一要控制尖轨的轨温,在气温较低时,应将尖轨预热至60℃,防止拉伤尖轨;二要保证在矫直过程中不出现尖轨扭曲,即在矫直器的制造上,要设置防止出现尖轨扭曲的衬垫。(7)“卡阻”问题—原因“卡”主要是指转辙部分前三块滑床板部位基本轨卡阻尖轨,至使尖轨不能与基本轨顺利密贴。①在普通单开道岔的第一块滑床板处,尖轨卡阻轨底的现象较多,原因是由于使用时间较攻造成滑床板磨耗严重变形,基本轨与滑床板下形成槽状或尖轨尖端处因水平螺栓松动,而阻挡尖轨密贴。②AT型道岔尖轨上部卡基本轨头部下瑞现象较多,主要原因是尖轨中部、后部滑床板过硬。③尖轨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存在肥边。④尖轨拱腰使第三块滑床板处尖轨上部卡基本轨头部下鄂。(7)“卡阻”问题—整治措施①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上紧基本轨水平螺栓(为防止松动而造成尖轨不密贴,螺栓均采用穿销螺杆)。(风动道岔如发生前三块滑床板水平螺栓松动,可导致“四开”现象)。②适量进行起道捣固作业,达到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③对钢轨肥边进行打磨。④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必要时更换尖轨。道岔不能正常锁闭(8)“尖轨爬行”问题—危害指转辙部分道岔爬行,或尖轨前后串动。如果尖轨串动量和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就很容易造成转辙机表示杆位置改变。如果各部销子再有一定的旷量,当道岔爬行时,势必改变原来的状态,可能造成原本设定位置不正确,而造成无表示,导致道岔故障。(8)“尖轨爬行”问题—整治措施若基本轨接头方正:检查尖轨爬行的简单方法是测量尖轨尖到第一轨缝的距离(43kg/h9#单开道岔为例:长度为2650mm;50kg/h12#AT型长度为2850mm)。克服爬行的简单方法:加强转辙部日常保养工作,加强基本轨锁定,拧紧转辙部分联结螺栓。严格按眼孔直径配带标准螺栓,严禁以细代粗。(9)“螺栓松动”分析“松”主要是指“丁”字铁螺栓松动,第一连接杆与“丁”字铁的联结螺栓松动,第一连结杆鸭嘴上下旷动等。这些螺栓松动,随时可能使密贴调整杆的动程变化,密贴力不稳。丁字铁鸭嘴铁第一连接杆(9)防治“螺栓松动”的措施①第一连接杆与鸭嘴联结销子,必须使用穿销的高强螺栓。严禁螺栓以细代粗。第一连接杆的主销旷动量不得大于1mm。②“丁”字铁螺栓采取上双螺母的方法,防止螺栓松动、脱落。连接部分常见病害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1)导曲线轨距扩大—原因列车通过导曲线时,由于离心力、横向推力以及车轮冲击钢轨,导致扣件螺栓松动,钢轨有小反弯。(1)导曲线轨距扩大—整治措施①在导曲线外侧设置轨撑,可隔一根枕木或连续设置;②整治轨撑离缝消除假轨距;③在导曲线外股接头处
本文标题: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5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