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礼记·礼运·大同》
大同《礼记-礼运》礼记关于《礼记》的几个知识点•1、何为“三礼”?•《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也说成书于两汉之间,至今颇有争议。•《仪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2、《小戴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中的•“礼”,指的是《仪礼》•(即《礼》或《士礼》);•“记”是指对经文所作的解释、说明或补充。3、《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记五帝、三王礼制之相变易和阴阳转移之道,故以“运”为名。•《礼运》是一篇儒家学者记述孔子与学生子游讨论礼之运转的文章。篇中通过孔子之口十分详细地论述了礼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礼的起源、作用和精神实质,可以视为一篇儒家礼治主义思想的大纲。•其中《礼运》一篇提出了“小康世”和“大同世”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4、“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易》--《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书》--《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大同释义昔者仲尼与于蜡(zhà)宾,事毕,出游于观(guàn)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蜡(zhà):古代国君或诸侯的年终祭祀仪式。•宾:陪祭的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大道:这里指儒家理想的大公无私的尧、舜时代。•三代之英:指夏禹、商汤与周之文王、武王。•未之逮:没赶上好时代。逮,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u)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a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与:通举,推举。矜(guan):同“鳏”,鳏夫,无妻者。分:职分,职业。归:出嫁有家。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障者及患疾病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都有正当的职业,女人都有好夫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货:财物。谋闭而不兴:阴谋闭藏之事而不使其发生。兴,起。大同:这里指平等和谐的理想世界。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大同的纲领性说明↓总提→分述政权(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社会的管理者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大同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总括:什么是大同阴谋、盗窃、纷乱不作信任、安定、和平大兴高度和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zhì),以功为己。隐:消逝。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郭:外城。沟池:护城河。纪:秩序纲纪。以正君臣:规范端正君臣上下的关系。笃:淳厚。田里:田地和住宅。立:规范。以贤勇知:以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为贤。知:通“智”。功:成就功业。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把为自己者看作有功。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谋:阴谋。用是:因此。作:起。兵:这里指战争。由此其选也:指被历史选中脱颖而出。著:彰显。义:指合乎礼义的事情。考:考察。著有过:揭露过失。刑:通“型”,典型。让:礼让。在势者去:统治者被废黜。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在他们的时代脱颖而出。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大同VS小康【拓展】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小康之世特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出现时代五帝三王政治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史记》)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小康之世人伦社会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男有分,女有归1.各亲其亲,各子其子2.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小康之世经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力为己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小康之世所描摹的社会蓝图对尧、舜时代史前文明社会的美化对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处的文明社会初期的描绘优缺点作为礼运乌托邦思想中的最高理想,虽然尽善尽美、维妙维肖,但由于时代的久远,使人有种疏离感作为次一级的理想、乌托邦的亚态,虽然不十分完美,但却使人感到亲切、现实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小康之世从文化功能上看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安顿人们的终极关怀迁就于现实,满足人们现实的、世俗的关怀总结“大同”与“小康”虽然在思想特征上截然相反,但却在功能上互为补充拓展一康有为《大同书》1、《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2、欧洲空想社会主义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4、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拓展二桃花源记陶渊明•《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研习与思考【研习与思考】•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于()。•A.《论语》B.《孟子》•C.《礼记》D.《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CD【研习与思考】•二、填空题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篇。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4.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礼运guànjŭ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研习与思考】•三、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调整人际关系使它达到和睦。【研习与思考】•四、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研习与思考】•四、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研习与思考】•四、简析题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近代洪秀全:“太平天国”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天下为公”
本文标题:《礼记·礼运·大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7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