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1患者身份标识制度...........................................................................................................................5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17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二、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3、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盖预约优诊章,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6、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7、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8、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9、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门诊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记录。(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1、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农合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3、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4、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6、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有工作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臵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废物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一、医务人员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门诊病人以门诊号为标识,住院病人以住院号为标识,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二、门诊号和住院号作为病人标识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由于病人标识的使用范围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相关部门,因此这种标识必须是准确而且统一的。(二)病人标识确保病人与其医疗档案和各种治疗活动的明确对应关系。(三)应使用科学可靠的标识产品进行病人标识,确保该标识不会被调换或丢失,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回避医疗风险。三、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卡:(一)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7岁以下儿童、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手术病人、告病危及重症监护的患者佩戴腕带标示。(二)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过敏史,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楚、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2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三)佩戴腕带标示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四、护士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治疗处置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五、完善并落实护理各项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六、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一)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两种结合的方式识别身份。(二)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结合我院实际,利用门诊号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患者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惠民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四、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五、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六、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七、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八、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医务科、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记录。“腕带”识别标示制度一、为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更加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或昏迷、无自主活动能力、急诊手术、交流障碍患者,入院时即刻佩戴腕带;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一日佩戴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二、腕带上标明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防走失患者腕带上标明病区电话号码。三、佩戴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腕带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腕带不可以自行解除,在转科或出院后,由原科室的护士负责去除。四、佩戴前须经双人核对信息,认真识别患者身份,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患者,请在场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无误后方可佩戴腕带,记录护理记录单并双签名。五、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腕带松紧以放入食指为宜,多余长度可剪去。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情况,防止摩擦破溃、血液循环障碍等意外事件发生;水肿患者应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六、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护理工作前,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七、如有脱落、损坏或自行解除,应及时补上新腕带,同样需要经双人核对。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二、结合我院实际,利用住院号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与登记制度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二、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三、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四、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五、手术患者进
本文标题: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8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