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卷
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合肥大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2.中国当代作家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商鞅变法使秦国()A.出现迁徙与择业相对宽松的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3.《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A.秦代农业生产效率高B.秦代农民税赋较轻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4.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5.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6.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7.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改革前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B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C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D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发动对南朝的征讨8.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而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二者的共同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9.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0.美国学者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募役法11.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12.“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13.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曾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意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14.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图一地主毒打农奴图二贫困的俄国农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此后,俄国通过改革()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C.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16.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下面展示的是其中一张调查表,下列相关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该调查表调查的对象是俄国在位沙皇B.当时的俄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C.废除农奴制后沙皇仍代表地主的利益D.1861年改革保留了封建的残余17.“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家,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18.1799年,美国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下命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日本和荷兰是同盟国家B.美国的国力不及日本C.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荷兰是当时世界大国19.“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日本武士对此做出的反应不包括()A.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B.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C.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D.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20.《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这表明()A.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21.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万人)。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人口80105160542.5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C.工业化速度加快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22.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下列不能支持以上观点的史实是()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使维新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23.1901~1903年,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阐述“循序渐进”“不能邋(超越)等”的改制说,其主要意图在于()A.将西学与儒家经典相结合B.反对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C.极力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D.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24.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公车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公车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大题,25题18分,26题16分,28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循。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材料二图一北魏服饰变化图二北魏孝文帝出行图(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6分)(2)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看,其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6分)26.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历代对其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王安石文集》卷四九材料二今因其固有之义务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视前非有所增也。……而其征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收之也,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豁免之,此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不惮得罪于巨室,而依然课彼辈以助役钱,此欧洲诸国流亿万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纡筹于庙堂,顷刻而指挥若定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材料三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实现“御轻重……敛散……之权”,他在变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6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肯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指出其肯定的理由。(6分)(3)材料三中,钱穆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哪些不足?(4分)27.改革者是否能化解各种“反动”势力并使之成为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的封建领主虽不复是向农民收取年贡的大领主,却由于年金的折发公债,一变而成为将其新进资本化的财富投资于银行、股票、工业或地产上的大财阀,从而跻身金融寡头之列。甚至在折发公债以前,政府就一面不惜从宽让步,一面蚕食封建特权和封建束缚的基础。——[加拿大]诺曼·赫伯特《日本维新史》材料二当时,变法面临的阻力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守旧势力。这些势力主要是现有政治体制的受益者。改革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第二,习惯势力。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这种势力往往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抵制和抗拒心理,一旦改革触及认定为是权威的、必须遵从的旧制度、旧秩序时,他们很容易被动员参与到反对改革的队伍之中。——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三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对于改革者来说,他们……“同时面对来自保守和革命两方面的反对。改革者不但要……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而且在对社会变革的控制上也必须更加老练。他着眼于变革,但又不能变得太彻底,他要求逐步变革,而不是剧烈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6分)(2)材料二从哪些维度来划分戊戌变法面临的阻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戊戌变法中打击“习惯势力”的举措。(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6分)历史试卷第7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8页共6页合肥大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二.材料解析题(25、26、27题,共52分)25题.(18分)(1)6分(2)(6分)(3)(6分)26题.(16分)(1)6分(2)6分(3)4分27.题(18分)(1)6分(2)6分(3)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历史试卷第9页共6页历史试卷第10页共6页合肥大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0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