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教程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一般说来,它至少应含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市场分析、产品质量控制等。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的研究,如资源经济学、石油经济学等。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上述三个方面不过是一种粗略的区分方式。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纯技术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意识形态的成分越来越大。本教材所涉及的主要是第三部分。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重商主义、古典学派、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的阶段。庸俗阶段始于1930年,终于19世纪40年代;其目的主要为反对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在其后,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期间,边际学派的理论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与补充,涉及到垄断、价值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及其三次重大的修改与补充被综合在一起,基本上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思想体系。从其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觉察到,西方经济学含有一定的科学成分,但其理论体系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进行辩护。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企图解决的问题为: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改善和拯救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上述两点表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的总结。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认识到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使我们决定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首先,根据邓小平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必须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浸蚀。既然西方经济学属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对它应持否定的态度。其次,按照邓小平理论,市场和计划都是管理国民经济的手段。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如果把私有制的独特性质考虑在内,那末,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结的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具有借鉴意义。此外,西方经济学含有的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也可以对我国有用。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是: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否定它,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考虑到国情的差别。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原因在于下列四点:第一,为了辨明是非,区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和有害的地方。第二,即使对被判别为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适用的程度与范围。第三,西方的有关经济方面的论著和报道含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术语和理论。为了通过西方论著和报道来了解西方的经济情况,必须知道这些术语和理论的含义。第四,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的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为了给其他西方的经济学科课程的研究铺设道路以及了解它们在整个西方的经济学科中所占有的位置,也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本教材的特点可列出如下:第一,西方经济学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其内容的学科,从而其教材应该照顾到这一点。为了对此加以照顾,本书所包括的大体为居于主流地位的较新的正统经济理论及其体系。第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一般读者并没有必要去掌握西方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全部理论。因此,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主要的理论以及理论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对于那些细枝末节或与某些国家有特殊关系的部分,本书一概略去。虽然如此,为了某些有必要作进一步了解的读者,本书设置了带有。号的章节,此外,在每章末尾附有简要参考书目,以备必要时的研究之用。第三,西方经济学教材或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不论其正确与否,往往很容易被学生一概接受,因为,作为初学者的学员没有能力判别其内容的是非。有鉴于此,为了帮助读者辨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和有害的地方,本书除了介绍西方学说以外,也将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论。第四,本书的评论部分并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方式。针对某一西方学说,除了指出其错误的直接方式以外,也使用本书思考题的提问方式、章节安排以及提供评论方面的参考著作的方式。总之,本书企图帮助读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觉察到西方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上的有害之处,从而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与此同时,又能在具体内容上看出它的有用的地方,并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和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对西方经济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要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考核要求:识记占有20%,主要考核经济学、经济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的概念。领会占30%,主要考核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和综合分析占30%,主要考核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应用占20%,主要考核当前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的关系。上编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它们的顺序是:首先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然后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最后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在微观经济学中,对每个经济问题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基本的假设条件有如下两个: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在利己的动机下,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在大部分的微观经济学中都有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交易活动的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这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在此对微观经济学鸟瞰的目的在于大致描绘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这种描绘将有助于读者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核心思想。在这里,以图2—1来大致说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利用图2—1可以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如何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以及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尽管图2—1中没有表示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图2—1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假定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则可以建立需求函数:)(PfQd其中,dQ和P分别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paQd其中,a、为常数,且a、0。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一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也就是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将在第三章效用论中得到说明。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假定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则可以建立供给函数:)(PfQS其中,SQ和P分别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商品的供给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供给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供给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PrQS其中,、r为常数,且、r0。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一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数量成同方向的变动,也就是说,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将在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论中得到说明。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一、均衡的含义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有关经济事物的均衡状态,这是因为在均衡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销,也因为在均衡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单个或一部分市场的均衡被称为局部均衡,所有市场的均衡被称为一般均衡。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为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在几何图形中,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相交点被称为该商品市场的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图2一2所示:图中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为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图2—2均衡价格的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三、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化。需求的变动是指除某商品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除某商品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示整个供给情况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一、经济模型经济模型的含义大致与经济理论相同。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学语言或数学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如果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均衡价格决定模型,则可以是:PaQdPrQSdQ=SQ根据以上三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出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均衡解。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经济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该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参数通常被看成是外生变量。例如,在上面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参数、、和为外生变量,Q和P为内生变量。在很多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具有明确的含义。如果在上述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的第二个方程式中,加上一个外生变量W,表示良好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供给量,那么,该模型中就有一个经济含义明确的外生变量。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当外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内生变量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变量所属的时间被抽象掉了。而在动态模型中,则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被称为动态分析。以上三种分析方法也可以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区分。静态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教程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1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