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我的选修4 .1积贫积弱的北宋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专题四本课结构:(一)兵虚财匮;(二)内忧外患;(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是唐代藩镇割据的扩大五代十国形势图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宋太祖(927---976)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集中行政权中央:分散相权参知政事:分行政权枢密院:分军权三司使:分财政权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知州集中财权:设转运使巩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A、社会背景的需要B、本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及教训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巩固:北宋实行更戍法,其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军队的战斗力B、融洽官兵关系C、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D、抵御辽与西夏的入侵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北宋初期权力高度集中,你怎样看待其影响?北宋军队人数示意图军队的开支巨大冗兵问题一军队战斗力低下,兵弱扩充后的军队素质低下;守内需外,更戍法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1万1.7万2.4万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思考:反应了什么现象?原因?有何影响?一职多官;科举考试;恩荫赏赐。官僚机构膨胀,办事效率低下。开支增多问题二冗官•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至门客都可通过“恩荫”授官,数量极大,甚至皇族宗室七岁时即可授官。恩荫补官的人数众多,据统计,有宋一代平均每年以各种恩荫补官者,超过500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平均每年由科举入仕者。由于这些凭借父祖恩荫补官的纨绔子弟养尊处优,不学无术,甚至文不能识字,武不能射箭,其素质低下显而易见。这些是造成北宋一代官员冗杂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恩荫冗费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12677万余贯13186万余贯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军费、官俸;岁币;其他费用等巨额花费花在何处?问题三养兵募兵冗兵守内虚外更戍法兵弱分化事权冗官大兴土木皇室开支“岁币”冗费财匮积贫积弱一、冗兵、冗官、冗费,北宋积贫积弱北宋出现三冗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也是“积贫”“积弱”形成原因)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结合所学分析,“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提示:“冗官”造成北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冗兵”使得北宋兵士虽多但不精,军队战斗力低下,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养兵负担沉重;“冗费”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漆侠先生在其专著《王安石变法》中对“双积”的含义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指出:“如果说积贫包含着两个意义,就是冗官、冗兵所造成的国家财政的困难(国穷),以及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敛所造成的劳动人民的贫困(民贫);那么,积弱也包含两个意义,这就是宋封建统治对内日益不能控制农民的暴动,对外日益无力抗拒辽、夏的侵扰。”(漆侠《王安石变法》29页)二、内忧外患;1、内忧?2、外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疆危机,辽、西夏的侵扰;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北宋农民负担沉重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原因何在?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增加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极为沉重,百姓纷纷造反。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严重政府纵容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严重巩固: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北宋疆域图1004年澶渊之盟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北宋在澶渊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岁币?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统治者的昏庸国力的弱小。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一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积贫积弱二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三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威胁三、庆历新政目的:时间:人物:中心:结果:原因:影响:挽救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吏治夭折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范仲淹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法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之人。1)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2)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3)严密贡举制度,改革科举考试内容;4)裁并州县,减轻徭役;5)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范仲淹改革内容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中心是什么?这一主张的实施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提示:整顿吏治。最终失败。变革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例]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反映了北宋中期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仁宗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答案](1)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3)任用范仲淹推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1)财政危机(2)政治危机(3)边患危机(4)前奏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给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呈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外无力抗击辽和西夏在边境的侵扰庆历新政失败,北宋朝廷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本文标题:我的选修4 .1积贫积弱的北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3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