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精妙的写景方法,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2、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3、体会儿童天真活泼、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天性,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受过传统文化教育,但也读过很多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书。还常随母亲去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精神的光辉写照。他光辉的一生得到党和人民的崇高评价。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于1936年在上海病逝。他为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杂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三味书屋对联:上联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太羹有味是诗书”。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书了。(一)积累之一:字词攒拗Cuánăo确凿菜畦Záoqí桑葚臃肿蝉蜕SāngshènyōngzhŏngChántuì蟋蟀脑髓ShuàiSuĭ相宜书塾博学秕谷Yíshúbóbĭ人迹罕至人声鼎沸Hăndĭng解题: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题目解说: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新奇。并且“从……到……”的句式体现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速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以时间、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过渡承上启下(9)百草园的生活(1—8)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阅读文章第一部分:(1——8段),回答问题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百草园的名称、归属及“我”对百草园的印象。2、文中哪句话可以表明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的感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3、“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它是下文的总括句,下文内容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4、文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其中“似乎”和“确凿”是否相矛盾?应如何理解?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相矛盾,其实不然,它表达了两种意思:“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往事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美点欣赏: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静态动态低高﹙﹚﹙﹚﹙﹚﹙﹚﹙﹚﹙﹚﹙﹚﹙﹚﹙﹚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长吟伏窜高低观察景物:有序多角度形容词借助“准确的形容”表达喜爱之情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其中哪一句是强调的重点?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单是……”这一句是强调的重点,从结构上看,这句是本段的过渡句,从内容上看,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单是……”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低唱(声音)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形状﹚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形状﹚﹙形状﹚摘动物植物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味道﹚啪﹙声音﹚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整体局部写作顺序先静物后动物先动物后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味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长吟、弹琴……声音又酸又甜味道光滑、高大、肥胖……形状碧绿、紫红颜色比喻、拟人、排比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条理分明。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__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___,这两者都从_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_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_____,所以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_______的,蝉鸣在________,蟋蟀到___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颜色形状视听觉味觉春末盛夏秋天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景物有什么特点?“我”是一个怎样的人?(1)百草园的特点是:美丽、充满生机。(2)“我”是一个天真、好奇、热爱自然、自由快乐的人。从第二段文字描写中,对于写景你受到哪些启发?想要把景物写好,必须多观察、写具体,抓住景物各自的特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尝试着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些关联词语模仿文章仿写一段话?练一练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赤练蛇引出美女蛇的故事,过渡巧妙自然。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第二段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下文有没有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怎么写的?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以及雪后捕鸟的乐趣。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第九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不知道”和三个“也许”,反复猜测去三味书屋的原因,从儿童的角度写出“我”内心的不解、猜测和无奈。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难分难舍的感情,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内容上的作用: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三味书屋的布置入学礼节教书先生教学内容同窗学友自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三味书屋环境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1到三味书屋后园寻乐趣。2回忆师生读书的场景。3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找到文章中描写寿先生的句子,读一读。思考:寿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严而不厉、可亲、可敬、有点迂倔童年鲁迅对寿镜吾先生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瞪瞪眼睛而已。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记忆?三味书屋中除了上生书、对课以外,那“捉了苍蝇喂蚂蚁”的事便是“最好的工作”,那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描画绣像的成绩,都给相对比较单调的读书生活带来了许多情趣。由此可见,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是充满趣味、难以忘怀的。深入探讨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到三味书屋后园贪玩的情节?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从这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这些地方充满着欢乐,天真的情调。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受约束,且令人多少有些反感。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儿童时代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知识以及天真、欢乐、幼稚的儿童心理。文章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好奇与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写作特点:一、写景精彩。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2、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二、巧用修辞,富有情趣。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7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