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节----对流传热
第二节对流传热一、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1、定义:流体和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时的彼此换热过程。或者:与流体的宏观相对运动相联系的热量传递过程。(1)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2)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3)由于流体的粘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贴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2、特点:特点:自然对流最大速度在边界层的中间。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运动,由此产生的对流换热称为自然对流换热。①自由运动(自然对流):⑴流体产生运动的动力3、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②强制运动(强迫对流):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运动称为强制运动,由此而产生的对流换热称为强迫对流换热。特点:强迫对流的最大速度在边界层的外缘。层流:热量的传递主要依靠导热,传热量取决于温差和导热系数。湍流:热量的传递主要依靠对流,导热为辅。换热强度取决于边界层的热阻。过渡流:层流、湍流混合在一起⑵流体流动的状态湍流过渡流层流4000Re4000Re23002300ReRewl②自然对流:强迫对流中计算雷诺数使用的速度为流体的平均速度。在自然对流中速度是未知的,因此,要计算雷诺数必须确定一个特征速度代替强迫流动中的平均速度。①强迫对流流态的判断:葛拉晓夫利用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对于竖板,twtf,气体被加热后上升,速度不断增大,经过长度L后速度由0→u(△t=tw-tf),则有:Ltgu0212)1(T∴u~代入Re中得LtgLtLgRe定义葛拉晓夫准数为(判断自然对流的流态)。23tLgGr⑶流体的物性:比热、导热系数、密度和粘度,物性不同,对流换热的程度也不同。Cmw0/导热系数3/mkg密度CkgJ0p/C比热sm/2运动粘度2/mSN动力粘度K/1体膨胀系数⑷放热面的形状和位置形状:平板、圆管换热不同;位置:平放、竖放或斜放效果也不一样。水侧沸腾换热系数远大于灰侧的,热阻集中在灰侧,应清理灰侧。水侧(沸腾)的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火焰侧的表面传热系数,没烧干时壶底更接近水的温度,所以一般不会达到铝的熔点。二、对流换热的基本定律—牛顿冷却定律q=(tf-tw)或Q=(tf-tw)F式中tf——流体的主流温度,tw——固体壁面的温度F——换热面积说明:1、对流换热量Q正比于换热面积F和流体与壁面的温差△t。当壁面加热流体时△t=tw-tf;当流体加热壁面时△t=tf-tw。2、式中比例系数称为对流换热系数,w/m2·°C。意义:当流体与壁面之间的温差为1°C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的大小反应了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弱程度。3、上式可改写为:,其中称为对流换热热阻(°C/w)。相当于导热热阻。FttQwf1F1F4、计算对流换热量的关键是求对流换热系数,是物体的形状、尺寸、壁面温度tw、流速w、流体温度tf以及流体物性如Cp、λ、ρ、μ等因素的函数。即=f(Ф,l1,l2,l3,tw,w,tf,λ,Cp,ρ,μ…)关于边界层:1、速度边界层:例一流速为W∞的流体流过一平板,由于与平板之间的摩擦力,使靠近平板的一层内速度W<W∞,只有在δ厚度以外,W=W∞如图5-26。0wxyδwx图5-261904年,普朗特尔提出了著名的边界层理论:速度梯度仅存在于边界层以内,边界层以外速度梯度为零,可以不考虑速度梯度。但是,准确的确定W=W∞的位置是困难的,通常把=0.99处离壁面的垂直距离定为边界层的厚度。WW2、流态边界层:边界层内流体的流动状态取决于边界层的厚度,厚度较小,属于层流;厚度较大,超过一定数值形成湍流。3、温度边界层:当一物体在流动的流体中受热或冷却时,在周围介质中就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只有在物体表面附近的一个小区域内才能觉察到温度梯度,这个区域称为热边界层。0zWyWxWzyx若为不可压缩性的稳定流,为常数,则上式变为:0zWyWxWzyx2、动量微分方程式:三维不可压缩的稳定流三、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一)描写流体流动的方程式1、连续性方程式:X轴方向:222222zWyWXWXPgzWWyWWXWWzyxzzyyxxY轴方向:222222zWyWXWyPgzWWyWWXWWzyxzzyyxxZ轴方向:222222zWyWXWZPgzWWyWWXWWzyxzzyyxx其中ρg为体积力。(二)描写热过程的微分方程式1、换热微分方程式⑵根据边界层理论,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存在边界层,边界层内的换热靠导热,由傅立叶定律可写出边界层内的导热微分方程式:⑴流体与固体在单位面积上的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式为:dQ=(tf-tw)dF=△tdF由式(5-48)得来。dFntdQn0显然,采用这两种方法算出的dQ应相等即0nntt(边界层上换热的微分方程式)。2、流体导热微分方程式固体导热微分方程式:taztytxtCtp2222222(5-10)图5-17流体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wdxdzdyyxz由于流体的温度既随时间又随流体的流动而变化,在时间dτ内,流体的各质点沿三个轴方向分别移动了dx、dy、dz,则温度的变化为(全微分):dzztdyytdxxtdtdtztWytWxtWtddzztddyytddxxttddtzyx适用于流体的导热微分方程式为:taztWytWxtWtzyx2或(5-50)tadDt2描写对流换热过程的完整微分方程组为:tadDtnttWpgradgdWDzWyWXWnzyx2020(三)单值性条件含义:规定(说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特点的条件称单值性条件。1、几何条件:说明参与换热过程的物体的形状和大小。2、物理条件:说明流体的物理性质,如λ、Cp、ρ、μ等。3、边界条件:说明流体在边界上过程进行的特点,如温度、速度等。4、时间条件:说明在时间上预先已知的特点(指不稳定性)。四、对流换热过程的相似(一)相似三定理1、彼此相似的现象,其单值性条件相似,对应部位上同名相似准数等值。2、描述现象的方程式可以用相似准数的单值函数来表示。3、各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且对应部位上同名的确定准数彼此等值,则这些现象相似。(二)相似准数的导出:对流换热过程的组成热相似流体动力相似几何相似换热过程相似的条件、热力学方程方程、一组力学的流体流动21通过相似转换,从导热微分方程式来得出用以表示热相似过程的准数。设两个彼此相似的体系,分别写出两个体系的导热、换热微分方程式如下:第一体系:yttztytxtaztWytWxtWtzyx222222第二体系:yttztytxtaztWytWxtWtzyx222222两现象相似,则一切物理量必须彼此成比例,即CCCaaC;;;;;用第一个体系的各种变量代替第二个体系的相应变量即xCxlCtCttxwxWCWaCaaCC则有变化后的第二体系:ytCCCtCCztytxtaCCCztWytWxtWCCCtCClttltazyxltwt2222222)(要使这两组体系同一,只有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才能成立:2ltaltwtCCCCCCCClttCCCCC和即傅立叶准数OFlalalallttaatt22222贝克列准数ePaWlalWalW努谢尔特准数Nulll由相似理论,彼此相似的体系,对于任何相对应的各点有FO=Pe=Nu。说明:⑴对于贝克列准数既包含动力学因素w,又包含热力学因素a,计算较困难。awlPe对Pe改变形式:PrReawlawlPe称为普朗特尔准数,aPr又pCappCCaPr仅为流体的物性参数,可用它来说明流体的物理性质。对于原子数目相同的流体来说Pr为常数:1Pr8.0Pr72.0Pr67.0Pr四原子气体:三原子气体:双原子气体:单原子气体:⑵Nu准数中含有换热系数,是未知量。则Nu为非定型准数,常将对流换热准数方程写成下列关系式:Nu=f(Fo·Pe)=f(Fo·Re·Pr)热相似的前提是几何相似和流体动力相似,因此完整的准数方程为Nu=f(,Fo,Re,Pr,Ho,Fr)(一般形式)0ll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在稳定流动和稳定温度场中,均时性准数Ho=、傅立叶准数Fo=可不考虑。lw2la②管内的强制流动,弗鲁德准数Fr=可不计。2wgl③对于原子数目相同的气体来说Pr是常数。④在研究长度和直径有相同的比值的圆管时,则表示各体系的几何相似准数均等值。以上四项都满足Nu=f(Re)。(三)相似准数的物理意义1、努谢尔特准数Nu:将换热微分方程式引入一个定性尺寸L0则0nwfnttt000lttntlNuwfn意义边界层温度梯度与一平均温度梯度之比,表明了换热强度与边界层中温度分布之间的关系。0nnt0lttwf2、弗鲁德准数2WglFr意义:是重力与惯性力的比值,是流体因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即自由流动的一个准数。但自由运动中W不可知,为了使Fr实用,可采用准数之间的合理组合消去w即—伽利略准数。GaglWlWglFr23222Re为了更明确的反映由于温差而引起密度不同使流体发生自由流动,引入新的准数即葛拉晓夫准数:tgltGaGr23式中β—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1/k。△t—温度差,k。习题意义:运动粘度与导温系数的比值,完全由物性参数组成,表明了温度场与速度场之间的相似程度。当Pr=1,时,温度场与速度场相似。0zpypxp(四)定性温度和定性尺寸1、定性温度:决定准数中物性参数数值的温度。3、雷诺数wlwlRe意义:表明流体的流动情况,是惯性力与粘滞阻力的比值。aPr4、普朗特尔准数定性温度wwffwfbttttt、壁面温度系数乘以由试验确定的修正、流体平均温度、边界层平均温度:)3(PrPr,)2(2)1(25.02、定性尺寸:长度尺寸。流动方向的壁面长度。)、纵向掠过平板取沿(管族:取管外径。)、对横向掠过管子或(。量直径)、非圆形
本文标题:第二节----对流传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8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