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
第-1-页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原创者:谢国英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x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位移/时间。vx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v0)xtt(。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5、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0vvvatt。(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Δv的方向)。补充: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三者大小无必然联系。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0 vvta(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01vt2xat补充: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第-2-页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④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7、自由落体运动(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A.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B.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小。C.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9.8m/s2或者g=10m/s2。(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vgt②位移公式:21h2gt8、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图示:画(标度)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画力的方向、作用点。9、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3.重力的大小:G=m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0、弹力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者缩短)的长度成正比。(2)公式: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11、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条件:(1)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者有相对运动(3)两个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1)滑动摩擦力:NFF说明:FN表示压力。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速度以及压力FN无关。(2)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第-3-页说明:A.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B.判断有无静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假设法:假设光滑,看物体会不会滑动、滑动方向如何。1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共点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①若1F和2F在同一条直线上a.1F、2F同向:合力21FFF,方向与1F、2F的方向一致b.1F、2F反向:合力21FFF,方向与1F、2F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②1F、2F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1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2)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14、力学单位制①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国际单位)15、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合=(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国制单位)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OF1F2F第-4-页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共两个物体.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不同的效果,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16、超重和失重①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完全失重:a=g,方向竖直向下(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合格性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9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