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徘徊与“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家---亨廷顿2009214449张丽乐主要内容:一、生平二、代表作三、主要学术思想四、《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自由主义是一种宣扬个人主义、自由市场、法治的意识形态,而古典保守主义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张,它是一种维护自由制度生存的理性。真正的保守主义在于维护已经存在的东西,而不应到国外四处讨伐或在国内引起激变。一、生平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又译作赛缪尔·杭廷顿(SamuelPhillipsHuntington)生卒: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生于纽约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扒粪刊物”、《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16岁时他考入耶鲁大学,18岁时便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加入美国军队。23岁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完成其博士论文并取得学位。此后他开始在哈佛执教,自1950年开始他便是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的高级成员。亨廷顿在哈佛大学任教58年。二、代表作1957年《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1961年《共同防务:国家政治中的战略计划》1968年《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76年《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1987年《理解政治发展》1991年《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1996年《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004年《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三、主要学术思想第一、军-民关系、军事政策及战略领域第二、美国政治和比较政治第三、政治发展与欠发达国家的政治。第四、民主化。第五、国际关系领域。第一、军-民关系、军事政策及战略领域代表作为:《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共同防务:国家政治中的战略计划》,以及《与核武器共存》。《士兵与国家》是亨廷顿的第一本专著,已成为军事和政治相互关系这一领域的经典性作品。第二、美国政治和比较政治代表作:《政治权力:美国与苏联》、《民主的危机》和《美国政治:失和的承诺》。其中《民主的危机》原是就民主国家的统治能力写给三边委员会的报告,与法国克罗齐埃和日本绵贯让治合著。针对“医治民主痼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有更多的民主”这一观点,亨廷顿就当时的美国指出,使用这样的方法无疑等于火上加油。恰恰相反,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节制。首先,民主并不是一个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普遍适用的办法。如果一所大学任命教师需要征得学生的同意,这可能是一所比较民主的大学,但不会是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其次,民主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通常需要某些个体和群体某种程度上的冷漠和回避,这也是使民主有效地发生功用的条件之一。简言之,民主不足和民主过剩皆不可取,要义在于走向民主的平衡。第三、政治发展与欠发达国家的政治。著有《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理解政治发展》等。其中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对政治学产生最为持久的影响。书中充满了深邃的洞见,这些洞见又是来自于富有理据的学术分析。亨廷顿指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他又指出,怎样去设计一个有最大权力和权威的政治体系,美国人没有现成的答案。其基本公式就是政府应建立在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之上。但亨廷顿认为,问题不在举行选举,而在建立组织等等。在改革与政治变迁问题上,他指出改革者的道路是艰难的。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比革命者更为困难。不能不承认,亨廷顿的这些见解是十分深刻的,而这种富有穿透力的见解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可以说俯拾皆是。第四、民主化亨廷顿著有《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这本书试图解释发生在1974-1990年间这一波民主化的原因、方式及其直接后果。一波民主化指的是一组国家由非民主向民主政权的过渡。第三波是相对于第一波(1828-1926年)和第二波(1943-1962年)而言的。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著中,亨廷顿表明了政治秩序和权威的匮乏是最严重的衰弱表征之一;至关重要的是秩序的程度,而非政权的形式。《第三波》则是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与此有关的一个课题,表明政权的形式(即民主与否)确乎是重要的。第五、国际关系领域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上世纪90年代后的亨廷顿,发生了从社会科学家到政论家的转变。2004年,亨廷顿发表了最后一本书《我们是谁》。这两本书是亨廷顿最后的两本个人专著,这两本书是社会科学家亨廷顿的褪色和政论家亨廷顿的凸显,也是引起读者和学界最复杂的反应。四、《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凝聚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广度和分析洞见是惊人的,并确立了亨氏作为他同时代人中最杰出政治学家之一的声誉。可以说这他学术成就最高的一本书,也将对政治学产生最为持久的影响。《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章节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落第二章、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之比较第三章、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第四章、普力夺社会和政治衰落第五章、革命和政治秩序第六章、改革和政治变迁第七章、政党与政治稳定四、《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主要内容回顾首先亨廷顿说,政治衰朽至少和政治发展一样可能发生。新近独立国家的实际经历是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和政治混乱。其次,他提出现代性中的好东西常常向交错的目标运动。特别是在社会动员超越政治机构发展时,新来者发现他们无法参与政治而产生挫折感。其结果便是反叛、军事政变以及政府失效。该书的结论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严丝合缝的组成部分,并不必然导致政治稳定。最后在改革与政治变迁问题上,他指出改革者的道路是艰难的。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比革命者更为困难。原因有三。首先,改革者必须两线作战,同时面对来自保守和革命两方面的反对。其次,改革者不但要比革命者更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而且在对社会变革的控制上也必须更加老练。第三,如何处理各种形式改革的轻重缓急问题,对改革者来说比对革命者要尖锐得多。亨廷顿提出的单个无可辩驳的基本事实:1、第一个基本事实是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世界各国之间的最重大差别不是他们政府的形式,而是他们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2、第二个基本事实是许多新兴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上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些国家都未能如上述现代化理论家所预期的那样,在政治上也发生了相应或同步的进展。3、第三个基本事实是许多经济上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新兴国家,反倒在政治上更加动荡不安,暴力频繁,政变迭起,险象丛生。而那些经济起步落后或停滞不前的新独立国家,都能安享相当程度的政治太平。End
本文标题:亨廷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9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