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文言文阅读2019.1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宋初,改刑部。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宋史•刘温叟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善之认为……好善万物之得时称赞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泠然善也好、美好B.及引对招致召见引壶觞以自酌取来、举起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恭疏短引序C.免选以为厚恩作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飞翔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介词因为为天下笑表被动,“被”D.其苦节愈见看见君若既见录表被动“被”所赖君子见机洞察、明察图穷而匕首见显现、露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3.下列对选文及教材一些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可指“宫殿”,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C.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D.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考试中的“秀才”含义相同。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授予官职;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1,【答案】1.B2.D3.D4.C5.(1)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刘温叟又任此职,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刘家的荣耀。(2)“过去他接受了钱财,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没有打开,他苦守节操的精神更加显现。”太宗于是命令官吏用辇车载回官邸。【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项,“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是“羡慕”之意;C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为”是句末语气词,“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D项“其苦节愈见”的“见”是“显现”之意;“君若既见录”的“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应先大致理解句意,弄清楚陈述对象,了解名词术语,注意语气舒缓与停顿之处。此句谓语停顿,虚词帮助停顿,原句应为: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的理解。两处“秀才”的含义不同。“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后代科举考试中的“秀才”,指明清两代称生员。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理解错误,原文是“恶其名不取”,即“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句的翻译。注意关键字,尤其是词类活用要译到位:(1)仕:任职、做官;至是:到这时;荣:意动用法,认为……是光荣的。(2)是:这;周年:一年;见:现、显现;辇:名词作状语,用辇车。参考译文: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刘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刘温叟又任此职,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刘家的荣耀。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刘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刘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继考中。宋初年,改任刑部侍郎。建隆元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选。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刘温叟的前导人员(前驺:是指古代官吏出行时在前边开路的侍役。)暗中知道了这件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刘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刘温叟说(详细说道):“圣上在不该登楼时登上城楼,那么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呵道而过的原因,是想向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很好。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刘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器币,几个月后刘温叟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刘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离开。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钱财,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没有打开,他苦守节操的精神更加显现。”太宗于是命令官吏用辇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授予官职(登闻:上达;注官:铨叙官职;注出拟授官职)。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刘炤回答是刘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本文标题:高中文言文阅读: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0905 .html